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历史比较与A股逻辑(下)
2020-10-26胡语文
胡语文
上期提到了笔者拜读李录先生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后的一些感悟,那么回归到投资的角度,在内循环越发重要和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相互促进的模式下,哪些行业有投资机会呢?
1、从内外循环互相促进的角度而言,随着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逐步降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参与空间更大。
虽然中国企业出去做生意可能难度大了,但可以降低外资进入中国做生意的门槛。让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做生意是为了扩大中国内循环的市场容量和存量资本规模。由于人力成本、地租的上升,如果说传统制造业利润已单薄,那么,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广阔前景,外资会更乐于广泛参与。
从中国去杠杆的角度来看,借助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更有利于企业降低负债率,对比日本和欧洲经验可知,资产泡沫破灭之后,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就很难摆脱资产价格紧缩带来的经济长周期调整。而欧洲和日本都属于银行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相比美国经历金融危机都顺利复苏,前者对于资产价格长期下行带来的紧缩压力缺乏有效的对策。因此,内循环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来对冲储蓄率和投资率下行带来的内部紧缩的风险。当然,一旦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破裂,也需要防范国际热钱撤离对经济造成的阶段性冲击和长期影响。
2、内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国内新兴消费行业的繁荣。
新兴消费行业主要指科技创新带来的消费能力。包括5G应用与传媒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消费模式。而这种消费模式可能包括人工智能的应用、5G在消费电子的应用以及无人驾驶的应用,此外还有新传媒、新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只有创新消费模式,才能构建更大的内循环市场,从而刺激消费与投资两架马车,带动经济持续增长。
因此,未来新业态与创新消费模式将会层出不穷,而虚拟经济(资本市场)将是中国未来20年最好的资产配置方向,资本市场效率在注册制等治理制度不断完善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将会进一步加快提升。
从长达20年火运周期的布局角度而言,以2-3年的周期来看,现在高位去追涨科技半导体、消费电子和传统消费股已经没有必要,反而基建投资仍可能成为阶段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但2023年之后,随着5G在C端的广泛运用(现阶段5G仍处于TO B端应用阶段,业绩爆发性增长的难度较大),布局科技股及创新产业,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会大幅提升。
3、与成熟市场比较,渗透率较低、成长空间大的行业仍可长线战略布局。
当下没必要在高位去追涨科技半导體、消费电子和传统消费股,并不是说这些行业就完全没机会,笔者主要指的是它们总体而言当下的性价比不高,出现全面、系统性的投资机会概率在变小。但是其中的某些细分领域,诸如新能源、糖尿病、肿瘤创新药、芯片等细分行业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一些有竞争优势和研发优势的龙头公司值得深入研究,一旦有好的时机、价格,是值得果断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