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人文精神的培育于高校英语教学中

2020-10-26顾红艳陈洁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顾红艳?陈洁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兼具传授语言知识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得不到重视、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笔者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4 Turning off the TV 课文分析为范例,探讨如何以课程建设为路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为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高校英语教学

一、引言

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綜合素质。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既应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

1.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

何谓人文精神?徐志坚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2001,p.19)。人文精神能够引领社会整体以及个人不断自我思考、自我抉择、自我完善。

何谓人文教育?牛跃辉、张婷指出:“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智慧与文化,激发受教育者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人文理解和人文意识”(2018,p.207)。人文教育旨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2.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文学艺术学科。作为语言,它能够架起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文学艺术,它能够涵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然而,正如张中载所说:“外语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极易倾向重‘制器轻‘育人,重功利轻人文。急功近利,忽视人文修养和人文关怀已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2003,p.454)。因此,一些专家学者们不断呼吁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二、高校英语课程中人文精神培育设计范例

本部分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4 Turning Off TV:A Quiet Hour 课文分析为范例,探讨如何以课程建设为路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本篇课文的主题为:关掉电视一小时,重拾更加有益的活动。课文分析部分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

将提前录制好的教师对学生关于看电视的访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访谈和阅读课文思考访谈中涉及到的问题,尤其是以下几个问题:

(1)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watching TV?

(2)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watching too much TV?

(3)What does the author Robert Mayer propose?

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学生能够对本篇课文的主题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他们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如何选择更加有益的活动有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这是培育其人文精神的初步环节。

2.课中

课中分为以下环节: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课前思考的问题,进入课文主题:关掉电视一小时,重拾更加有益的活动。

(2)学生通过课文略读和分析,一方面了解议论文的篇章结构,另一方面理解电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代沟、情绪困扰和低写作能力等,以及作者Robert Mayer提出的建议性活动,包括:与家人交流,户外活动和重拾阅读等。

(3)学生通过精读课文、小组合作和教师答疑,解决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

课中的(1)和(2)两个环节是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参与这两个环节,不仅能够理解过度看电视带来的各种问题,还能够了解一些更加有益的替代性活动,从而增强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这些活动的倾向性。

3.课后

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低头人生》短视频,思考并完成议论文写作:《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

这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延伸环节。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不仅能够练习议论文的写作,深化对于议论文框架结构的把握,还能够从电视机联系到如今同样广泛使用的手机,意识到过度沉溺于手机同样会带来各种问题,认识到适时地放下手机,选择那些更加有益的活动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得不到重视、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英语教师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不断将其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格。

2.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校英语教材所选取的作品包括很多英语文学中具有人文气息的经典佳作,充分利用好英语教材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良好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中人文性较强的主题展开由浅入深的探讨(如本文第二部分所举范例)。这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此外,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应局限于课文赏析,单词讲解、听力训练等教学环节处处有人文,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地挖掘和适时地利用。

3.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也可以发挥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如,可以举办英语讲故事比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可以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竞争性较强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涵养校园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四、结语

英语学习同时具有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其人文素养的双重作用。英语教学应充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尊重文化差异,拓展人文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品格。

参考文献:

[1]徐志坚.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1(6):19.

[2]牛跃辉,张婷.寓人文精神于大学英语教学[J].文教资料,2018(20):207.

[3]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6):454.

作者简介:顾红艳(1987.12-)女,助教,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