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霍桑的《红字》译本比较

2020-10-26郝健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红字斯特译本

摘  要:二十世纪下半期,女性主义运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迎来了“文化转向”浪潮。两种浪潮相互影响,由此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新的面貌。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红字》

作者简介:郝健(1980-),女,辽宁锦州人,硕士,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2

20世纪80年代末,“文化转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女性主义翻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女性主义者提出质疑男性权威的必要性,这为翻译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是社会思潮的产物,对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女性主义话语权理论和女性语言理论的启发,翻译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翻譯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女性译者需要以翻译为载体,放大自己的声音,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并提出了具体的翻译策略。因为女性主义译者在创作时是有目的的,所以原文不一定是他们唯一需要忠实的东西。有了这些理论武器,一些女性译者试图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性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包括采用非性别歧视的语言。

一、《红字》及其译本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红字》。在《红字》中,霍桑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女主人公海斯特的丈夫齐灵渥斯失踪,海斯特不得不独自生活,后来与清教著名牧师真心相爱生下女儿。因为通奸罪,海斯特佩戴耻辱的红字警示世人。齐灵渥斯被印第安人所救,千方百计查出海斯特的秘密恋人,并且不断在精神上折磨牧师,最终牧师抑郁而终,齐灵渥斯也身心俱损死去。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良、坚韧改变了世人的看法。

自出版以来,这本书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和尊重,有几十个中文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中国翻译家中,王元媛是唯一一个独立完成作品的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翻译领域的不平衡。本文选取了王元媛的译本和姚乃强的译本进行比较。

二、两译本的比较

2.1 两译本的相似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看来,人类的思维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1]。女性译者能够翻译男性作品,反之亦然。实际上,通过系统的比较,作者确实发现了两个译本的相似之处。最典型的是两位译者在描写一位美丽女性的容貌时都惟妙惟肖。

例1:The young woman was tall, with a figure of perfect elegance on a large scale. She had dark and abundant hair, so glossy that it threw off sunshine with a gleam, and a face which, besides being beautiful from regularity of feature and richness of complexion, had the impressiveness belonging to a marked brow and deep black eyes. She was ladylike, too, after the manner of the feminine gentility of those days; characterised by a certain state and dignity, rather than by the delicate, evanescent, and indescribable grace, which is now recognised as its indication.[2]

译文:这个青年妇女身材颀长,体态优美绝伦。她的秀发乌黑浓密,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她的 面庞皮肤滋润,五官端正,在清秀的眉宇间还有一双深邃的黑眼睛,使之极为楚楚动人。她有一种高贵女子的气质,具有那个时代女性优雅的举止仪态:某种特有的稳重端庄,而没有今日认为是高贵女子标志的那种纤弱、轻柔和难以言喻的优雅。[3]

这年轻女子身材修长,体态优雅不凡。乌黑丰密的秀发在阳光下润泽闪亮。她面容端庄秀丽,肤色娇好,饱满的前额与深邃的黑眼睛尤其令人难忘。即便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她也颇具淑女风范。那个时代的淑女标志是端庄威仪,而不是现今的纤巧柔美。[4]

这是海丝特白兰走出监狱的时刻,也是她在书中的首次登场。霍桑用了许多华丽的词语来描绘她的肖像,如“elegance”(优雅)、“gentility”(高贵)、“ladylike”(淑女)和“dignity”(尊严)。在他的眼中,海丝特就像一个天使,虽然堕落但却依然美丽。姚乃强用了“优美绝伦”, “光彩夺目”, “楚楚动人”, “稳重端庄”,王元媛用了“优雅不凡”, “端庄秀丽”, “纤巧柔美”。这些四字词语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海斯特的优雅之美。姚乃强教授和王元媛女士在再现海丝特的魅力时,都表现出娴熟的语言运用能力。

2.2 两译本的不同之处

长期以来,两个译本在语言层面上的差异与性别有关。女性主义重视女性自身的语言,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鼓励女性译者在字里行间揭示自己的性别,在语言的使用上,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罗宾·莱考夫总结了“女性语言”的一些特点,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温和的咒骂词等[5]。翻译是对原文的改写,会反映出译者的一些语言性别特征。

