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锦织造技艺的研究与发展

2020-10-26张延芳李亭亭孙海宁韩婉婉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承技艺发展

张延芳?李亭亭?孙海宁?韩婉婉

摘要:鲁锦是鲁西南地区农家妇女智慧的结晶,曾广泛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它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经济文化基础而逐渐衰落。因此,对鲁锦织造技艺发展的研究,能够为许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足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鲁锦;技艺;传承;发展

一、鲁锦织造技艺的背景与形成原因

(一)鲁锦的历史渊源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它是一种民间纯棉手工提花的纺织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格[1]。据考古发现,鲁西南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各类陶鼎,印有明显的织纹,这足以说明山东鲁西南地区的纺织技术历史悠久。在山东纺织产业悠久的背景下,鲁西南人民将葛、麻、丝、刺绣等面料与工艺技术运用到纺织品中,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鲁西南织锦。

(二)鲁锦的地域特征

鲁西南地处冲积平原,在自然环境上,这一地区均系黄河泛滥冲击而成的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具有发展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对于民间工艺而言,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天然资源是造物的源泉[2]。鲁西南地区的土染手工织布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自然地理特点对鲁锦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发展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业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民间手工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自然经济资源。

(三)鲁锦的民俗特性

自明清至今,鲁锦在该地区得以传承的原因除棉花种植业发达外,与当地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女孩儿出嫁时,按照当地的风俗,嫁妆中必须有“几铺几盖”和一箱成匹的织锦。所以农家女孩儿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学习织布,积攒日后自己的嫁妆,其中包括床单、背面、衣料等。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鲁锦的织造技术不断提高,图案和颜色也不断丰富,对鲁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鲁锦的织造技艺的流程研究

鲁锦的制造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小72道工序。可以将这些工序归纳为手工纺纱工艺、染色整理工艺、上机织布工艺三个流程进行分析。

(一)手工纺纱阶段

手工纺纱阶段是将棉花做成手工纺成纱线的过程。手工纺纱工艺是鲁锦织造工艺中最基本的工艺流程,主要是为鲁锦织造提供线材的准备工作。鲁西南地区盛产棉花,在纺纱之前,首先将棉花搓成成条状并加工成纱线。传统手工纺纱工艺不复杂,但费时费力,在纺线过程中要想纺出粗细均匀的线材尤其讲究手感和技巧。

(二)染色整理阶段

色彩鲜艳是鲁锦的主要特色,因此,染色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染色的具体工序为:棉線染色之前把缠绕紧密的线绕成比较松散的绞线,然后放在水里浸泡。棉线经过反复捶打、拧干、晒干,更容易上色[3]。染线的时候先在锅里加清水,水量加到能够把需要染的线全部浸泡即可,开始加热,等水开始升温时往水里放颜料,加酒和少许的盐,起到固色作用。水和颜料搅匀之后放入线,煮沸之后线就染好了。

(三)上机织造阶段

在完成上述的纱线整理阶段之后便开始鲁锦上机织造的过程了。这个阶段包括的具体工艺步骤是:按图案色彩要求排列线材的“经线”工艺、将线材插入“杼”中“闯杼”工艺以及清理线材之间的缠连的“刷线”工艺[4]。在前期工作完成后,鲁锦的织造就可以开始了。基本织造流程为首先踩下第一个脚蹑拉开经线,形成织口,右手传梭,左手接梭,再踩下第二个脚蹑,合上织口,搬动绳框打紧纬线,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织锦。

三、鲁锦织造技艺的现状及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改变,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快了不同区域间的贸易交往。在这样的背景下,鲁锦的传承与发展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以下主要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鲁锦制造技法的现状分析

鲁锦是一种纯手工操作、工艺精细的产品,伴随机器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原有的手工生产被机器织布所取代,鲁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了程式化的生产方式,产品相对单一,新型产品开发较少。

(二)鲁锦产品应用领域分析

目前,鲁锦主要以地方特产的形式广泛应用于服饰和家纺类产品中[5]。然而,鲁锦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且种类还不够丰富,功能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时尚性追求较高的年轻一代。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地将鲁锦类产品或鲁锦元素灵活、广泛应用于室内空间软装饰及服饰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与开发。

(三)鲁锦织造技艺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鲁锦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文化经济基础而衰落。为繁荣中华鲁锦艺术,保留这一民族文化遗产,需要在政策机制、技术性能、艺术加工等方面进行开发,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同时进行创新。

鲁锦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鲁锦产业的萌芽和雏形期。鲁锦工艺是一项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首先是政府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在纺织工艺上通过新工艺、新技术对鲁锦面料进行改进从而促进鲁锦产品的发展。利用电脑系统对织造工艺进行改良,不仅可以使鲁锦的图案和花色能够更加多样化,还可以提升鲁锦面料的质感、颜色的稳定性等,而改善后期处理工艺能够提高鲁锦的硬度、抗氧化性、耐洗性等,传统工艺和新型技术相结合,能够改善鲁锦本身存在的一些缺点,使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鲁锦工艺开发还要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新元素,以开放和融合的态度进一步推动鲁锦在设计中的运用。在传统的鲁锦织物中,注入一些更加年轻和时尚的元素,使鲁锦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快速的创新和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要做出及时的反应,满足不同人群的现代化消费需求,研发新的款式和纹样,整体提升鲁锦在设计中的运用程度。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想将鲁锦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效融合,将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有利于发挥鲁锦在设计中的装饰效果,更有利于鲁锦艺术的传承。

鲁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和其他传统工艺相同的是,鲁锦的发展和传承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和审美趋势。所以,我们需要以传统工艺为基础,为鲁锦制品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孔孟之乡织锦技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

[2]鲁锦的文化性与工艺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鲁锦研究及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D],[硕士学论文],青岛大学,2011年7月。

[4]鲁锦的文化性与应用创新研究[J]上海: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08年3月。

[5]鲁锦产业开发战略研究[D],[硕士学论文],上海大学,2007年1月。

作者简介:张延芳(1989.2-)女,山东济宁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称科目:服装与服饰设计。

猜你喜欢

传承技艺发展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