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服饰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探究

2020-10-24

科学咨询 2020年31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满族汉服

王 娜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高中部 广东深圳 518003)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根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这三大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区域内部的自然面貌差别很大。该区域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又划分出南北两部分(如图1)。在这些自然区域内部演化出的典型服装有汉服、旗袍、藏袍和一些特色的少数民族服装,都体现着自然地理环境与人们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为什么不同的地区服饰有不同的特点呢?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分四部分内容,从地理学视角逐个探究中国传统的、典型的服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联。

图1 中国分区图(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第5页)

一、华北地区: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

(一)空间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

纵观中国历代都城空间位置分布可以看出:总体分布于阴山以南,贺兰山、六盘山以东,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这一区域位于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就是现在的华北地区。

这里的气候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同时纬度偏高,离蒙古—西伯利亚冬季风的发源地近,所以年温差和昼夜温差都很大。夏季虽然热,但是相对中国的南方而言,这里降雨量少,大气的湿度较低。

(二)汉服的起源

作为华夏五千年历史演变所在的核心区域,这里,农业发达,人们很早就学会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来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这就为汉服(如图2)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条件。

图2 汉服

因此,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人们的服饰特征无不流露出相同的地理元素。最后,从先秦风格到魏晋神韵,都渗透着华夏民族的理想追求;从大唐情怀到宋明格律再到多变的近代风采,各个华夏朝代均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甚至,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三)汉服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汉服整体宽大,白天热的时候适宜透汗和透气,晚上降温时,又适宜保暖和聚热。同时做工精细,给人整体是大气从容、高雅脱俗、飘逸的美感,因此汉服作为礼仪之服装,深受当时中国历朝历代的宫廷和贵族们喜爱,是上层社会的典型服装。

在民间,普通劳动者们的服装更具有演变性、地域性,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且多风沙,冬天人们穿着老羊皮袄,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是这一地区典型农业文明时期的服装。

人们冬天穿的老羊皮袄不仅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同时人们也以放羊为生,所以选用羊皮做其材料,而头上的白羊肚手巾也是为了防风沙。这里夏季炎热又多暴雨,穿着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颜色不易吸热,让人感觉清爽凉快。(如图3)

图3 黄土高原冬夏季的服饰

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等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冬冷夏热,温差大。这里是重要的农耕地带,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人口密集,以汉族为主。

在农业文明时期,夏季炎热,作为农忙的季节,这里的人们一般着短装,清爽凉快;衣服的颜色多为不易吸热的浅色,质地多为的确良或其他易吸汗的布料,农民们在田地里耕作,为了遮阳,常戴草帽。这里冬季天气寒冷,而且经常刮风,为了保暖御寒,人们一般穿厚实的棉衣棉裤,脚上穿棉鞋或棉靴,外出时头上戴棉帽,手戴棉手套。(如图4)

图4 华北平原冬夏季服饰

二、东北地区:近代女性服饰,旗袍的演变

(一)空间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

中国东北主要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松嫩平原等地区,范围相当于我国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范围。这里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1]。

(二)旗袍的起源

虽然旗袍的样式起源,在学术界争论很多,对于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是:“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

因此,不管从哪一个视角去究其本源,都绕不开一个时间点:清朝,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朝代。在这个时间点上,创造了这一段历史,离不开一个民族,那就是满族。所以,旗袍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满族服饰(旗女的袍服)或多或少的给旗袍的变化加了点元素。

那么,满族服饰,特别是旗女的袍服是如何演化出来的?是否也具有地域上的特性?我们就来到满族的发源地:中国的东北部,其中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

(三)旗袍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历史上这里是满族的集聚地和故乡。人们的服饰往往就地取材,用皮毛做服装,以皮袍、长裤为主要款式,宽大遮体,以防寒。冬装夏装有明显区别为主要特色,多穿靴子而少有饰物为主要风格。

