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障碍分析与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2020-10-26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依托线上教学的优势,2020年一、二季度各大高校开展的网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向“互联网+”方向转型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常态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找到提高线上教学效率的途径极为重要。为了进一步研究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的特点,应对教育部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要求,本文在进行问卷调研的同时,搜集各方数据,提出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策略。
1 线上教学现状
1.1 基本情况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5月8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103万余名教师开设107万门在线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为了实现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线上教学目标,教育部组织了37家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课程,并提供在线学习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带动了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平台的主动参与,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条件保障。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超前布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与学过程的可视化结果。
除了各种基础课程的稳定进行,本年度的项目以及论文的立项或结题答辩、经验分享或培训讲座也正在通过线上教室有序展开。从已进行的各种活动来看,大部分师生已经能够基本克服网络操作带来的困难,进行流畅的汇报与实时的互动。但此类线上汇报活动能否大范围开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1.2 教师线上教学情况
据调查问卷统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中超过八成的教师采用自制教学资源,同时配套自行搜集的资源,还有少部分教师采用校外MOOC资源或本校内部资源,详见图1。教师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多种多样,其中QQ(包括腾讯视频会议、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平台使用较为广泛。此外,教师采用的在线授课方式含2种以上的混合式教学占主导地位,以直播-教师在线讲授为辅,详见图2。
总体来讲,教师们为有序开展在线教学,在资源选择、平台熟悉和教学督导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让在线教学有了基础质量保证。
图1:某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资源使用情况
图2:某高校教师在线授课方式
1.3 线上教学质量情况
根据某高校督导结果显示,教学督导组总体评价为“优秀”的在线教学次数占35.6%,评价为“良好”的占比58.4%,评价为“中等”的占比6%。各学院线上教学的总体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4%,既肯定了任课教师们的有效工作,也说明线上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还有提高的空间。
此外,通过学生和教师们的问卷反馈,有64.7%的教师和57.89%的学生对此次疫情期间完全线上教学持满意或很满意态度,详见图3、图4,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制约着线上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 线上教学障碍分析
2.1 教师教学压力大
2.1.1 对网络教学操作不熟练
应急性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技能,而88.24%的教师在疫情前未曾有过网课经历,并且有14.71%的教师计算机网络能力较弱,不能灵活使用各种网络教学工具。虽然在开课前期学校对教师进行了网络课程培训,但大多数教师表示,除了上课直播的基础功能,做到对于弹幕互动、发起接龙、实时投票等功能驾轻就熟,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由此可见,要长期、高效地发展线上教学,教师的网络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图3: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2020年3-5月)
图4: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2020年3-5月)
2.1.2 课堂冷场频率高
由于线上课堂的客观条件限制,以教师为主导带动课堂活跃的方式难度有所增大。面对冷场,有超过半数的老师不得不选择自问自答。尤其是当教师们想获取课堂学习情况反馈时,线下教学中同学们可以通过点头或眼神传达信息,线上教学却几乎不会有同学做出回应。为此,针对于课堂学习情况反馈,平台可以开发出具有匿名性的表态功能,如设置按钮“完全听懂了”、“还有一点不清楚,老师可以在讲一遍吗”等,避免由于尴尬而不表态的情况发生。
2.1.3 监督效力弱
在调查教师们认为线上教学最大的缺点时,有67.65%的教师选择了线上教学无法监督学生是否学习,难以管理。诚然,线上教学使得老师对学生的监督效力减弱了,尤其是课堂学习时间。当然,线下课堂教师对于学生的监督也是有限的,学习情况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
2.2 学生主观能动性弱
2.2.1 教学互动层面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仅有11.58%的学生主要通过语音互动,13.68%的学生几乎不互动,剩下的74.74%的学生主要通过聊天文字互动。虽然总体有86.32%的学生会和老师进行互动,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聊天文字的形式,所以互动过程中常常存在长时间的等待情况,时间浪费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互动效率。
通过对选择“一般是老师点名然后才发言”的同学进行二次调查,发现其中52.86%的同学表示“本来在线下互动就很少”、40%的学生认为“线上互动觉得尴尬”、37.14%的同学则选择了“线上互动不方便”。“本来在线下互动就很少”并非线上教学带来的的问题所以这里不作讨论,但仍有接近一半本来线下会互动的同学在进行线上教学时变得不参加互动,说明线上教学确实降低了学生的互动意愿。
2.2.2 自主学习层面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了互动情况外,更多体现在线上学习的专注度层面。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线上学习时做了和课堂无关的事,其中包括打开其他app、吃零食、走神、打瞌睡甚至玩游戏,自制力不足的学生的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2.3 硬件设备客观限制
平台和设备也是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达86.32%的同学表示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卡顿状况。网课的流畅与否和平台及设备两个层面均紧密联系。
2.3.1 平台承载能力不足
平台对于课堂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平台承载能力不足,难以负荷多人同时上网课。平常视频语音通话人数往往较少,但网课参与师生人数往往较多,人数少的课堂也有近30位师生,通识选修课参与人数最多更是多达近200人。学生如果都打开摄像头和语音设备,会议室就无法承受,所以线上教学往往都是关闭语音和摄像头;但人数较多时仍然会出现偶尔全体卡顿的情况。
