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非梦

2020-10-26姜楚华

江河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稿子稿件编辑部

姜楚华

沈梦琳跟着主編走进编辑部。宽敞的办公室被左右对称地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背对背放着五六张办公桌。敲打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奏出一曲单调而悠长的歌。

“这是新来的同事沈梦琳,武大新闻学院高材生。”主编介绍说,“试用期间,教育周刊和经济周刊的事都可以安排她做;试用期结束后,再分配到具体部门。”“哇,欢迎高材生!教育周刊可是求贤若渴啊!”声音夸张而突兀。随即,一个女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她三十上下,身材臃肿,让本就不高的身子显得更加矮了。沈梦琳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木桶,对,用木桶形容眼前这个女人实在太妙了!沈梦琳暗自为这个绝妙的比喻而得意,差一点儿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们这儿正好有空位!”“木桶”走过来,热情地接过沈梦琳的手提电脑,放在她旁边的空办公桌上。“这是教育周刊的副主编有若妩。”主编一一介绍了编辑部的同事,但沈梦琳只记住了有若妩。

主编离开后,有若妩连忙招呼其他几位同事,洗的洗,擦的擦,扫的扫,很快把沈梦琳的办公桌整理得干干净净,还安排人为她领来了笔、笔记本等办公用品。热情有加的有若妩让沈梦琳感到很温暖。在学校时,同学们谈起职场生涯,无端地觉得那是一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地方,不会再有校园里那种纯真的感情。眼前的有若妩瞬间颠覆了沈梦琳的看法,她觉得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自己和同学们的想法实在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她忽然为自己感到庆幸——初入职场就遇到有若妩这样一位上司,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她甚至为刚才所想到的那个比喻而自责起来。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有若妩保持了初见面时对沈梦琳的热情,不仅在生活上对她关爱有加,还有意无意地向她介绍了编辑部的很多情况。

缺人手是编辑部常常面临的窘境。一开始,沈梦琳很不理解这种情况。在人们眼中,编辑部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能到这里上班的,不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至少也是某个行业的精英,多少人想进而不得进,怎么会缺人手呢?有若妩意味深长地笑笑,告诉沈梦琳:情况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乐观,一个行业能不能留住人,与行业认可度有关,但与经济收入更有关;编辑的整体工资水平不高,因而难以留住人,尤其是难以留住优秀的人;不过……有若妩意识到自己说得不妥,连忙岔开话题——只要坚持留下来,随着职务与职称的变化,收入会很快提高的;你这么优秀,不用担心待遇问题。

有若妩说得最多的,是经济周刊副主编的各种八卦新闻。你不知道,这个人眼中除了利益还是利益,并且这些利益都是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把下属编辑或者采写的稿子署上自己的名字,从而多分一些绩效;他们部门四个人,但每期他的绩效比其他三人的总和还多;为这件事,上个月有一个同事已愤而离职了。她用眼神看看一位留着披肩长发的同事,压低声音,据说,这位近几天也会辞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有若妩把声音压得更低,显出神秘的样子:有一次,他带着一位女同事出差,喝醉了酒,一直嚷着要在一个房间睡觉。同事又羞又愤,连夜乘车赶回了武汉。

沈梦琳惊愕地睁大眼睛,感觉这件事太匪夷所思。“这件事也是听说的,不知是真是假。”有若妩感觉到了沈梦琳的怀疑,连忙自圆其说,“不过,对于这种人,你还是远离他比较好;万一传闻是真的呢!”沈梦琳偷偷瞟了他一眼,隐隐约约地感到,这个人脸上、身上确实透出一股流氓的气息。恍惚之中,她似乎感觉这个人慢慢地挪到了她身边,睁着朦胧的双眼,狎昵地盯着她的胸脯,满嘴喷着酒气地嚷:“今晚……我……我要……和你……住一个房间。”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向她脸上摸过来。

“啊!你干什么?”沈梦琳又惊又气,大声叫嚷。随着惊叫,她清醒过来。办公桌旁的电风扇飞快地旋转着,发出“嗡嗡”的声音,一股股温热的气流扑头盖脸地向她吹过来。原来,刚才做了一场梦。这几天出差,今天中午刚赶回来。她太累了,一坐到办公桌前就沉沉睡去。

