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控措施分析
2020-10-26白月霞
白月霞
摘 要 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的房屋桥梁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施工建筑的最主要材料。那么寻找在具体施工环节加强对其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办法是实现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控
1我国混凝土建筑施工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建筑中最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砂石等材料混合而成,这样的结构很大程度的改善建筑结构的韧性和承受压力,有效地避免房屋、桥梁受到外力的冲击,在我国未来的工程建筑上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但是我国混凝土建筑的施工管理方面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其中最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配比不合理、后期裂缝处理工作不及时、温度控制工作效率低,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在混凝土建筑过程中,钢筋裸露是发生最多的问题,在切割过程中钢筋密度不符合要求,导致混凝土内产生较大的空隙,极易影响整体的建筑进程和质量。从种种问题来看,究根结底问题的原因还是来自于管理方面,因此相关人员做好对应的管理工作才是解决问题、改善质量的最直接方法[1]。
2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2.1 施工预备阶段
在工程建设过程实施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工作有效推进和质量保证的前提,因此施工前预备阶段对准备工作的开展应该予以重视。首先,建筑单位要对承办工程的团队进行考核,对其技术水平、相关物料价格以及承办企业的信誉都要做出考察,为实际的建筑施工选择最优质的团队。相关投标企业可以列举出详细的技术标准数据,尤其是针对施工建筑的混凝土建筑,有效地提高中标概率。另外,建筑图纸在建筑整体上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对图纸的设计一定要标注出不同部位的厚度及耐受强度,而且要保证技术人员准确无误的将图纸交付到施工人员手中,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展。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反馈,给出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2.2 选取合适材料
施工所需要的材料是我国混凝土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当前建材市场的复杂情况,对施工材料的选取一定要严格。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一定要由单位的采购人员进行统一采购,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及后期质量问题处理。相关材料要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且需要供方提供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同时施工之前技术部门也要对其进行核验,保证材料的质量的安全。混凝土钢筋要结合设计需求进行选择,对其规格做出明确的计算,然后对比不同厂家选取最优质的钢筋。另外,还要对材料进行合理存放,按照不同的种类进行分开放置,避免混乱现象的发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缺失等问题及时联系采购员统一购进,避免材料问题完成的工期延误和质量不达标情况的发生。混凝土施工一定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保证达到施工标准,为后续施工进展打好基础[2]。
2.3 科学配比
文章在第一小节中已经提到,混凝土配备比例是施工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比例分配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承受强度和整体质量。想要对材料配比进行很好的把控就要在正式施工之前做出多次的试验与核检,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满足工程进展要求,之后制定详细的材料配比档案。在进行配比设计之前,首先要保证采购的钢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不易受到腐蚀,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配比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配比方案设计好之后按照具体内容进行调配,向混凝土中加入合适质量的减水剂,降低水泥的运用占比,同时将水泥初次的凝固时间加长,避免出现水泥凝固过快影响工程的现象,大大提升进展速度。因此,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配比方案。
2.4 材料运输与搅拌
运输过程容易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不同情况发生时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首先,在运输时要选取合适的运输工具,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避免运输时间太长而影响混凝土的韧性和耐受强度。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及时供应、保证合理的工期进行,应严格管理运输时间。比如,根据施工地点选择具体施工地较近的地方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如果由于其他情况不能离得太近,也要在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发生结块、凝固的现象而影响施工进程。加强对混凝土运输和搅拌的管理,做好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案,提高材料和易性。
2.5 选择合适的浇筑工艺
为了有效预防混凝土相关质量问题的产生,要积极的展开对相关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个人都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自己在施工过程中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保证相关人员对施工每一个细节都能熟練掌握。相关质检人员要层层把关,严格管控每一种材料的质量,保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浇灌技术,先对薄层进行浇筑,然后再进行对间隔层的处理。在浇筑时一定要对夹层间距进行合理控制,不然很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因此,为了解决浇灌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采用分层浇灌技术,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不断改善工程展开的重点,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3]。
2.6 科学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对其养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养护阶段在工程质量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合理的养护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影响整体结构的耐受强度和质量安全。一般来说,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十二个小时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洒水养护,洒水的水量和次数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干燥,避免出现裂缝。同时也要是混凝土处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之下,合理的控制混凝土建筑表面的水分、温度以及散热情况。另外,不同季节的天气状况不同,对混凝土建筑的影响也不一样,所以采取的养护措施也有所不同,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天气制定不同的养护措施。
3结束语
结合以上具体阐述,在施工建筑中,混凝土的结构对工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混凝土建筑出现的种种问题,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层层把控,做好应急事件的处理措施,完善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整体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颜冬.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12):227.
[2] 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建筑结构,2012(8):30-32.
[3] 曾荣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245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