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
2020-10-26姜兴鲁
姜兴鲁
[摘 要]实验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实验参数的复杂性、实验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实验结果的不可复制性等特点。国教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是针对该专业的4大教学模块而设置的,其层级性体现为从只包含单项技能的实验课程到包含多项技能的实验课程、再到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发展。国教专业的实验项目设计应注重多样性、挑战性和层级性,以使学生能够进行程序性的学习,而成绩的评定依赖于过程性和多层级评定方式。国教专业的实验教学还应注重向实践、社会和研究的方向拓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建构;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5-0116-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5.021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在人为设置情境中进行的具有操作性、验证性的教学,是学生建构和转换知识的必要途径。它不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也能通过各种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设置,使学生获得理论课堂上得不到的能力学习和能力锻炼。“合理有序的本科生专业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既注重‘教得好,更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要使学生学得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实验教学是必须的举措。理工科实验教学由于历史和学科的原因,已经具备相当成熟的体系,而文科实验教学则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文科实验教学的观念、理论、模式等都还处于探索之中。
汉语国际教育(以下简称“国教”)专业是适应汉语国际传播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汉语国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相关对外交流传播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培养规格上,要求能较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备独立进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外语综合应用及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等能力,具备处理涉外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也就是说,相比一般文科专业,汉语国教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更强调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重,更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因此,专业实验教学在汉语国教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探索更有效的专业实验教学路径,开创汉语国教专业实验教学的新局面,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汉语国教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及教学体系建构 “文科实验教学是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科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培养文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但由于学科专业的不同,文科实验具有与理工科实验不同的特点,其实验教学体系也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
1.文科实验的参数具有复杂性。理工科实验面对的是自然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在一定参数下的变化或反应情况,这种作为实验的参数是明确并可以计算的。文科实验面对的是人与社会,“与理工科实验对象相比,文科实验对象就是具有感情、个性和意识的个人或人群,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它将人和人类的活动规律作为研究领域”[4]。而人的行为心理各不相同,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介入文科实验的各种参数要比理工科实验复杂得多。汉语国教专业的实验主要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相关对外交流中,其实验项目的完成自然会受到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2.文科实验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物质世界的各种反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一定作用力下的反应或变化过程是确定的,因此理工科实验具有程序化特征。文科实验因为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人与社会活动,影响实验的因素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种条件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计的,因而文科实验的参数和过程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就汉语国教专业来说,即使开展同样文化交流设计的活动,也会因对象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等因素,引发实验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可按图索骥。
3.文科实验的结果具有不可复制性。由于文科实验面对的是不断变动的人和人的活动,影响文科实验的因素多而复杂,每次实验的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实验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去完成实验项目,每个人、每个小组、每届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是不同的。文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不同的问题,无论结果如何,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就算是实现了目标。
(二)实验教学体系建构
实验与实验教学不同。实验是具体的实验项目操作,是附属于具体课程的,为某一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服务。实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传授具体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实验转为实验教学,表明单独零散的从属于理论课程的实验已经不适应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在更高水平上设置相应的独立实验课程,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形成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格局,全面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題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身丰富和独特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5]。汉语国教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正是针对汉语国教专业的知识命题而为学生提供的自我知识建构平台。
1.汉语国教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构成。国教专业教育课程基本分为4大块:汉语教学相关课程、语言学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和文化类课程。这些课程讲授的基本属于陈述性知识和间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命题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学生是从教材和课堂获得这些知识,所以也是间接性知识,需要实验教学提供程序性知识和直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是说明性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验操作获得直接性知识。经过反复尝试,笔者在国教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设置了与这4大类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了“四维协同”实验教学模块(图1)。
2.国教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层级性。实验教学体系还应具有层级性。专业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作为完整的实验体系,实验课程的设计应体现出不同年级的实验教学在内容上、技能上、目标上的等级次序,使学生获得循序渐进的提
