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研训”融合式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探究

2020-10-24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军事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

陈 曦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2019年11月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强调:“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聚焦强军目标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建设,”[1]“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2]军队应用心理硕士作为专业化军事人才,自2015年9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海军医科大学等军队七所院校招生、教学和培养以来,经过近5年学科专业建设,各培养单位在遵循习近平强军思想基础上,结合2010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后简称《通知》)中培养规格和要求[3],设计课程体系,摸索案例式、研讨式和“沉浸式教学”等教学方式[4],总结出“基于部队需要的培养模式”[5]。随着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推进,“实战化成了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必然要求”[6],而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课程体系中仍存在课程内容“战味”不够,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实践课程比例偏少,在“学术化和实战化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认识偏差”等问题[7]。现有课程体系未能将作战、研究和训练进行有序、有机地整合,与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要求还存在差距。本文在对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员(后简称学员)调查和访谈基础上,提出构建“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的设想。

一、当前课程体系基本特点

近5年来,各培养单位遵循习近平强军思想,围绕强军目标,在借鉴地方高校培养经验基础上,根据各自学科专业方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课程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程体系设计上既保持专业性又体现特殊性

根据2018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等地方高校开始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及培养工作。通过对三所军事院校及七所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后简称《培养方案》)进行文本比较,对培养方案中列举开设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军事院校与地方高校在课程设置设计中具有学科专业一致性,都将心理学的应用性凸显出来,划分课程类型,明确学分制。地方高校根据院校类别及专业特长,培养方向上各有侧重,课程体系设计上各有重点,心理统计与测量、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专题类课程都列入了各自课程体系中,而医科类高校突出临床心理测量与评估、临床心理治疗,教育类高校突出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类高校突出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军事院校课程体系带有各培养单位“类型色彩”和“军事色彩”,有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聚焦医学心理方向,研究对象为军人个体、军队群体的异常心理状态,在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应激情况,专业课程突出心理危机干预类课程;有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聚焦军事心理学,研究对象为军队中基层部队官兵,突出军事心理学在军队政治工作的结合与运用,专业课程突出军人心理学、军事心理训练类课程;有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聚焦军事技术与心理学,凸显出理工科院校特点,科技理工类课程供选择余地较大。

(二)课程设置中重视学科专业性及其相关课程比重

在几所军事院校《培养方案》的学分要求中,学科专业性课程累计学分值都超过总学分值的30%。有的军事院校将专业课设定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种类型,约占总学分值30%;有的军事院校参照相关专业学位(军事硕士、新闻硕士、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将专业课和职业能力相结合,分为基本类型和核心类型,学分数为22,占比超50%。有的军事院校分为基础类型和选修类型,学分数为13,占比超40%。课程内容上都突出学科应用性特点,都开设“应用心理学”专题性课程。以“心理”作为关键词频进行分析,课程名称中含“心理”的课程,数量占比超过63%(如表1所示)。

表1 包含“心理”词汇统计占比

根据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员第一学历来源结构呈现出知识背景结构广泛性特点(如图1所示)[8]。

图1 第一学历来源分布图

各培养单位开设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是心理学学科专业应用性的一种体现,2017年9月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证改为心理学行业协会认证,有的军事院校提出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举措,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可获得学分。

