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具体互文性研究

2020-10-24韩存新叶晓玲

关键词:互文性谚语语料库

韩存新,叶晓玲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 引 言

互文性理论在1968年法国文化革命的背景下产生,并且被美国后现代主义者发扬光大。Kristeva杜撰了或者说创造了目前的这个术语“intertexuality”[1],但是必须指出的是Kristeva的互文性概念是描述性的而不是程序性的(progammatic)。根据Kristeva的理论,所有语篇都是互文性的,而不仅仅只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语篇。她的互文性概念事实上瞄准的是从总体上概括语篇的本体地位。“后现代主义者相信社会语境由词汇构成,每个新语篇都是建立在旧语篇的基础之上”[2]。Kristeva与美国后现代主义者都认为每个语篇与其他语篇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相互照应。尽管互文性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支持下诞生,但是它不限于后现代主义语篇。互文性实践,比如,指称前文、用典、引述、阐释、翻译、续集、改编等等,实际上早在后现代主义之前就存在。在Bakhtin对语篇和语类的研究中,他一直都主张将互文性分析作为语言学分析的一个必要补充[3]。本研究中的互文性指的是在一个语篇中出现了其他语篇的元素。其中那些来自他者语篇的显性元素被称作具体互文性。本文基于TECCL语料库中学部分,探究中学生英语作文建构中的具体互文性特征,试图揭示中学生调配外部资源建构自我文本的方式和方法。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具体互文性有哪些类型?2.各类型的具体互文性在中学生作文文本建构中的功能是什么?

二 研究设计

(一)语料库及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为Ten-thousand English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Learners(V1.1),即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V1.1),简称TECCL。该语料库规模约为1万篇作文,总形符数1 817 335,所收作文涵盖大学、中学、小学三个学段。“TECCL语料库规模不大,但取样分布代表性较好”[4]108。本研究抽取其中的2806篇中学生英语作文,构建了中国中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简称TECCL-H。该子库的形符数为394 926,类符数为12 358。包含2011年—2015年从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初、高中生作文,作文文体包括应用文、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5]。语料库检索和分析工具为Antconc3.2.4w。

(二)分析框架

辛斌将互文性分为具体(specific)互文性和体裁(generic)互文性。具体互文性指一个语篇包含有具体来源即写作主体的他人的话语。体裁互文性指在一个语篇中不同风格、语域或体裁的混合交融[6]。换言之,具体互文性探讨作者对于他者文本内容的借用,而体裁互文性则强调在同一个文本中,不同体裁和风格的综合运用[7]。Sebeok将互文性分为七类:提及、陈词、引用、用典、套语、谚语和调节[8]。这七类都归属于辛斌所说的具体互文性。本研究的具体互文性分析框架,保留了Sebeok的陈词和套语,但将谚语并入引用,典故并入提及[5]。由于调节在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仅出现10次,占总频数的0.1%,因此本文不作讨论。

三 结果与讨论

对TECCL-H语料库中的互文性现象进行人工分析、归类标注并统计后发现,陈词出现的频率最高①,总计6 498次,占总频数的62.3%,每万词陈词出现的标准频数为181.62,远远高于其他互文性类型[5](见图1)。引用出现的频率最低,总共才376次,仅占总频数的3.6%。提及和套语的使用频率居中且数量相当,分别出现了1 942次和1 615次,仅占总频数的18.6%和15.5%。中学生在作文中过多地使用陈词和套语这类信息性和人文性较弱的互文性,导致了作文中的句式过于单调,表达形式也十分有限。

图1 互文性类型分布图

(一)陈词

所谓陈词指的是语篇中广泛使用的固定短语[8]。陈词在所有互文性类型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了总频次的62.3%[5]。虽然陈词有助于信息交流,但是陈词在内容上比较空泛,缺乏实质性内容。中学生在作文中大量使用陈词,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作文在内容上的空洞和思想上的贫乏。由于研究样本太多,参照王立非[9]的方法,我们仅提取最高频的24个陈词作为研究对象。

语料库中的陈词大致可以分为4类。第一类也是使用比例最高(40.6%)的逻辑连接语[5],一共有12个(例如:not only,but also,such as,what’s more,for example),总使用频次为2 638,在作文中的主要功能是语篇组织和句子衔接[5]。

例1 At present,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choose to travel in their life.Because they have some pressures in their daily life,it will let them relax to go to travel.In addition,not onlypeople can widen their horizonsbut alsocan the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For the most,we will reduce our pressures if we go to travel suitably.

