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本”彰显小学语文本色

2020-10-26周庆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6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

周庆玉

摘  要: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多读自悟”的目的,体现了读的多样性,老师的指导性,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了乐趣,彰显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

关键词:以读为本;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多读自悟

语文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坚持以读为本,咬住“读”不放松,引领学生形成爱读书的习惯和会读书的能力,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一、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的原由

(一)由语文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实践证明:长期训练阅读,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任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决定的

从语文能力的形成来看,听、说、写能力的培养,都来自于读。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以读为本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读中感悟的目的。

1.借助插图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都有一幅或几幅彩色插图,生动、形象、具体,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唤起表达的兴趣。在语文课中,灵活运用插图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浅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进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感受普罗米修斯所受痛苦,感受他的坚强时,我是这样做的: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你以哪些词语感受他的痛苦?读完以后用“△”标出来。(死死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风吹雨淋)

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悟。你看到了什么?

(3)情境体验:感受不能动弹的感觉,举起双手,张开双脚,此时你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双手能动弹吗?双腿能动弹吗?双眼能合上睡觉吗?告诉我现在你的感受?但普罗米修斯他能吗?

(4)想象、感受那些痛苦。

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随机追问:此时,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心情?

指导读“死死地锁”。

师:普罗米修斯是多么地痛苦啊,我们把他的痛苦融进这四个字里,请读——死死地锁。

想象说话:这死死地一锁可就是漫长的几年啊!(出示插图)当寒冷折磨他的时候,他冷得浑身发抖。当炎热、饥渴折磨他的时候,他又会承受怎样的痛苦?请选择一个句式说一说,先同桌交流一下。(同桌交流——指名说)

示范:寒冷折磨着他,他冷得浑身发抖。

炎热折磨着他,

饥渴折磨着他,

……

教师追问:他还会受到怎么样的折磨?(疼痛、疲劳)

(5)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说得完、道得尽吗?请读——

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利用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感同身受地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痛苦,还掌握了朗读的情感、策略,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得很快。

2.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广泛,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为多彩,更易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之中,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学习内容,拓展思维。如,我在教学《搭石》一课,首先出示情境图,然后配以生动的解说: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这样逼真的情境模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朗读欲望激发了出来。学生们都愿意用自己动情的朗读来配合美丽的画面。人人都动口了,那离读好也就不远了。

3.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细雨,不仅能滋润孩子的心田,还能唤起他们的灵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我这样用语言激情引读的:是啊!为了人类的光明、温暖和幸福,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沉重的铁链死锁着他的手脚,他动摇了吗?三万年来,一只凶恶的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他后悔了吗?三万年来,没有尽头的刑期,折磨着他,他屈服了吗?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来到高家索山,聆听他惊天动地的誓言吧!(齐读)——可每天他总是大声地喊道——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坚定的回答岂止来自普罗米修斯,更来自孩子们心灵深处的认同。悲壮的音乐和流动的画面,让孩子视觉和听觉同时受到冲击,内心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

综上所述,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使“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多读自悟”的目的,體现了读的多样性,老师的指导性,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了乐趣,彰显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湖北教育.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
引领学生品咂人鸥之情
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堂应优化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 关注生成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