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20-10-26王翔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会学主导作用意识

王翔

关键词:主导  创新

摘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想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必须着眼于诱导;着力于引导;着重于疏导;着眼于指导。为此教师要作到课堂三变:变表情、变身份、变语言。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三种机会:1、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2、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3、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四种意识:○1终身学习意识;○2互助合作的求知意识;○3创新意识;○4操作实践意识。总之,教师不能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使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教学活动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这两个因素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中,对其发展的方向、发展的质量、发展的速度的引导和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给学生加工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苦学”为乐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只会对有兴趣的东西产生情感。在课堂中检验一个教师是不是发挥了主导作用,首先就要看他是不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所以教师要想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乐于学习。

二、 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引导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死的教学目标”转化为“活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创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要善于不受教材限制,大胆组建教学内容,构建带有综合性、拓展性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课外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三、 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疏导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指点迷津,使学生疑难顿解,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找好难点知识和思维的结合点,确定好思维训练点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四、 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指导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具体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课堂上,教师应转变单一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要经过自己的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已学过知识融汇贯通,得到充实,使之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提升。为了集中学生思维,启发学习动机,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愿学、爱学、积极学,必须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此,教师要做到课堂“三变”:

1、变表情:转变原来教师一味地注重严肃,面无笑容的“领导”表情为笑容满面精神抖擞的“大朋友”表情,以求得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2、变身份: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站在讲台上,给学生居高临下的压抑感;而是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成为“参与者”,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从而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3、变语言:转变原来教师对学生的“指令”性语言为“商榷”性语言、“启发”性语言,改变单一评价方式,不再是老师一味判断“对”、“错”。多让学生来评价,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能真正各抒己见,暢所欲言,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创造力。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三种机会:①让学生为“主角”,教师做“导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自学、讨论、思考、总结,使学生愿学、会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必多讲。②允许学生自由争论,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不必过分强调答案标准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争论、鼓励发表不同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出的不是一个模子塑造出的学生,而是千姿百态,形态生动,个性张扬的创造者。③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对学生的想法教师尽量不当终点裁判,而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自我评判。这种场内裁判的身份能培养学生充分发挥自信心,使学生成为自尊、自信、独立、热情的个体,而不是“人云亦云”应声虫。

教师还应打破教室这个有形“禁锢”,为学生开拓社会这个大舞台。使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为学生能在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大海中能搏击浪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①用现代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现实对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思想教育,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终身自主学习”型人才。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求助,互相合作的求知意识,使学生打消“自我中心”的意识,成为适应社会的“团结、合作”型人才。③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④注重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意识,为社会培养“实用能动”型人才。

总之,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主动地、全面地发展。教师不能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猜你喜欢

会学主导作用意识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人大主导立法六人谈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探究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