(三)课程类型中重视专业实践课程地位作用

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特殊重要作用”[9],随着军事教育改革的推进,在课程教学中地位逐步受到重视,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环节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实践课程被列为课程体系的一种类型,与必修课、选修课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组成部分,学分值上要求达到总学分值的10%。目前培养单位将“实践课程”分为了训练类和实习类,训练类实践课程突出模拟、演练、演习等训练形式,以角色扮演、高峰体验、情景模拟和综合演练为主要内容;实习类实践课程突出专业化操作,实习时间为期3到5个月不等,分为集中式和分段式两种专业实习模式,实习地点为部队职能部门或者基层部队。各培养单位实践课程突出学科专业应用性各有侧重,有的培养单位选择部队体系内精神医院、医院精神科和部队卫生队为实践课程基地,主要帮助学员对心理评估、诊断、咨询与矫正的技术的训练;有的培养单位选择空军、海军和火箭军等军种部队作为实践课程基地,帮助学员提高运用心理学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军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入,部队现实需要的变化,使各培养单位建立的课程体系与之需求间产生了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10]。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间关系密切,众多具体课程目标形成某类课程目标,从而共同支撑起培养目标。在《通知》中,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军事院校遵循习近平强军思想,根据《通知》精神和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对《通知》中培养目标进行具体化,“聚焦于部队作战能力,要求研究生需要面对和解决战争及准备战争带来的心理及心理应用方面的特殊问题,指向性上更具军事特色,具有一定科学性、较强特殊性和一定应用性”[11]。各培养单位依据培养目标进行了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安排。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培养单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名称,有的培养单位开设课程军事色彩淡化,与《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关联度不高。有的培养单位在课程目标设定中按“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原则设计,符合《通知》设定要求,但技能性特征不明显,将学术型研究生同名称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进行套用变更为应用型专业学位具体课程目标,以培养学员科学钻研精神为主,突显学员研究能力和学术思维的锻造,重视知识教授,忽视技能传授。

(二)课程结构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中强调要合理分布课程体系,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和权重是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多数学员希望必和选两者间要有较好的结构比例,多数学员赞同合理课程结构对学习推动作用,但同时不少学员认为军事院校现行课程安排中选修课数量偏少,结构并不合理,必修课仍占“主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培养单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目录,各培养单位现行课程体系结构中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三所培养单位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值的12%、21%和10%,均未超过30%。在专业选修课中,各培养单位提供选修课数量有限,平均提供可选择的课程数量为3-4门,内容涉及生命科学、心理学子学科专业前沿技术、国家政策、国家战略等方面,与学科专业必修课数量比约为1∶3.5,与必修课总数比约为1∶4.75;在公共选修课中,多数培养单位没有提供公共选修课,通常从国家教育部和军事院校管理机关所设定的公共基础课,如英语类、政治类课程中选取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替代了公共选修课,有的培养单位开设了公共选修课,但是数量有限,类别较为单一,学员选择余地较小。

(三)课程内容与部队需要贴切度有待增强

从学员对现有课程体系问卷调查中得知:多数学员认为课程难易度要适中,但是超25%的学员认为目前开设课程的难度偏大,超出入学前预估;多数学员赞同作业要难度适中,半数学员感觉当前作业专业性太强;学员对当前学分制、学分数都比较肯定,赞同设立学分转化机制。从学员对现有课程体系访谈中发现,有的培养单位学员认为课程内容设置上学科专业普及性过于突出,如军人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类课程中,课程内容与地方高校该类课程内容相同,偏向于解决普通人群心理问题,而缺乏对基层部队官兵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的培养单位学员认为案例课程一方面内容安排数量过多,另一方面案例内容多数为通用经典案例,案例年代久远,与部队需要贴切度不高,没有反映出基层部队现实需求,难以解决基层部队现实问题;有的培养单位学员认为医科类军事院校专业特征更为明显,课程结构和内容组织比较系统,但其他院校课程内容关联性不足,课程设置上涵盖面过于宽泛,“各培养单位依据自身师资队伍、设施条件、特色特长等的教育、教学资源现有状况进行课程编排,具有主观化色彩”[12],存在“内容体系构建缺乏直接经验,存在与实战衔接不紧密、与部队需求不匹配、与岗位任职不契合等问题”[13]。

三、构建“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

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需求性、目标性、模块性、递进性、关联性和动态性”[14]等明显特点,要进行课程内容整合,融合作战、研究和训练,创新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理顺作战、研究和训练间关系,构建“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课程体系构建价值取向-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

习主席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军事院校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根本方针。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的重要举措。因此,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必须贯彻新时期军事教育方针,课程体系的设计、设置和设定等过程环节中将其作为指导原则。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要坚持为战育人,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需要将作战与训练要求结合。“军事训练是部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是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也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按照实战化要求严格训练,坚持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15],军事院校课程的教学与训练是军事训练在院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军事院校课程体系又是军事研究的直接体现,因此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要就作战-研究-训练三者进行有机融合。

(二)课程体系构建基本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

通过对各培养单位学员进行调查和访谈,对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进行访谈后认为:“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需要遵循军事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人才培养现实需要,以学员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突出能力应用导向。在调查结果和对访谈文字进行质性研究,提取岗位核心能力关键词基础上,结合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2所示),结合相关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参考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三环模型”(如图3所示)。

图2 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资料来源:何广军,吴建峰,赵岩等.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特色建设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8(3):23.

