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疗效研究
2020-10-26朱瑛
朱瑛
【摘 要】 目的:分析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选用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的价值。方法:取2018.04~2020.02接收60例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研究,将其分为2组(随机表),对照组(n=25选用西药治疗),试验组(n=25选用和解汤+耳穴贴压治疗),对比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96.67%)较对照组(76.67%)高,P<0.05。试验组血流动力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选用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性眩晕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 和解汤;耳穴贴压;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085-01
颈性眩晕以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为主要症状,随着近年人们生活方式、环境的变化该病发生率逐渐升高[1]。当前尚未明确颈性眩晕发病机制,西医认为该病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刺激等关系密切[2]。中医将颈性眩晕纳入“眩晕”范畴,认为该病由脑失清灵而生,常见少阳郁热型,中药汤剂、耳穴贴压均为传统医学,耳穴贴压将传统医学与解剖生理学结合,经过耳穴刺激达到改善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目的,但当前就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选择60例2018.04~2020.02接收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研究,对比西医、和解汤+耳穴贴压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04~2020.02接收60例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研究。试验组16例男、14例女,年龄28.31-52.11岁,均值(40.02±11.12)岁;病程0.11-3.12年,均值(1.05±0.42)年;病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例轻度者、15例中度者、3例重度者。对照组15例男、15例女,年龄28.42-52.94岁,均值(40.13±11.05)岁;病程0.18-3.22年,均值(1.08±0.31)年;病情:13例轻度者、13例中度者、4例重度者对比P>0.05。
排纳标准:(1)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年龄25-65岁者;近2周未实施其他方式治疗者;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者;(2)排除:颈部外伤史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其他疾病引起眩晕者;脑干、小脑、大脑病变者。
诊断标准:(1)西医:颈部慢性劳损、外伤史者;旋颈试验、屈颈试验、颈肩部压痛等阳性;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者[3]。(2)中医: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H20067316,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mg/粒)治疗,首次口服10mg/次,之后改为5mg/次,2次/天,待症状好转后调整至日剂量5mg,1次/天持续治疗16周后评价疗效。
试验组和解汤+耳穴贴压治疗:(1)和解汤方剂:15g柴胡、15g黄芪、15g人参、15g法半夏、15g防风、15g天麻、20g白蔡黎、20g葛根、15g赤芍、20g丹参、35g鸡血藤、5g甘草,将其混合后水煎取汁,每日1剂,日服3次,持续治疗16周后评价疗效[4]。(2)耳穴贴压:选择颈椎、皮质下、神门、枕、颈后三角等穴,肝阳上亢加取耳尖、肝穴,气血亏虚加取脾、胃、交感穴,肝肾阴虚加取肝、肾、内分泌穴,将耳穴磁珠贴压在上述穴位,2次/周,治疗8次后评价疗效[5]。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颈性眩晕症状功能(ES-OV量表)评价临床疗效,显效~25分以上;有效~20-24分;无效~20分以下[6]。②血流动力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分析,t、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卡方表示计数资料,P值表示检验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临床疗效96.67%与对照组76.67%比差异显著(P<0.05)。
2.2 血流动力学 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属肝胆两经风火,以少阳枢机不利、外邪内传少阳为病机,致使肝胆气机升降失衡,治疗需以和解少阳、调理枢机、活血止眩、祛风止眩为原则[9]。
和解汤为和解少阳代表性方剂,具有标本兼治、扶正固本功效,耳穴贴压使用磁场磁力线穿透皮肤、组织,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价值,本研究中试验组将两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76.67%,提示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有效性。其次和解汤中以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补气黄芪为君药,人参、甘草扶助正气,配以燥湿化痰法半夏,祛风止眩防风、天麻、白蔡黎,活血止眩葛根、赤芍、丹參、鸡血藤,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功效。耳穴贴压与现代解剖学原理相结合,因耳廓上神经支配非常丰富,通过磁珠刺激耳穴可促进枢机流畅,缓解临床症状。本研究中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改变优于对照组,分析:结合西医原理柴胡中含有的皂苷具有抗炎、散热、改善血流速度功效,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外周血管,减少血管外周阻力,从而改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耳穴刺激可整合脊髓灰质后角,完成脊髓节内或节间反射,通过整合脑干内躯体感觉、内脏感觉核使机体完成体表-内脏反射,提高机体协调性。
综上,少阳郁热型颈性眩晕患者选用和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既可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功能,又可提高血流动力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佳.近三年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28(12):56-58.
[2] 严成龙;刘嘉;张兴涛;等.五气朝阳定晕汤治疗“三气”不足引起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C]// 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2018.
[3] 李楠,王晓玲.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抗焦虑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残余症状疗效的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3):245-247.
[4] 袁笑弟.耳穴埋籽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5):38-40.
[5] 程浩,竺义亮,将正文,等.补肾清肝协定方治疗肾虚肝旺型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03):48-51.
[6] 骆惠婷.苯海拉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山莨菪碱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3):438-439.
[7] 朱静静,张太,姜婷婷,等.丹参止眩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前庭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S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