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四步走”,习作巧入门

2020-10-26杜榕

读写算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段写作策略

杜榕

摘 要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正式接受写作训练的开端期。这个学段写作教学是否有效,对学生将来的写作素养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这个学段写作教学学情,建议教师对培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学生的观察力、素材组织能力等进行专项培养,此外,需要保证批改作文的质效并注重迁移内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段;写作;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6-0159-02

虽然低段学生接受过写话训练,算是对写作有了初步接触,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从中段开始的。也就是说,小学三四年级的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素养发展具有启蒙和奠基意义。这个阶段的写作教学有“入门”的特殊性,教师应根据学生“零”基础的特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分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习作。

一、细化目标分解培养

小学中段写作,虽然在形式上是段落式的,即便分段也不复杂,但与低段写话相比,已经可以算是独立成章了,也就是学生在学写作的过程中,基本会接触到写作的所有基本元素。如,结构(开头、主体和结尾)、修辞、主题和对象等。这些基本元素对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来说并不复杂,但对刚刚接触真正意义写作的学生来说,能在写作中较全面地控制是相当困难的。往往是顾了结构忘了修辞、用了素材跑了主题。在缺少基本能力的情况下,他们综合控制这些写作元素有一定困难。同理,因为是初始学写作,如果同时学习这些内容也是相当困难的。因而,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采取带领学生逐个攻破的策略。换言之,将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细化为一个个独立的目标,然后分类教学指导。最后,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整体把握和运用。

如在学《大青树下的小学》后,教师重点给学生讲写作结构顺序“早晨→上课了→下课了→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然后让学生按时间顺序结构写一篇专门模仿结构。至于这篇课文怎样描写、怎样表现情感、怎样表达主题等,在教学时讲,但不作为写作教学内容。这样,避免让学生一次“吃”得太杂,消化不了。

其他的元素,如观察能力、素材选择、确立主题,以及修辞、开篇等等,教师都应这样分开来教,让学生一项一项掌握后再进行综合运用。

二、培养细节观察能力

不会捕捉和表现细节是小学生开始写作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这使得他们的文章基本没什么可读性,也往往不能准确表达主题和思想。通常就是对事物的平铺直叙和简单罗列。用教師经常讲的话说,就是像“账本”,结构上像“流水账”(当然,对中段学生,这种时间结构是他们最容易入手掌握的)、内容上像“台账”(不分缓急、没有主次)。出现这个问题,除了学生语言组织、表现力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观察意识和能力较弱——没有针对写作需要去仔细观察事物细节,就只能从印象、大面上去说。

所以,要想使学生写出相对精彩、能够达意的文章来,必须尽快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这个方面,教师所能采用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可以根据实际灵活组织。比如“纸条记事法”——让学生身上带支笔、带个小纸条,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遇到的事物用一句话记下来。每天写一条。因为只写一句话,学生往往就会去主动抓自己关注到的重点、亮点,而排除其他;比如“现场观察法”,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去,随机找个花池、小树或运动器材,让学生看,然后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的?”教师对之进行现场指导,“看小树要按空间顺序来,或从上面树叶开始,经过树枝、树干,再到树根,或从下往上看……”——教学生观察的顺序:“看花池里的花,不要总是想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要看一看到底有哪些颜色的花、都是什么形状、有几片花瓣……”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再如“镜头剪裁放大法”——教师将观察对象用相机照下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先展示事物整体,然后用软件把照片剪裁一下,只留下核心部分,放大了让学生再看——每一步都与学生互动,“你看到了什么?”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屏蔽掉干扰因素,照顾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能抓住核心,可有效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从整体提炼和抓住重心细节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选择素材

小学生写作最头痛的还不是写,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每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总是会为写什么内容“抓耳挠腮”。最后终于想到要写什么了,又与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对不上——这个问题是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写作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不仅是存在于小学中段,其实一直到初中,好多学生不会选材、不会组织材料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出现这种问题无非是两个原因:第一是作文的选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太远,学生从经历上、积累上没有对应的素材可以用;第二是学生不会从素材中去提炼思想主题,明明很好的素材摆在眼前,却想不到与主题的关联点,从而错过了素材。

针对这两个原因,教师指导学生在选材上,也是重点采取两方面的策略。第一,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写作且社会阅历较少、阅读量不多的中段学生来说,教师少用一些命题式写作任务(比如“我的祖国”“我最爱的人”之类),而是更多采用开放式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新鲜、印象最深的事物去写,像是写日记一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不用被主题局限。经过这样的自由选材练习之后,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得到保证,而且会逐渐找到选材的感觉;第二,是进行素材分析训练。给学生展示一个事物(比如一组漫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分析,“你认为这组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喜欢哪个人物?……”这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从素材中提炼思想的训练。

四、精设作文批改方法

对中段学生的作文批改,教师应采用精设、简批的策略,即对学生作文批改的内容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这样细致地批改作文显然对提升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比起敷衍式的点评,越细的批改对学生的指导价值越高。但这对中段小学生来说,就恰恰相反。因为此时的学生刚刚开始写作,可以说哪里都是问题,一篇文章写得合格的地方很有限。如果教师事无巨细把每个问题都指出来,可能评语的字数比学生的作文还长。与前面说要细化目标分解讲授的道理相同,学生面对教师这么综合、复杂的批语,基本上是掌握不了、吸收不了的,也就起不到批改的作用了。

所以,对这个学段的作文评价,应采用精简的策略。每次只指出学生的一个问题点,用眉批的方式简单点明即可。如“时间顺序乱了”“比喻不恰当”……让学生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慢慢成长起来。而在尾批位置上,建议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如“很棒,有进步”“故事很有趣”“观察得真细致”……让学生有信心、有勇气去练习和创作。

此外一点,就是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之后,要马上进行迁移内化工作。如果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尽快对错误的认知进行修正,或者是没有将教师的指导马上迁移到写作技能上、内化为写作素养,就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再次出现老问题。所以,在下发批改的作文后,教师应立即要求学生根据评语改写一篇,修正错误,或者是用教师的指导意见重新构思一篇。也就是得到了指导评价之后,让学生马上去实践,这才能真正落实以改促写。

以上,结合小学中段学生写作的问题、难点和发展需求,围绕写作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讨。所谓万事开头难,针对中段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正式写作这个实际情况,教师应采用分解目标逐个攻破、精简作文批改等策略。此外,就是要着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选材能力进行专项培养。总而言之,走好以上四步,能更巧地引学生入习作之门。

参考文献:

[1]徐冠文.如何提升小学中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8(39):242.

[2]于洪影.借仿写顺利过渡——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7):247.

猜你喜欢

中段写作策略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