沈梦琳揉揉惺忪的眼睛,随手翻弄着办公桌上的一摞稿件。一份稿签跃入眼帘,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稿件达不到要求,不刊发。有若妩。”这行字像针一样刺痛了沈梦琳的眼睛,更确切地说,是刺痛了她的心。

试用期结束后,主编找沈梦琳谈话,问她希望在哪个部门工作。“教育周刊。”沈梦琳不假思索地回答。主编与她商量,经济周刊缺人手,希望她到经济周刊。“不!我学的是新闻,对经济一窍不通。”沈梦琳找出一条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的理由。主编看看她,勉强答应了。

这个结果应该在有若妩意料之中,但得知这个结果后,她还是表现出意料之外的惊喜:“欢迎沈梦琳加入我们的团队!”她眼睛里闪出难以捉摸的光,“大家跟着我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沈梦琳当然会好好干,这与其说是一种工作要求,还不如说是她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性。她从小就养成了做一件事,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尽力做到尽善尽美的习惯。这虽然让她在完成工作时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她的专业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很快赢得了同事和读者的尊敬与信赖。

一次,沈梦琳应邀参加一个观摩活动,一位教育专家为五年级孩子上了一节阅读课。几天后,专家把课堂实录简单整理了一下发给她。实话说,听完这节课之后,她的第一感觉是——家常课,不论是文本解读还是课堂组织,这节课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她甚至于生出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想法,专家也不过如此。沈梦琳浏览了一眼稿子,文章基本是按课堂实际情况整理的,与当初听课的感觉一样,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如果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讲,这实在算不上是一篇好文章。她又认真回忆了当天讲课的情景,忽然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优点是朴实、扎实、务实。专家没有使用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也没有开展热热闹闹的课堂游戏,但对写字、词语理解、朗读等基础性知识的指导十分到位。

专家是不是想通过这节课,回应当前失之于虚浮的课堂现状呢?沈梦琳拨通了他的电话,谈了自己的想法。专家十分高兴,说她得了这节课的精髓。沈梦琳忽然生出一个构想,以课例做引子,邀请部分作者围绕“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主题组织一组稿件,或许对纠正当前的虚浮之风有帮助。专家很赞成她的想法,亲自参与组织,很快就拿出了一组有分量的稿件。

经过精心编辑后,沈梦琳怀揣着喜悅把这组稿件送给有若妩审核,然而得到的是冷冰冰的几个字:“稿件达不到要求,不刊发。”“哪里达不到要求呢?”沈梦琳大惑不解,“你指出来,我再处理。”“不需要再处理了,这组稿子烂透了,你怎么好意思交给我?!”有若妩的语气咄咄逼人。“究竟哪里烂了?你指出来,我再修改啊!”沈梦琳不甘心。“你是怀疑我的专业水平吗?我是副主编,我说不行就不行!”有若妩生硬地说完,不再理会沈梦琳。

满心委屈的沈梦琳再次仔细阅读了这组稿子,实在发现不了问题。是自己的专业判断有问题,还是稿件处理有问题?她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忍心自己和作者的心血付诸东流,就忐忑不安地找到主编,请他帮忙指点。“想不到,你入职不久,就能拿出这样有分量的稿子!”主编眼睛里发出亮光。“这组稿件没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没问题!尤其是你最后写的这篇评论性文章。”主编把这篇稿子挑出来,“很有见地!”“哦,这么说,这组稿子可以刊发!”沈梦琳松了一口气。她的表情出卖了她。主编一再追问原因,她不得不如实相告。“竟然有这样的事?”主编疑惑地问。沈梦琳察觉到了自己的失言,慌忙找一个借口,离开了主编办公室。

几天后,一条小道消息在编辑部悄悄传开:有若妩不刊发这组稿子是出于嫉妒;因为这个原因,主编取消了她审稿的资格。沈梦琳不相信有这样的事,仍然把编好的稿子交给她。“你就不要假惺惺地装好人了!”有若妩眼里充满了鄙夷,“你不是会走上层路线吗?你找主编去审!”