例1的作文题目为“Travelling”。作者首先陈述一种社会现象,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去旅行,因为旅行可以释放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接着作者使用了一个表示增补的逻辑连接语in addition进一步解释人们选择旅行的两个原因,并且使用了not only和but also来衔接。一方面,旅行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 显然,作者试图通过这些陈词使句子内部逻辑衔接,并且在语义上保持与上下文连贯[5]。

第二类使用较多的是态度立场标记语[5],一共有6个(I think,I like,in my opinion,I want to,I hope, I love),总使用频次为2261。频率最高的为I think,in my opinion,用于引出作者观点或态度。还有些是表达爱好、意愿、希望的语言结构[5],如I like,I want to, I hope,I love。以上这些语言结构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最熟悉的,因此输出也最容易[5]。在语篇建构过程中,它们通常起引出断言的作用[5]。

例2 I am a high school student now.I thinkwe not only study hard but also keep in touch with friends in high school life.

上例的作文题目为“Being a good listener ”。作者在阐述了自己的身份变化后,用 “I think”引出观点,认为中学生在中学生活中不仅要刻苦学习,还应该与朋友们保持联系。

第三类是与主题语境高度相关的词语[5],一共有4个(Spring Festival,in the future,in China,in the world),总使用频次为1088。它们在语料库中之所以出现频率较高,主要受到了作文题目或主题的影响[5]。例如,spring festival出现频率高的原因是因为不少作文题目是Spring Festival,Spring Festival Gala,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的缘故。

第四类是表程度的惯用表达[5]。虽然只有两个(more and more,very much),但是却使用了511次,复现率非常高,而且使用的语境十分典型。在对某些现象或趋势的描述语境中常使用more and more,而在表达对人或物的喜好程度时常用very much[5]。

(二)引用

所谓引用指的是一段话语在另一段话语中的重复[8]。根据引用的对象,本研究中的引用还可以细分为题干信息引用,名人名言引用和谚语引用。

1.题干信息引用。作文题目不仅决定着文本建构的方向,而且还会影响文本建构的方式[5]。研究发现,当作文题目是短语或句子时,部分学习者会将它们直接拷贝进自己的作文当中。相对句子型题干,短语型题干信息被引用的频率更高,几乎是句子型题干的两倍。

此外,作文语料库中还存在着一些高度重复性文本。扩展语境后发现,这些高度重复性文本是学生过度借用题干信息导致[5]。题干信息主导着写作的方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参考信息。学生之所以大量借用题干信息,一方面是为了呼应主题,另一方面也是为引出自己的观点做铺垫。另外我们还发现,题干信息量与作者作文中主动建构部分成反比[5]。换言之,题干信息量越大,主动建构部分越少,作文内容同质性就越高。

2.名人名言引用。引用名人名言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做法,因为它可以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增添篇章的文采美和文化内涵。恰当的引用不仅有助于切合写作主题,增强语篇的连贯性,还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作文当中的引用大都逻辑连贯,切合主题,只存在少数引用无效的现象。第一种是引用的内容与主题关联度较小甚至无关。例如,Deng Xiaoping said,“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作文的题目是You are what you read(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旨在探讨阅读对于人的品格塑造作用,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的却是实践在评判真理中的重要性,显然与主题无关,因而也起不到论证的作用。第二种是引用的功能和内容不协调。例如,在另外一篇同题作文中,作者先论述了阅读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承认有些人习惯从实践中学习。之后引用了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 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处引用与上文脱钩,语篇功能界限模糊,因此无法发挥引用的语篇功能。此外,引用中张冠李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以下例3当中,作者却变成了爱因斯坦。

例3 Einstein once said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of perspiration.”