高。汉语国教专业实验课程的层级性可以体现为:单项技能的实验课程—多项技能的整合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1)单项技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内容单一,是在限定空间、时间范围内实施的单项技能操作训练,基本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外在环境,也很少涉及更多的其他技能,如“普通话训练”“汉语沟通交流训练”“中华书法”等等。(2)多项技能的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调动多项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实验。如果说单项技能实验课程可视为对整体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零部件打磨,那么多项技能整合实验课程可以视为对知识技能零部件的成块组装。比如“书面表达训练”中有操练各种教学文件写作的内容,除了基本格式训练之外,教学文件写作教学必然需要调动有关的语言知识、教学理论知识才能完成。(3)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顶端,是对各种学习、各种技能的综合性、创造性运用。相比单项技能实验课程和多项技能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课程更多地涉及外在的人、事、物,也具有更多的不可预期性,有时甚至需要教师自行创造实验条件、拟定实验途径。比如“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需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全部语言、文化、教学等理论知识,也需要运用之前学习训练过的课件制作、影像制作、板书、文化手段、口头及书面表达等各种相关专业技能,还需要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寻求合作的能力、创造性完成任务的能力,等等。
实施汉语国教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就是希望用这样3个层级的实验课程进行前后衔接,形成逐步上升的台阶,从而实现汉语国教专业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通过贯穿大学期间的实验课程,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实施完整的教学行为。
三、汉语国教专业实验项目的设计、程序学习和考察方式 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有具体的实验目标、实验要求及相应的实验程序及评估标准。学生通过完成实验项目达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目的,教师通过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转化。
(一)实验项目设计
汉语国教专业的实验项目设计应注意多样化,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
1.实验项目设计应该多样化。国教专业的学习内容广泛,涉及语言理论、二语习得过程、文化及跨文化交际、教育原理及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语言教学方法、文化技能等。而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包含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综合创造能力等。实验课要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和技能操练,就必须注意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目标的任务,使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知识构建,完善知识结构,并运用不同的理论知识,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提高各种相关能力。国教专业实验教学中,从项目任务上划分,有观察性的项目、技能操作性的项目、研究性项目、集成组合性项目、案例分析性项目等;从完成方式上划分,有个人独立项目,有小组合作项目。
2.实验项目设计应具有难度空间。克拉申的“i+1”理论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模式是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其中“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代表稍稍高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6],要使学习者通过“跳一跳”来获得学习的提高。这虽然是二语习得的理论,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实验项目设计应具有难度空间的理论依据就来源于这一构想。即在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与任务目标之间,设置一个难度距离,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方法或途径,学生必须自己搜索相关信息,找出完成目标任务的方法路径。
(二)汉语国教专业实验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不是让学生学习理论所概括的事实和语言,而是使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所需要的模式去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程序学习。
文科教学常用的复述、讨论、语言分析或材料分析等方式都属于思辨性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思辨性的学习获得陈述性知识——概念性、描述性、命题性知识,是对具体事实、事件的经验性概括。实验教学则主要提供程序性知识,它包括行动的环节、步骤、方法、策略、技术等。只有首先了解这些程序性知识,学生才能省却运用各种程序实现知识的转化,达到新知识的建构。因此,实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应的程序化知识。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操作框架,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步骤。
身处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并不熟悉课程的内容,也不知道怎么去完成实验,尤其文科实验项目不像工科教学那样都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化操作流程。如果没有相应的程序引导,学生必定是不知所措,甚至敷衍了事,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教师必须在精心设计实验项目的基础上,给以学生必要的引导,在工作内容、具体步骤、可引用资源和成果形式等方面给出明确的框架要求。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步骤,使他们的行动有一个基本指向。如实验项目“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记录与分析”的基本实验框架可以这样构建:首先观察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记录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其次观察课程知识点的安排与讲授。第三,关注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法(传统的翻譯法、听说法、直接法、功能法、视听法、认知法、交际法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第四,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对该次课进行分析评价。最后,上交所完成的记录和分析。每个实验项目都应该有类似的操作框架,不但要给学生指明操作步骤,教师还需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实现对实验教学的全程有效控制。
(三)实验教学的考察方式
文科实验的成果形式通常不像理工科实验那样具有直观性的量化评价标准。“文科实验的考核标准不能只注重单一的分数量化,还应注重多级的、全面的评估”[7]。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文科实验特点,我们采用的主要考察方式是评议,依赖过程性和多层级评议的方式。
所谓过程性评议,一是指把实验操作和实验成果都纳入评议范围,实验过程伴随着评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的不同阶段进行评议。二是将每一实验项目的成绩都纳入期末成绩。一方面通过各环节的评议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掌握实验的精髓,提高学习兴趣,约束自身的行为,顺利完成实验,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全面合理地考察学生,避免仅凭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偶然性,使成绩评价更合理。
多层级评议则是指实施学生自我评议—学生集体评议—教师评议,把评议过程纳入学习过程,使评议过程也变成学习过程。从学生自我评议到学生集体评议。再到教师评议,学生得到不同层级的评议资源,从不同角度吸收观点、意见,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印证,能得到更深入的体会和提高。