属于沈梦琳的黑色星期天降临了,有若妩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折腾她:安排她独自一人到最偏远的地方出差;把最难处理的稿子都交给她处理;最可恶的是,有若妩总是寻找一切机会在领导面前说她坏话,让一些不明真相的领导认为她是一个能力不怎么强、态度不怎么好、隔三岔五总要惹出点儿事的“问题青年”。唉——沈梦琳长长地叹一口气,轻轻闭上眼睛,把头埋进双臂间。

“哎,梦琳!”有若妩迎面走过来,笑容可掬。

“有副主编,你有什么事吗?”对这位始终给自己找麻烦的上司,沈梦琳从心底里生出一股鄙夷与厌恶。

“没事就不能和你聊聊天吗?”有若妩显得更加亲近,“听说,你要参加这次副主编竞聘。”

有若妩的话让沈梦琳感到吃惊,她准备参加竞聘的事,除了主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本来,她感觉自己资历浅,没准备参加这次竞聘。主编鼓励她,都什么年代了,论资排辈的思想还这么根深蒂固,再说从你这几年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看,你也具备胜任副主编的能力。可是……据说……个别领导对我有看法啊!沈梦琳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担忧。不要怀疑领导的判断能力,这不是你要考虑的事情。主编和蔼地说,当然,参加不参加由你自己决定。谁不希望上进呢?沈梦琳经过一番思想较量,最终决定试一试。现在,她就是准备到办公室去写演讲稿的。

“太巧了!”有若妩的语气很夸张,“我也是准备去写演讲稿的,我们一起走吧!”

沈梦琳心里十二分的不舒服,平时只要有机会避开,她总是尽量不跟有若妩独处。谁能想到,星期天出来加班竟然碰到她,真应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然而,既然正巧碰上了,直接拒绝也不妥当,沈梦琳不得不和她一起来到了编辑部。

沈梦琳是个有心人,这几年她在工作中发现了编辑部的很多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也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想法,所以很快就写完了。她关上电脑,准备离开。

“你这么快就写完了吗?”有若妩似乎知道她要离开,连忙问。沈梦琳点点头,又摇摇头,不置可否。“要不要我帮你看看?”有若妩的语气像她的神态一样,关切倍至。“写得不好,没什么好看的,谢谢你!”沈梦琳知道她没安好心,不冷不热地说。“不信任姐,还是怕姐窃取了你的机密?”有若妩语气中有一丝挑衅,不过她很快换上一副很真诚的口吻,“姐毕竟多次经历过这种场合,说不定能帮你出出主意呢!”

沈梦琳犹豫了,看还是不让看,她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信任姐,就算了吧!”有若妩显出“好心当作驴肝肺”的遗憾神色。“其实,也没什么,你想看就看吧。”沈梦琳感觉坚持拒绝不近情理,就勉强答应了。

有若妩非常认真地阅读了稿子,对不够完善的地方做出了细致修改。那神情不像是在给沈梦琳帮忙,倒像是在精心做一件对自己极其重要的事情。改完后,她长吁一口气,把稿子发给沈梦琳:“看看,这样一改动,是不是更好!”

稿子经过有若妩修改后,确实比以前要好一些。看着她真诚的面孔,沈梦琳心里忽然涌出初次与她见面时的那种情愫。唉,如果这就是她性格的全部,该有多好!沈梦琳是一个心思单纯的人,她十分厌倦相互猜疑、相互防备的人际关系。只要有若妩不再继续伤害自己,她想,她们仍然可以是好同事。

第二天上午,竞聘演讲如期举行了,有若妩正巧排在沈梦琳前一位。走出门,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沈梦琳一眼:“机会难得,好好表现!”沈梦琳感激地点点头,走进门去。她的自信、阳光一开始就吸引住了评委,但讲到中途时,她隐隐感觉评委们的目光有些异样,而且这种异样随着她的讲演越来越明显,最后竟然有人窃窃私语了。

“你的演讲稿,是自己写的吗?”一位年纪稍大、戴着眼镜的评委没等她讲完,就打断了她的话。“是啊!”她不解地看着评委。“年轻人,做人一定要实诚!”眼镜“啪”的一声把手中的笔摔在桌子上,发出刺耳的响声。

