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干扰素药物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2020-10-26王金博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9期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

王金博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抗病毒、干擾素药物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9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结论: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关键词】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干扰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048-01

慢性乙型肝炎,又稱为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经过检测呈阳性,且患者病程超过了1年或者发病时间并不明确,但有慢性肝炎临床表现的疾病[1]。在临床上,慢性乙肝患者多表现出乏力、恶心、腹胀、畏食、肝区疼等主要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目前针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以“三分药治,七分调理”为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核苷类药物(比如恩替卡韦),该药物在临床治疗慢性乙肝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且服用方便[2]。但是对于核苷类药物的治疗疗程并不明确,因此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停药相当困难,且在服药期间容易出现耐药性。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急性乙肝或者白血病等疾病中,虽然有着良好的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功效,但是在使用后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不过该药物的治疗疗程相较明确,且对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的转换率有着较高的概率[3]。虽然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慢性乙肝上均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是鲜少有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相关研究报道。故而该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并分析抗病毒药物联合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因此在2018年7月—2019年9月选取100例患者分别进行抗病毒和干扰素药物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方便选取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且该次研究已经过相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为(55.29±10.39)岁;病程为8~18年,平均为(12.56±2.75)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为(55.19±10.64)岁;病程为7~18年,平均为(12.19±2.8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片,国药准字为H20080798,规格:1 mg)治疗,口服,0.5 mg/次,1次/d,连续治疗24周。

观察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2周,第13周开始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国药准字为J20070055,规格为180 μg/0.5 mL/支),180 μg/次,1次/周,连续治疗12周,一共为24周。

2 结果

2.1 两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明显要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2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肝,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而引发的。在临床中,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均为主要的传染来源,其中HBV病毒可以通过母婴、血液等进行传播。而当患者感染HBV后,可能会由于病毒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患者本身原因,从而导致临床疾病类型和结局各异。目前针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并没有明确的根治方式,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抗病毒治疗。不过临床上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的初治患者并不多,且逐年减少,因此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均存有抗病毒治疗史,往往面临着停药困难且耐药性高等问题。临床中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多为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药物,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是一种无色透明且不含有肉眼可见的不溶物的液体,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重组人干扰素,而非活性成分则为羟乙基淀粉-40和氯化钠等成分,不含有防腐剂以及血液提取成分。在该文的研究之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明显要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无论是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还是抗病毒联合干扰素治疗,在临床上均有着良好的作用。其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血清HBV-DNA、HBeAg和ALT水平分别为(2.91±1.01)IgIU/mL、(4.31±1.54)IgIU/mL、(40.35±9.54)U/L,明显要低于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患者(P<0.05)。这表明,抗病毒联合干扰素药物治疗,其效果显著高于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4%,而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抗病毒联合干扰素药物治疗慢性乙肝,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有效增强抗病毒的效果。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其临床效果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玉柱,闵祥玺.联合应用抗病毒和干扰素药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0):2004-2006.

[2] 郭琴芳,眭静,叶云,等.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江苏医药,2017,43(2):94-97.

[3] 臧玮,田立峰,邱芳,等.拉米夫定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疗效评价[J].肝脏,2016,21(11):943-945.

猜你喜欢

干扰素抗病毒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