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李嵩《货郎图》研究述评—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本为例
2020-10-26姚思颖
姚思颖
摘 要:《货郎图》是李嵩代表作之一,其以高度的写实性真实地反映宋代社会的民风民俗。近六十年来,随着研究者对《货郎图》解读不断深入,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笔者对李嵩《货郎图》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分别从画面解读、细节研究与艺术手法三个部分来对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说明,并提出《货郎图》未来研究之展望,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李嵩;《货郎图》;艺术手法;文字辨析;综述
《货郎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代表作之一,目前有四本传世,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本篇综述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本为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货郎图》为纵25.5厘米、横70.4厘米的绢本横卷图,此幅画作画面人物形象多,故事情节丰富,构图与人物布局精巧复杂。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界对李嵩《货郎图》进行了一定研究,相关成果以单篇论文与专著为主。笔者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将相关研究成果分为画面解读、细节研究及艺术手法三部分,分别给予概括和说明。
1 画面解读
李嵩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嵩一生的作品很多,仅见于著录的作品就有50多件,其中《货郎图》最为著名,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管窥宋代社会的整体风俗,学界对其研究占比较大。
早期对《货郎图》的研究开始于惠孝同1958年在《文物参考资料》发表的对李嵩的基本介绍和画面故事内容的解析。畏冬在惠孝同的基础上从李嵩《货郎图》《服田图》《钱塘观潮图》等多幅作品着手,分析其创作手法、画面结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对李嵩的身份进行了定位,认为他是一位热爱和同情劳动人民并富有爱国热忱的画家。但两位研究者均未单独对《货郎图》画面进行细致分析。
黄小峰、李玲、黄卫霞三位研究者均各有一篇文章,都针对《货郎图》中的画面进行细节化分析并深入研究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创作思想,但三人各有侧重。
黄小峰在文章中提出了货郎形象的特殊化这一概念。他将《清明上河图》、明代版画以及金代岩山寺壁画中出现的职业货郎的典型形象,同李嵩作品中的货郎形象进行對比,加以表演艺术中的货郎作类比,论证了画中的货郎并非现实生活中的实在形象,而是借助中元节进行再加工的更具观赏性的艺术形象。同时他还关注到画面中的物件细节,以此说明李嵩创作的纪实性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态度。
李玲、黄卫霞两位研究者的观点大同小异,二者皆从画面内容、创作理念着手。李玲从画面内容、艺术技法、人物塑造、艺术场景、创作理念五个部分对《货郎图》进行了解读,指出其传达出人物内在生命精神力量,肯定了李嵩风俗画在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卫霞《浅析李嵩〈货郎图〉的创作思想》分析了创作思想的成因,认为宋朝宽松的政治政策、繁荣的经济、雅俗并举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李嵩的创作思想。
此外,谢园的《南宋时期的世俗图景—以李嵩〈货郎图〉为例》一文主要围绕其中的人物形象与物品进行研究,从李嵩生平、图像分析、表现手法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南宋时期的百姓生活面貌,从而认识李嵩《货郎图》的绘画特点。
2 细节研究
李嵩在《货郎图》中一共塑造了15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和几条小狗。每个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就连孩童旁边的小狗也是栩栩如生。货担里的物件琳琅满目,细微如孩童玩具小风车、葫芦、花篮,还有生活用品杯盘等都是纤毫毕现。因此《货郎图》画面细节也是研究者们的重点。
王连海和郭佳均针对画面中民间玩具进行了研究。王连海将货担上的货物分为日常用具杂物、时蔬酒果、民间玩具三类,其中结构清晰、形制明确的玩具与宋元时期的文献相互参照,还原出了南宋民间玩具的存在过程。而郭佳从画中的民间玩具出发,与现在所存在的民间玩具相比较,提出当代民间玩具的新出路。
林玉和王小娟的研究都涉及了其中的儿童形象。林玉的《李嵩〈货郎图〉中两大创意表达》抓住两大特征—货郎担和围观村童,她提出李嵩使用了基于现实而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描绘出内心世界的美好生活。王小娟则是由儿童题材入手,对苏汉臣和李嵩的《货郎图》从绘画风格、物件造型两方面进行解读。
此外,袁子羽和秦漫对画中的文字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袁子羽由文字入手从广告学的角度来理解《货郎图》中蕴含的广告因素,并详细研究了宋代商人行商的方式和商人怎样使用广告来行商的。秦漫主要分析画中蒲扇上的一对对联,在《李嵩〈货郎图〉文字辨析》中,他将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中的儿童描述为“这里面的小孩没有华丽的衣服,四个小孩中有三个双脚赤裸,正在攀爬的小孩光着屁股,他们身上时见巴掌大的补丁”,但是经笔者考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市担婴戏图》中儿童形象均衣着完整,且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①驳传宋苏汉臣绘《货郎图》“因小孩着靴子即不是宋代习惯”,黄小峰《乐事还同万众心—〈货郎图〉解读》提到“不仅看不到一个补丁,女性穿的还是时兴的服饰”②,笔者认为秦漫对此的论证有误。
3 艺术手法
李嵩的《货郎图》是古代风俗绘画中极为重要的作品,其绘画题材以及绘画技术都是古代绘画的典范。全画以线描为主,加以淡色微染,用笔精整工细不失力度。李嵩用铁线描处理人物衣纹,根据不同人物形象改变绘画线条,货担上的物件细如蚕丝繁而不乱。
3.1 现实主义
修雪欢、曹智滔和缪秀艳三位研究者都基于《货郎图》现实主义风格来对绘画技艺进行解读,但各有侧重。修雪欢以绘画线条、画面情境为例,进而论证了李嵩“以神写形”高超的写实手法。③曹智滔侧重于结合南宋李嵩《货郎图》多个版本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分析,从线条、设色、造型、构图四个方面归纳了《货郎图》“李嵩风格”的艺术特征,体现了李嵩在创作时的主体精神和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而缪秀艳将视角放于线条之上,论证线条造型对于画面意义表现的作用,开创性地指出《货郎图》中线条写实性与写意性所达到的平衡之美。
此外,卢沛讨论了《货郎图》中现实主义倾向的体现以及对中国画创作的意义。
3.2 横向对比
白海媛将周昉《戏婴图》和李嵩《货郎图》作为研究对象,从时代背景、绘画技法、表现形式、审美意趣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充分的对比和研究。论证了李嵩艺术风格的“真”以及手法的多样性。李琳则选取宋、元、明、清各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货郎图》,通过对画面布局、艺术手法、画家风格的横向对比分析,综合论述了《货郎图》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为研究民俗学、人类学提供了可靠资料。
本文将研究者对于李嵩《货郎图》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于李嵩《货郎图》的绘画技法以及李嵩的创作思想的研究成果颇多,因此笔者认为将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研究:
①从戏曲角度来解读货郎形象,探索李嵩笔下货郎形象的多面性。④
②《货郎图》以其“三百件”最为著名,通过对其物件进行溯源,探寻民间玩具的前世今生,同时有利于推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画面中还有大量的文字细节,基于新的研究角度,探寻南宋社会的语言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