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2020-10-26刘付荣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

刘付荣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把理论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尝试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教学案例,以期提高思修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呈现,分析案例、讨论案例等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感化人感染人的目的,更好的提高思修课的说服力。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2018年版思修教材为例,介绍了案例教学过程中,在案例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

虽然案例教学法日益受到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案例选取太随意,缺乏谨慎性;案例选取偏离教学目的,缺乏政治性;选择的案例发生时间太久远,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案例选取太高大上,不接地气等。在教学中,案例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原则

教师选择教学案例不能太随意,要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案例,才能选择出适合学生的案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年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比较关心的问题等。教师做好了这些工作,容易在教学目标和学生之间找到契合点,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由于笔者所授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家庭比较贫穷,所以在学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章时,选取了案例《向日葵女孩何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何平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她不但家庭贫穷,而且父母和弟弟身体都有疾病,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何平仍然坚持读书,不断的努力奋斗和付出,在她身上体现了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何平这样的案例,和学生比较接近,她的榜样作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再例如在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一章时,教师结合学生比较喜欢影视明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案例《赵丽颖星空演讲:我小小的英雄主义》,赵丽颖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实力派明星,这一路走来离不开她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这样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政治性原则

思修课理论性较强,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选取的案例比较有趣好玩,比较讨学生喜欢。但是思修课教师要时刻牢记,思修课是一门政治课,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趣味,偏离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必须选取一些即使不是很有趣,但是能体现思修课的政治性的案例。教师要时刻了解时政新闻,了解最近国家在大力倡导学习的先进人物有哪些,他们有什么事迹以及我们向他们学习什么等,教师要把这些先进人物事迹,结合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案例向学生介绍。例如在“中国精神”一章教学时,教师选取了案例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和郭永怀的故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的故事,地球物理之父黄大年的故事等,这些人身上的共同点是体现了爱国主义,体现了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家国情怀。在今天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榜样,所以思修课教学必须选取这样具有政治代表性的案例。

三、亲和性原则

亲和性,就是要让思修课变得更接地气,而不是高高在上,让思修课变得更加实用,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思修课案例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案例教学学到的知识可以随时给生活提供指导。例如在第五章第三节家庭美德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婚姻爱情经历,以及身边亲戚朋友或者学生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爱情和婚姻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这样几个案例:本地某大学男生在对方怀孕时分手的故事;某大学学生同时有两个恋爱对象,而且这两个恋爱对象还是同班同学的故事;某上海人在泰国谋害妻子的案例;本地离婚率调查;教师本人的经历等。结合这些案例,让学生讨论:(1)承担责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怎样分辨渣男或者渣女?(3)恋爱中的错误观念有哪些?(4)失恋了怎么办?(5)分手了,送给对方的钱财是否需要对方归还等?讨论后,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向学生讲解了具体做法,例如向学生介绍了婚后怎样增进感情,吵完架怎样和解,家务怎么分配等问题。通过亲和力原则,发挥共情作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真正实现思政课入脑问题。

四、青年性原则

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生青春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引路人,应当多向学生介绍当今社会优秀青年案例故事,因为同龄人的故事更容易吸引他们。例如在第五章职业道德教学中,笔者介绍了所在学院某会计专业大三学生多次获取全国和省市级各类大赛大奖的事迹,通过该生的事迹分析,学生了解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明确了工作需要脚踏实际。本章教学中,笔者还以“青年人的职业责任与担当”为主题,布置学生结合中国梦谈谈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哪些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如何做到这些职业要求等。同时还介绍了青年奥运冠军和大学生创业者的故事。

五、时效性原则

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时间如果太久远,起不到良好地教育示范作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浪花里有许多鲜活的故事可选。教师要多关注当今的國情、社情和民情,多关注社会热点。例如在第三章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教学中,讲解了一些创新有关的案例,包括:华为公司5G创新的案例;短视频APP抖音案例;中国高铁案例;中国无人机公司大疆案例等。时效性原则使案例更加新颖,避免了内容的单调陈旧。

总之,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以上原则选择案例,能够使思修课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奉晓政.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J].学理论,2011(22).

[2]李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引入案例教学的思考[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03).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