基于地方企业视角的中职双创人才特质研究
2020-10-26朱益嫣
朱益嫣
摘要:随着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上而下的双创教育研究越来越深入。课题组通过梳理政策、文献,开展对22家地方企业的调研访谈,发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中职校与高校的双创教育,性质相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其本质是通过学校教育,将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内化于心,使中职毕业生在与企业和社会结合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立足立业的成长点,进而能够实现全面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双创教育;人才
一、中职双创人才培养的理性之思
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因此,双创教育的重点应当把创新基因传承并深深烙印在每个劳动者身上,从以往的创业教育研究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得到延伸和拓展。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要求学校“结合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的通知》(2018)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实现中高、中本创新创业教育的衔接联动,更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校行动。因为,在以举办三年制中专、五年一贯制大专以及“3+3”“3+4”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与创业的简单叠加,而是在理念和内容上实现对单纯创新抑或创业的超越,达到“1+l>2”的效果。它既趋同于以往的创业教育,又超越了以往的创业教育,是以“创新”为起点,以“创业”为导向的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可以说,创新强调开拓性与原创性,创业强调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和延伸。二者的目标取向具有一致性,功能作用具有同效性。
二、源自地方企业的双创人才培养诉求
课题组电话访谈了本地的22家企业,19家属于加工制造业,还有3家来自服务业。其中,大中型企业17家,小微型企业5家,均与学校有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他们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给予优秀的有7家,良好的有14家,认可程度较高。但是,在下述两题的选择中,创新能力的优势缺失、强化学习创新素质的培养令办学者警醒。
1.贵单位认为,在职业能力中,我校较其他学校毕业生的明显优勢有( )(可多选,不多于3个选项)
2.贵单位认为,学校应加强下列哪些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可多选,不多于3个选项)
在如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填空中,梳理企业方的各条中肯建议,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归纳:品质上,重点在专注、自我约束、积极阳光、谦虚好学、责任心强、自我定位清晰、诚信、踏实、自信、宽容、有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上;技能上,指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要具有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技能学习要坚持、步入岗位要坚守、对待工作要专注、遇到问题要面对,因此,校企应进一步加强联系沟通,把部分课堂搬到企业,让企业相关人员来校任教,不断提升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为社会作贡献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则需要多开展小组课题、项目工作、技能竞赛、企业专家进课堂活动,举办创新评选、激发参与热情,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专业对口的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社会需求、挖掘产品可以实现的功能,组织参加创新类的展会、培训,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创新的方式方法等,树立“只要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是创新”的意识。
三、中职双创人才特质的提炼与阐释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领域(本科:24.5%,高职:10.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零售业”创业的比例也较高。
而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不断拓宽,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提升。每年有近6成的毕业生直接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日益成为上述本科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员。另外,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教育部发布的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显示,近几年直接就业人群中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0%以上,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推动下,毕业后创业已成为中职校毕业生发展的主要选择之一。这与原有观念中认为中职校培养的大多是就业型人才,中职学生安于求职就业,创业积极性不高是背离的。
因此,课题组认为,中职校与高校的双创教育,性质相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其本质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具有双创特质的中职技术技能人才,即将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内化于心,使其在与企业和社会结合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专业兴趣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进而在体验尝试、不断试错,逐渐积累经验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受限于年龄、阅历等,更强调适应变化、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社会担当等职业能力递进培养。
课题项目:
本文为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校双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批准号:ZYB7)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