3.谚语引用。所谓谚语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8]。谚语一般简短精炼,凝结了民间的智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间影响力。不少谚语甚至融入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之中,人们对它的使用也变得习以为常,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语料库中,我们一共发现了9条谚语,绝大部分出现在议论文当中[5],总引用频次为89。从引源来看,高频复现的谚语大都是出自英语。英语谚语引用的总频次为80,占总引用频次的89.9%,处于主导地位。常见的英语谚语有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Action speaks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于言说)No pains 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仅发现一条出自汉语的谚语,即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排名第3,总引用频次为9,仅占总引用频次的10.1%。这显示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缺乏汉语谚语的引用意识或引用能力。这可能与中国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汉语谚语或汉语文化呈现不足有关。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教育以中外文化对比为主,没有格外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但是用了较多的语篇来介绍西方文化[10]。在中国中学英语教材中,汉语文化占比较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三)提及

提及是指“话语或语篇中谈到某个或某些与之相联系的外部实体(事物、事件等),具有感染和劝说功能”[7]。本研究中的提及主要指文本中提到一些与主题相关联的人物事件[5]。例如,在一篇题目为Tomorrow will be better的书信中,作者为了论证乐观的重要性,提到了断臂钢琴师刘伟的人生经历。在议论文中,提及名人故事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让人印象深刻,情感上更加容易使读者接受作者的劝说。例如,在论证“流行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观点”时,有的学生会提及伽利略反对当时流行的“地心说”,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但是,提及的内容与功能不吻合的情况在部分作文中也时有发生。

例4 I am a basketball fan.Yaoming is my favorite sports star.He is born on 9.12.1980.

例4选自作文“My favorite people”。作文开头宣称姚明是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明星,但是后面紧跟着提及姚明的出生年月,与上文逻辑联系较弱。因此只是简单罗列,未能起到呼应主题的作用。

(四)套语

所谓套语指的是一些广泛使用并且无法追溯来源的概念,约定俗成的语言[8]。根据套语的语用功能,还可以分为社交套语、预言性套语和情境性套语三类。

1.社交套语。“套语与特定语言功能的实现或特定交际目的密切相关”[11]“在许多社交场合,套语的使用不是为了提供或获取某种新的信息,而是以建立和保持某种社交为目的的”[12]13。 在书信写作时,中学生频繁使用的套语常常出现在信首或信尾,表达问候、写作意图和期请[5]。例如:How are you doing recently?I am writing to you in hope that xxx,All my best wishes! 有时也用在文中,起综述过渡的作用[5]。例如:as you know

2.预言性套语。预言性语言是一种起预示和概括下文作用的概括性语言,可以划分为五类:数字型、标记型、数字与标记混合、语篇行为标示、元语篇陈述[13]。本研究发现,中学生比较倾向使用以下四种:数字型、标记型、语篇行为标示、元语篇陈述,且大多出现在议论文当中[5]。

3.情境性套语。情境性套语在作文中主要起提示语境的作用。它能暗示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等背景信息[11]。中学生常用的套语框架有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How time flies,等等。演讲语篇当中的情景性套语主要是为了提示主题[5]。例如:The topic of my speech today is “Should we keep animals in zoos?”

套语是存在于学习者心理词库当中较易提取的一些信息。虽然套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表达压力,促进社交目的的实现,但是学习者过度使用和滥用的倾向也十分明显,在议论文当中尤其突出。

四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互文性现象进行了先定性后定量的研究。研究发现,陈词、引用、提及和套语是中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互文性现象。总体上,学生的互文性使用较为合理,但也存在少数突出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我们对中学写作教学提出具体建议。第一,应重视培养学生配置外部文本资源建构自我文本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多样化的陈词使用观,教会学生正确的引用方式和方法,提示学生在使用提及时应与作文主题相关才能更好地为文本建构服务。第二,要注意避免公式化套语的滥用和过度使用。第三,应加强写作训练,特别是模仿型和任务型的写作训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互文性应用能力,最终促进写作内容和写作能力的提高[5]。作为探索性研究同时也受限于TECCL语料库的标注层次,本研究在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比较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互文性现象,或者比较不同体裁、主题的作文语篇中互文性的使用特点,还可以探索学习者对于他者文本的具体借用方式,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改写、拼接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建构语篇的内在方式。

猜你喜欢

互文性谚语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再议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谚语趣画
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谚语趣画(一)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