在历史上,满族的先人大多生活在长白山及黑龙江流域等高寒地区,满族的服饰首要作用就是保暖御寒。为了适应长期寒冷的气候,袍装就成为满族的代表性服装。后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饰,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如图5)。同时,满族是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民族,也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图5 旗袍

(四)旗袍的演变

清朝后期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旗女长袍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梏,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服饰妆扮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自然之美。

旗袍,形成于民国时代的女性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彻底摆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

现代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虽脱胎于清代旗人之袍,却已具备了独立的、与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风格韵味。

三、西北和青藏地区典型服饰的代表:藏袍

(一)空间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

非季风区与季风区相对应,不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非季风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高原气候。

从形成的原因上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非季风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青藏高原是由于地形原因,导致由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无法越过青藏高原所致,受夏季风影响小[2]。

因此,非季风区的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晴天、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是一般特征。西北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更强,风沙活动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日照强,气温日变化大,昼热夜冷早晚凉,一般日平均气温要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二十多摄氏度,属于高寒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二)藏袍的起源

青藏高原因其低氧极端环境而被认为是人类居住的最极端环境之一,然而,这里居住的人类是来自哪里,何时开始向青藏高原迁徙并实现永久定居?

科学家通过对现代藏族人群的基因分析,认为藏族早在旧石器晚期可能已经定居青藏高原。同时,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也发生了第二次人群迁入青藏高原的事件。这一次新石器早期的人群迁徙和融合可能同时给青藏高原带来了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也带来了适应高原,但和西北地区气候稍有不同的服装,最后演化出符合青藏高原的典型服装——藏袍(如图6)。

图6 高原地区的服饰藏袍

(三)藏袍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藏袍的袖子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露出右臂便于劳作。藏袍的腰襟较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可以当铺盖,和衣而眠,有利于起居旅行。另外,藏袍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因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青藏高原农业多以高山高原牧业为主,人们利用丰富的动物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等用于防寒。为方便抵御猛兽,他们的服饰设计上采用腰带短、长刀,火石等饰品,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腰间挂有银饰和铜饰的品种形式繁多,走动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在非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性区域生活的人们,为了适应气候干旱、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人们的服装有显著特点:首先,喜欢戴帽子,帽子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其次,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这样有利于通风透气;最后,爱穿裙装,青藏高原演化出的藏袍就是典型代表。

四、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一)空间分布和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在人类活动无法克服自然环境中的障碍的农业社会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湿热的气候、地形多样化、河流密布、沼泽湿地、森林茂盛、猛兽出没等都成为阻碍人类迁入的因素[3]。

(二)少数民族服饰的起源

这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势起伏较大,山脉、河流分布密集,地形封闭性强。同时气候湿热,四季交替显著,形成了南方特色服饰和特有的地域文化。服饰上因季节而变,因人(族)而变,因爱好而变,服饰更展现出小区域尺度的特性。

(三)少数民族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南方服饰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服装的用料上。多是以棉布为衣料,特别是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服装的质料,大多是自织麻布和土布,这种状况在古代最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其舒适及吸汗透热的性能能够满足特殊环境下的需要。

其次,南方许多地方穿裙装,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更是离不了裙服(如图7)。这是因为南方气候比较温和,雨水多,人们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是在农田里劳动,且要经常下水。裙的设计是很实用的,冬季劳动时着裙腰背不易受风寒,站立时又能增加腰部的力量。夏季穿裙子比较凉快、方便和美观。上衣多具有无领、开襟、短袖、紧身等特点,富有热带、亚热带的情调。

另外,表现在穿鞋和戴帽方面。南方除穿布鞋、草鞋外,穿木屐的也很多。中国南方气候温暖,特别是夏季雨水多,人们为了便于在水田里耕作,常常打着赤脚或穿着草鞋,头上戴着草帽或斗笠,大晴天可以遮档阳光的暴晒,休息时可作扇来扇凉,下雨时又成了遮雨的雨具,非常便利实用。

图7 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满族汉服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汉服新“江湖”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上台说汉服
满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