图3 三环模型C-core核心职业能力B-basic基础职业能力G-general通识能力I-innovation创新能力

三环模型,由通识能力、基础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三个模块组织,在现实中每个环都有交叉的部分,有些能力是属于三者共同拥有的,有的是两者共同拥有的。学员在未来岗位,可能会从事为军队政治工作者、心理服务工作者、医护心理工作者等岗位,都需要有创新能力,因此三者共同拥有的是创新能力。通过访谈获知通识能力中应包含发现与解决问题、融入部队工作能力、运用心理学知识能力等;基础职业能力包含心理服务工作类计划、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组织、实施和评估等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包含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与疏导遂行任务心理保障、心理建设等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内容-“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和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是“模块组装式”+“精选式”的联合式课程体系,基本的模块为“作战基础课程模块”“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三个模块共同构成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三个课程模块,又由各自子课程模块构成,子模块中包括与“岗位能力模型内容”中相关能力课程,组成每个模块的核心课程子体系(如图5所示)。

图4 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5 课程体系子体系结构图

作战基础课程属于通识能力课程性质,主要侧重学员作战素养养成。作战基础模块1中为军事通识能力课程,比如联合作战知识、军事学基本理论、军事体能等;作战基础课程模块2中为政治通识能力课程,比如政治理论、时事政治等;作战基础课程模块3为基本能力课程,比如创新思维课程。基础职业能力课程主要侧重于学员研究能力培养。该模块1中可包含军队心理教育计划制定、心理训练计划制定等课程;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2中可包含部队心理教育、基层官兵危机干预等;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3中可包含心理评估与选拔、部队心理训练组织与实施等。核心职业能力课程主要侧重于学员技能和技能训练。该模块1中可包含异常心理学基本识别、军事心理健康维护方法与技术等;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模块2包含心理咨询与疏导技术、部队心理干预等;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模块3包含遂行任务心理保障、重大公共社会事件心理服务实践等。

该课程体系三个模块突出重点不同,作战基础课程模块强调是研究生的军事与政治的基本能力,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强调的是研究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基本、通用工作技能,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强调的是职业领域内的专项技能。三个课程模块都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凸显并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通识能力课程模块、基础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课程可相对固定,而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涉及学员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培养单位现实情况进行“精选式”选择,比如有的带教导师组专长于“心理咨询”,可以在子课程模块中进行调整和补充。该体系课程模块也是动态课程体系,子体系中课程模块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培养单位师资力量、培养单位类型进行动态调整。

“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还体现在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终身教育、翻转课堂教育理念的传播,线上教学迅速发展,2012年慕课在地方众多高校迅速发展,随后多数军事院校建设网络课程,制作微课、慕课,2020年3月疫情期间,海军医科大学、陆军医科大学的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部分课程按照教育部要求,通过Zoom会议、腾讯会议给学员上课。线上教育也将是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要环节,“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线上与线下融合主要通过“精选式”课程模块建设中制作网络课程、制作慕课脚本、丰富教学形式的途径来实现。

“战研训”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还体现在校内与部队的融合。在“精选式”课程模块建设中设立部队实践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走出去”,结合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安排,具体化为某部队某工作岗位的调查研究、专业实习、实践课程开展等;二是课程“请进来”,组织基层部队专业性工作人员、机关业务负责人、典型单位等进入学员课程教学中,介绍部队现实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部队现实问题,使得课程体系更加有“战味”。

猜你喜欢

军事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