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自我评议,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反思,而不是做完了事。学生需要总结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理论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实验结论等,提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其次,由同学集体进行评议。全体学生自由发言,对具体的、个别的实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因为评议者和被评议者都是学生,围绕身边的具体实验实例进行讨论,更接地气。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反映他们对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情况,锻炼全体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发现共有的学习缺陷。这一评议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彼此关注,而且来自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常常更易让被评议者接受。最后,是教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再进行评议。不但对完成实验的学生所做的工作进行评议,也对其他学生的评议作评议。对较好的评议给予肯定,对不太到位的评议则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从其他学生的实验结果中获得经验。
四、汉语国教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拓展
当前,学者们较为认可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 Ference Marton 和 Roger Saljo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理论[8],“即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9]。有些学者则更具体地提出了构成深度学习的4个维度:学生体验课程中的高级思维能力、学生整合性学习、学生对自身思维的探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新知识来学习和拓宽自己的理解。而实验教学所具有的参与性、整合性、知识迁移性,正可以成为实现这种学习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说深度学习所期望的知识重构正是实验教学的目标。为此,我们不仅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对课内理论和技能的了解掌握,更要努力使实验教学向外拓展,实现已有知识向新情境的迁移,在各种现实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升级。
(一)从实验向实践拓展
实验属于教学内容,以固定班级形式有计划地在课堂或实验室中进行;实践则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自主进行的专业活动。实验有具体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实践则只有指定范围,由学生自己设计具体活动内容和目标。从实验教学到专业实践,是實验教学的必要拓展。因此,在专业实验教学之外,我们要求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利用学校的留学生院开展专业实践。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国教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在留学生院至少工作一学期,担任留学生班助、留学生个人语伴等。如果说专业实验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从书本到操作的迁移,实现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统一,那么专业实践就是把通过专业实验获得升华的知识技能迁移到课外应用之中,学生得以进一步印证课内知识,操练专业技能。
(二)从实验室向社会拓展
从实验到实践是知识的迁移,是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从实验室向社会的拓展则是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拓展。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现实空间中真正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全面锻炼与人沟通、自主学习及合作、反思、创新等能力,更好地实现汉语国教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每学期都布置了实践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校外专业实践。近年来,学生利用假期自行设计完成了各种专业调查,如针对义乌、温州、青田、宁波等外国人聚居地区进行的外国人汉语学习调查、外国人语言交流方式调查等。学生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哈兔中文网站的网络教学工作,设计制作了相关教学材料。目前已经完成了多期网上视频教学任务。
(三)从实验向研究拓展
实验过程使学生获得某种认知体验,得到技能的操练和整合运用。但从知识重构的程度来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大限度地应用实验教学的成果。也就是说,要把实验获得的浅层知识发展为深层知识,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从这种认识出发,可以将学习理解为一种信息的两种转化:从教师到学生的人际转化、从文本到产出的认知转化。而体现高阶思维的文本产出,可以体现在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实验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性课题。例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参与各种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等。
汉语国教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从1985年的全国首届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至今也不过30多年。对这个专业的教学研究还很缺乏,实验教学研究更是处在发轫阶段。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际上充分认识汉语国教专业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复杂性、困难性,认真研究提高专业实验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更好地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宋永臣,杨明军,刘卫国.本科生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161-165.
[2]教高〔2018〕2號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刘春生,李磊,张恭孝.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2):106-107.
[4][7]倪丽娟,陈辉.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的视角谈文科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48-150.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 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4.
[6]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
[8]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4):55-61.
[9]赵宗金,王小芳,宋文红.高校大学生深度学习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情调查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1):73-77.
(责任编辑:德华)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lexity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he uncertainty of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the unrepeatability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is designed for the four major teaching modules of the major, and its hierarchy is reflected in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single skill to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multiple skill and then to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course.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carry out procedural learning,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desig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maj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ty, challenge and hierarchy, while the evaluation of achievement depends on the process and multi-hierarchy evalua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e state education major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society and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gram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