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2020-10-26蒲伟
蒲伟
当今社会,注重质量,追求效益,作为百年树人的教育,更需如此。课堂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阵地,大家都在向课堂要效益,方式各种各样,我认为一个大原则就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自主。下面把我多年教学过程中做法与感悟同大家分享、共勉。
教学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于学生中的巨大学习潜能开放出来,则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尝试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是相辅相成的。
一、 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学生学习阶段,就应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有新的发展,本身也就是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
学生在某些时候对知识似懂非懂,又提不出问题,就引导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勤思善问,鼓励学生大胆主动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让人深思而且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给于一定的鼓励。发现问题,往往是在对概念、公式运用、定理、生活中某些数学问题等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后提出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表明他在潜心学习,在钻研,对学习是一种主动投入。问题来源于学生,又回到学生中去,就是说,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并不急于回答,首先教给学生去讨论,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分歧的问题再由老师引导解决。还有些问题,无需当时解决,通过一定知识的积累,再交由学生去讨论,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讨论是激勵学生有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讨论,能交流思想,巩固知识,透彻理解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受到启发,活跃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讨论中,学生会对某个问题豁然开朗,对曾经有疑问的问题也许能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解决,也许又有新的发现从而有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对数学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数学观。待问题解决后,有助于进一步准确理解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概念的内涵、外延等,将更进一步有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让学生说
让学生说,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定理内容及对定理的理解;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这样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增加了学生的勇气,作为学生表现不大方这一点,这样做感到尤为必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情,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去说;让相应层次的学生去说;让学生主动地去说。鼓励学生去说,说错了没关系,改正即是。看似一个很简单的话题,简单的操作,可是学生通过默看,再通过自己内心的理解,一点感性认识,有时是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常有同学说他考试时觉得自己做的对,怎么试卷发下来又是错误的?结果多是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在头脑中留下错误知识的印象。他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不准确,甚至有时候是另一回事,在说的过程中,又有新的感悟,正确的感知,若是没理解清楚,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引导,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这样做,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到了应掌握的知识,训练了思维,培养了思维能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 让学生做,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书上某些定理、例题等的过程,归纳结论
同学们的推导过程,个个都有理有据,各有特色。通过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同学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就容易多了。这样做注重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不唯书,不为师,自己也有创造力,打破了创造的神秘感、畏惧感,就更能大胆的去探索其他知识。
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让学生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数学,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细心、分析问题严密的品质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象由观察而产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怎能创新呢?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离不开图。拿到一道有图的题,不要盲目动笔,通过观察、想象,从图中先挖掘出已知,特别是某些题中已知告诉甚少,需从图中去挖掘更多的已知条件。将观察所获得的已知信息,与题中的已知结合起来,再根据积累的经验、技巧、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很快解决问题,或许就会有较简便的解法或证法,“多想则少算”,否则就会是“想得少则算得多”,这是选拔性考试常用的一个区分方面。一道复杂的计算题,也要观察其结构特征,才能想象出更简捷的解法。
通过上述实践,我在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千差万别,学校也不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