2.2.1词汇层面的差异

词语是文本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同的词语选择可以反映出作者或译者的独特特征。有时,一群人可能在词汇上有相同的习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使用夸张的词汇,尤其是含有夸张含义的形容词[6]。这一点在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中得以体现。

例 2:But… was a wild rose-bush, …[7]

译文:……长着一丛野玫瑰……[8]

……精美绝伦的野玫瑰……[9]

例3: …the scarlet letter was represented in exaggerated and gigantic proportions,…[10]

译文:……映出来的红字被变形放大了……[11]

……那个红字显得硕大无比……[12]

第一个例子展示了大门附近野生玫瑰丛的美丽。姚的翻译忠实于原文,而王媛媛则加了一个形容词“精美绝伦”,以表达这朵花如此美丽,无与伦比。世界上真的没有比这朵更娇嫩的花了吗?不是真的。这显然有点夸张。同样,在第二个例子中,姚将“exaggerated and gigantic proportions”譯为“被变形放大了”,而王则译成“硕大无比”。王这种夸张的译法暗示了红字是海丝特心中沉重的负担。

2.2.2句法层面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译者在句法层面上也表现出各自的属性。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表达更礼貌;女性在话语和写作中通常会使用尊重的语言和语法形式;男性倾向于更直接地陈述,但女性喜欢用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女性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避免使用粗话,而男性则不会有这种犹豫。

例4:“I pray you, good Sir,” said he, “who is this woman?—and wherefore is she here set up to public shame?” [13]

译文:“先生,请问,”他说……[14]

“尊敬的先生,请问……[15]

海丝特站在刑台上,齐灵渥斯向一个旁观者提出了这个问题。齐灵渥斯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学者。他的教育程度决定了他的言谈举止,霍桑用“好先生”这个称呼来表示。王元媛忠实地把它翻译成一个礼貌的版本“尊敬的先生”,但姚乃强没有译出齐灵渥斯的语言特点。

例5:“She hath raised a great scandal, I promise you, in godly Master Dimmesdales church.” [16]

译文:“……已经闹得风风雨雨臭不可闻了。”[17]

“她在……教区掀起了轩然大波。”[18]

成语“臭气熏天”含有尖锐的批评和蔑视。在姚的翻译活动中,海丝特是一个被大家孤立的讨厌的女人。不过,王的翻译更委婉。可能是因为王元媛本人是女性,她更清楚名誉对女性的重要性,同情海丝特的处境。因此,她只强调海丝特在镇上造成的巨大骚乱,而没有直接批评海斯特。

例6:“… Madam Hester would have winced at that, I warrant me.”[19]

“……我敢说,这个海斯特小贱人才会有点畏忌。”[20]

“……我敢担保,只有这样海丝黛夫人才会害怕。”[21]

镇上的人们都谴责海丝特背叛了信仰,因此他们用咒骂和粗俗的言辞来发泄愤怒。男性更多地使用这种语言,而女性更多的使用礼貌用语。在这种情况下,姚乃强把“海丝特夫人”翻译成“海斯特小贱人”,这是一个带有强烈侮辱意义的语言,尤其是对女性。相反,王元媛在她的中文版本中尽量避免这样的表达。

三、结语

本文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姚乃强译《红字》和王元媛译的《红字》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在对翻译文本的语言层面的解析后,得出结论:两部作品的区别在于译者的性别差异。说到语言,女性的表情更具情感性。更喜欢表达夸张内涵的词语,语气更礼貌的句子使文本更优雅。相比之下,男性译者的语言更为直白。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够阐明性别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尽管中国女性译者在翻译策略上并不激进,但她们确实有意识地试图消除文学作品中的性别不平等。

参考文献:

[1]Woolf, V. A Room of One's Own and Three Guinea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2][7][10][13][16]Hawthorne, N. The Scarlet Lette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8][11][14][17]红字. 姚乃强译. 中译出版社,2017.

[4][9][12][15][18]红字. 王元媛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5]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5.

[6]张爱玲. 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

猜你喜欢

红字斯特译本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越努力越幸福
越努力越幸福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智力跷跷板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