2.3.2 自身网络环境有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网络环境良好,但仍有部分同学受网络影响。
由于大多数网课采取直播形式,对网络要求较高。数据显示,仅有32.63%即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家庭网络完全对线上学习没有影响,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家中的网络偶尔会造成影响。网络因素和家庭关系紧密,差异性强,对于部分欠发达地区学生而言,网络无法承载线上学习所需。
而对于因卡顿错过的内容,一半左右的学生选择找同学解决,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不再询问,仅有少部分会在上课时解决清楚,或是下课去询问老师。
2.3.3 线上测试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难以保证
随着期末的临近,各大高校都面临线上考核形式确定的难题。大多数学校通过采取增加平时分权重的方式给予线上期末考试缓冲空间,但正式、严肃的线上期末考试仍不可避免。由于硬件设备的缘故,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考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尤其是对于电子设备操作的监控。为了得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成绩,许多学校也正在开发屏幕监控小程序,要求学生配置带摄像头的主机位以及辅机位,以确保考试质量。但最终实施效果如何不尽人意,智慧课堂的监控体系仍较为落后。
3 效率提升措施
3.1 教师层面
3.1.1 检测环节不可省略
线上课堂管理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学生的自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管理能力的加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最快捷有效的途径便是通过检测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复习。但出于教师不熟练线上检测或认为线上测试可信度不高、操作麻烦等原因,此次疫情期间进行的线上检测并不是很多。教师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检测不一定要像线下期中、期末考试那样严格规范,而是可以将其多元化、趣味化,比如用于回顾上堂课程内容的课前小测、加强新学知识的课后小测,或者以开放性问题、研究型问题的形式出现。总之,线上教学的检测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师们应该勇于尝试,在备课期间就对课程检测有所规划,既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又能让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还能为课程综合考核增添依据。
3.1.2 注重课堂设计
相比于线下教学,线上课堂降低了教师的吸引力,学生的持续专注时间有所缩短。但教师们仍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如资源共享方便,在每个相对碎片化的时间段中,更加注重课堂环节的设计和课堂节奏的把握,使出“十八般武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此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们可以将知识点提纯,在课堂中穿插与时事热点相关的话题,转变给学生讲PPT的传统“灌输式”授课模式。建议任课老师对课程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课前推送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和PPT,采取更为新颖的方式展开课程,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名师共享”,邀请同学们进行“云上串班”、线上辩论赛、线上汇报展示、建立信息渠道答疑等,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共享优势,提高线上课堂的教学质量。
3.1.3 加强课程建设
现有线上课程资源尚且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调查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资源丰富,选择面较大;而专业课、方向课程资源相对较少,选择面小,尤其缺乏高水平专业教学资源。大部分线上教学资源只针对理论课程,实验实践类课程资源少。建议利用线上教学的特点,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加强课程建设,争取立项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等。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验教学中仿真技术的应用。尽量利用已有的国家级和省级同类线上课程资源,并对学习和考核有要求和措施,在综合成绩中有所体现。
3.2 学生层面
3.2.1 营造学习氛围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戴耳机、全屏上课、选择安静的环境上课以及上课的时候做笔记等都被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其中赞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上课能提高效率”的人最多,高达74.74%。另外,全屏上课、带耳机等方法也被认为是提高课堂专注度的有效途径。可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建议学生注重线上教学的“仪式感”,即使任课老师没有要求打开摄像头,也要严肃认真地对待线上教学,在安静的环境上课,减少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专注度。
3.2.2 成立学习小组
成立学习小组一方面有助于营造类似线下的共同学习氛围,与小组组员共同探讨解决难题可以拓宽思维、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小组加强了线上学习的竞争感,营造了相互监督的氛围,形成的外力会使学生自发地提高学习专注度。为此,通过成立学习小组提高线上学习效率有极端必要性。建议学习小组开展头脑风暴、每日学习打卡、每周进度上传、每月心得分享等活动,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3.3 学校与平台层面
3.3.1 组织教师培训
调查发现,由于疫情的突发性,此前接触过线上教学的教师并不多,计算机能力也普遍较弱。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针对此次线上教学进行了教师技能培训,但后续仍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建议组织教师参加线上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培训,加强自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优质教学数字资源,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环境下,大胆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反馈互动等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2 加强平台建设与规范
平台是当前限制线上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线上教学效果严重依赖于网络传输质量。因此如果要将线上教学进一步推广至校园,学校一定要保障网络的传输通畅、提高网速,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学校可以开设数间用于直播教学的教室。同时,要继续加强课程平台的建设,进行资源整合的开发,提高平台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学校线上教学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教学平台的规范操作指南。
3.3.3 建立网课准入制度
为打造规范、有效的长期网络教学体系,学校应考虑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准入、监控与淘汰机制。学校应该及时根据线上学习要求和学习模式的需要,不断地筛选、整合教育资源,开辟新课程、新模式,形成制度化的措施,并实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