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2020-10-26葛庆峰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9期
关键词:建筑规划中国传统文化

摘 要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有多种风格,不同风格的建筑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城市面貌。但是由于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的建筑物呈现出建筑风格趋同化的特点。这种情况下,本土文化特色逐漸淡化,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很难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也很难得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使城市中建筑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以突出区域民族特色,是当下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规划;设计体现

1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缺少的主要原因

(1)民族传统文化缺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也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中国建筑文化也受到了国外元素和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忽视。这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具有西方建筑的特色,即使一个标志性建筑,在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加入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

(2)设计师传统文化基础水平低。建设设计师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现代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和知识,而且建筑设计相关的课程大部分也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设计内容。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少,如果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也很难掌握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中的能力。

(3)地域特色重视程度不够。城市规划受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影响,在建筑规划方面更加注重现代化。并且,很多城市规划者实际上缺乏一定的经验,只能借鉴大城市的发展经验,这就导致了城市中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原本具有浓重地域特色的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城市进行大规模建设,在规划过程中就会效仿其他城市,对城市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建筑风格基本也是具有现代化特征,而对其自身具有的地域特色却没有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合理地加以应用,最终导致城市的地域特色逐渐被淡化。

2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2.1 价值观与审美观念的体现

不同的建筑体现了价值观与审美观念的差异,而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也呈现出随时间变迁而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映照。例如,从古至今,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中,“龙”就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意象,但是在封建社会,这种意象往往只局限于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中,带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色彩;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固有的寓意界线被打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广大人民群众赋予了吉祥、神圣的寓意,因此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就包含了多种多样的“龙”的意象,这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独特价值观与审美观念,象征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境界。

2.2 特色文化背景的映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在数千年的浩荡历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兼容并包的多样化内涵而决定的。我国本身幅员辽阔,因此地域的差异性,往往也展现为文化的差异性,尽管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其却又统一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脉络中,这体现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就表现为不同地域建筑规划设计,往往涵盖了本区域人民独特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例如,皖南地区不少多层、高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就应用了徽派传统文化中的马头墙、黛瓦、粉壁等元素,这就是一种特色文化背景的体现,其多层、高层的结构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现实情境,而徽派元素的应用则展现了本区域传统文化的韵味;再比如,浙江美术馆的设计融合了江南文化的精致与现当代设计的简约,与西湖遥相呼应,共同规划出了一幅错落有致的江南水墨图。

2.3 设计创新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社会各行业都重视创新,建筑规划设计也需要进行创新。尤其是当前城市建筑物整体风格过于雷同,缺少特色,需要对建筑规划设计进行创新,提高建筑物的视觉冲击,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建筑规划设计中。而很多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基本上都已经在建筑物中得到了体现,如果要创新,可以改变思路,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方面寻找灵感,一方面对建筑设计风格进行了创新,另一方面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的融合,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设计师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语言符号,并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中,有效增加建筑物的文化情趣。如果设计师可以将建筑设计看作是某一种文化语言,那么其所采用的传统文化都将转变成一种文化元素,以此展现自己对建筑的看法。只有真正做到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才可以在建筑物充分凸显出当地文化属性。通过有效创新传统文化使用方式,有效结合现代元素,不仅可以防止设计师出现雷同的问题,还进一步凸显出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优势。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洗礼,不仅没有走向衰亡且变得更加风采依依,直接证实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性。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借鉴一些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充分彰显出建筑物的文化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能使建筑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使现代建筑体现中国传统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在满足建筑工程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居业,2018(5):42,44.

[2] 高瑛曼.略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创新性的体现[J].美术文献,2018(2):119-120.

作者简介

葛庆峰(1976-),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人;学历:本科;职称:副高;现就职单位: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公司,研究方向:建筑与规划设计,绿色建筑等。

猜你喜欢

建筑规划中国传统文化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建筑规划探析
探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设计
生态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浅谈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