沈梦琳浑身一震,惊醒过来。她实在太累了,刚才一躺下,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握在手中的一串钥匙掉到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竞聘失利后,沈梦琳心里五味杂陈。有若妩的行为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她现在常常不敢正视有若妩的目光,仿佛是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

有若妩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惯有的夸张语气向人们讲起这件事,末了不忘加一句:“年轻人犯点儿错误是允许的。不过,多亏我排在她前面,要不然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听者无不同情她的遭遇,对沈梦琳的不耻行为指指点点。

沈梦琳有口莫辩,俨然过街老鼠。有若妩却因为这件事获得了广泛关注,让领导对她刮目相看;尤其是她在处理这样一件令人气愤的事情时的平静态度,更让人们看到了她金子般高贵的心。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当然应该受到重用。正巧此时公司调整人事,众望所归的有若妩接替了原主编的职务。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祥之感笼罩着沈梦琳。不过,她做梦都没有想到,暴风雨会来得如此猛烈。

“沈梦琳!”第一次统稿会上,有若妩把一摞稿子摔到她面前:“這就是你编的稿子?”沈梦琳惶恐地拿起稿子,只见每篇上都歪歪扭扭地写着“达不到发稿要求,不刊发。有若妩”。她本想问一问这些稿子究竟有什么问题,但几年前的场景如此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她知道争辩无济于事,索性闭上嘴,一言不发。“从这个月开始,工资按版面计算,多劳多得。”有若妩意味深长地看了沈梦琳一眼,趾高气扬地离开了。

沈梦琳的工作陷入了一种怪圈。每一期,她精心策划、认真组稿、细心编辑,但这些在她看来十分优秀的稿件,最终都得了同样的命运——“达不到发稿要求,不刊发。有若妩”。有一次,一位全国知名的教授到武汉讲学。沈梦琳动用了很多关系,终于采访到了他。结果,这份通讯稿也获得了与其他稿件同样的命运。教授后来想起这件事,问她要样刊。她理屈词穷,不知所言,惹得对方十分生气。这件事对她的声誉造成了影响,给她的组稿、采访工作增加了难度。

更糟糕的是,上稿量的减少,让她的收入跌入了谷底,而有若妩以此为由,大肆渲染她工作不卖力。恰巧此时,公司进行职称改革。沈梦琳的条件完全可以申报一级,甚至可以冲一冲高级,考虑到有若妩的感受,她决定委屈自己,只申报一级。她找到有若妩,谈了自己的想法。有若妩淡淡一笑:“可以啊,只是这样太委屈你了!”这种平淡的语气,让沈梦琳忽然忆起了梦中的情境,她的心里生出一丝担忧。不过,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了,她觉得即使有若妩对她有意见,也不至于在这件事上做文章。

等待评审的日子,沈梦琳如坐针毡。从情理上讲,她觉得有若妩不会为难她,她的工作能力、态度有目共睹,不评她,众口难平啊!然而,她很快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她太熟悉有若妩了,更何况有若妩前期已做了很多铺垫,她的形象已经受到了影响。

很快有消息证实了她的担忧。一位要好的同事告诉她,有若妩在她的申报表上签署了“不同意”。“你为什么要出尔反尔?”沈梦琳忍无可忍,质问她。“我就出尔反尔了,你能怎样?”有若妩不屑一顾,“我是主编,我说了算!”沈梦琳无言以对,她知道,她应该离开了。不过,临走之前,她还有一件事必须处理。她的一位同学响应号召,到一所极其偏远的乡村小学去资教,目前经历着与她类似的遭遇。她答应这名同学,对他的资教生活做一些报道。

沈梦琳辗转折腾了四天,终于完成了这次采访。她坐在电脑前,完成最后一篇稿子。“如果有这样一个世界——有能者,能凭借能而自然升迁;有德者,不必借夸饰而彰显——该多好!”沈梦琳敲完最后一个字,把通讯稿发给有若妩,无限留恋地看了看这个曾经工作了四年的地方,悄悄地锁好门,无声地离开了。

责任编辑:高士林

猜你喜欢

稿子稿件编辑部
我的问题③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拖稿的各种理由
陈道明越俎代庖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