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下穿刺治疗甲下血肿51 例

2020-10-25刘超朱立军

安徽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病指针尖进针

刘超,朱立军

甲下血肿是门诊常见外伤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指甲的急性损伤所致,血液聚集在指甲床和指甲板之间的间隙,由此产生的压力引起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1-3],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导致慢性骨髓炎可能。我们采用一种新的简易穿刺方法,治疗了51 例甲下血肿病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甲下穿刺治疗甲下血肿51 例

图1 甲下血肿患指肿胀明显 图2 甲下血肿穿刺可见积血排出,肿胀消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苏州明基医院门诊甲下血肿病人51 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并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其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23~56岁,平均年龄27.3 岁。其中食指15 例,小指12 例,中指 9 例,拇指 6 例,无名指 3 例,足踇指 6 例,门诊就诊时间范围为0.5~72.0 h,病人均诉外伤后病指(趾)肿痛明显(图1),逐渐加重,部分病人夜间无法入睡,X线提示病指(趾)未见骨折。

1.2 治疗方法病人取坐立位,常规碘伏消毒病指(趾),选用一次性5 mL 注射器针头,将针尖垂直于指(趾)尖紧贴甲下进针,位于甲下与甲床之间(甲下针尖肉眼可见),逐渐深入,直达甲下血肿处,即可见注射器针头底座有积血流出(图2),术者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病指(趾),以尽可能排尽积血,拔出针头,无菌辅料包扎病指(趾)。

2 结果

穿刺过程中病人并未出现疼痛增加情况,术后所有病人甲下积血排出,病指(趾)肿痛症状即刻消失(图2),随访1周后51例病人均治愈,无复发及病指(趾)感染情况出现。

3 讨论

甲下血肿诊断较为容易,但需注意的是常伴末节指骨骨折[4-7],因此,大都需常规作影像学检查,甲下血肿常规治疗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只有当甲下血肿肿痛明显时采取有创治疗,目的是引流积血,以达到减张,而关于有创治疗方法有多种[8-11],例如甲缝穿刺引流、甲后皱襞穿刺引流[10]、牙科钻或医用烙铁钻孔引流、细铁器烧红后烧灼烙孔引流等[12-13],但这些传统方法往往需要破坏甲床,甚至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或借助特殊器械操作,损伤大,病人体验差,且不易操作和推广[14-18]。而且,当甲下血肿合并感染、指甲部分剥离、指甲完全剥离甲床无损伤、甲床从骨膜剥脱而基底部组织良好及合并远端指骨骨折的甲床损伤时,甚至需要做拔甲手术。

我们采用甲下穿刺引流是于指(趾)尖末端,穿刺路径位于甲下与甲床之间,穿刺直达血肿部位,属于软组织进针,操作阻力小,并且不会破坏甲床,恢复较快;其次,无须麻醉,因为甲下血肿病人指尖末端由于肿胀感觉疼痛麻木,进针时并不会增加疼痛感;再者,穿刺直达血肿部位,引流充分,症状即刻缓解,病人满意度高;操作时仅需一枚注射器针头,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操作要点:针尖于指尖末端,紧贴甲下,位于甲下与甲床之间进针,穿刺直达血肿部即可;引流过程中操作者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患指(趾),以助排尽积血;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甲下穿刺引流能够快速改善甲下血肿病人症状,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图1,2见封三)

猜你喜欢

病指针尖进针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缝衣针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