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音乐类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与思想动态研究

2020-10-24王海燕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音乐

王海燕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随着愈演愈烈的艺考热不断加温,从1999年音乐类大学生扩招以来,毕业生数目迅速增长,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存量增加,市场对音乐类毕业生的需求增长远远低于毕业生数量增长。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长缓慢, “毕业就等于失业”似乎已经成为现状。《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音乐学、美术学这些艺术专业往往“看上去很美”,却是失业率最高专业。这与艺术类专业的供过于求,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面对大批的艺术类毕业生,高校应及时与社会需求接轨,面向市场,分层次办学,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在内蒙古,艺术院校要调整专业方向,突出蒙古族民族音乐的专业优势,积极拓展实用性,以就业的出口制定招生入口专业;及时准确了解音乐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的特点,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音乐类毕业生的影响,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为了及时准确了解音乐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的特点,分析影响音乐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本次调查对象以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5—2019届近千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跟踪调查中又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回访座谈,以期得到更加翔实的数据和更准确的实际状况。

表1 2015-2019届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一、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调查发现,音乐类毕业生签约率很低,自由职业比重太大,从近五年的跟踪调查来看,近50%是自由职业,2015年高达近75%的比重。发现他们的工作大多时候是临时的,收入不稳定且少。

二、音乐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市场现状,对毕业生需求质量提高,而毕业生知识单一,与市场需求不符

在音乐类毕业生中,器乐专业的学生(除钢琴专业外)有好多学生不会键盘,但对于招考中小学教师来说,却不录用这样的学生。钢琴专业的毕业生有好多是不会即兴伴奏的;声乐专业有好多学生对于独唱很在行却排练不了群众合唱;很多培训机构需要声乐教师但学校没有设置童声训练相关课程。这样,学校招聘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的是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全才,实际上,学校培养的“专才”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无用武之地。

(二)学校原因,课程设置老套,没有适应市场需求

1.学科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轨

高校应积极改变办学模式,保证毕业生供需结构平衡。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实地考查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对于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招生数量,对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果断减少招生数量,扩大选修课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保证毕业生供需结构平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保证本校品牌的质量。加强音乐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有组织地开展对外演出实践活动。

高校虽然开设了基础课程,但是对于音乐类学生来说,更重视专业学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综合能力。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是一对一授课,面对用人单位“一专多能”要求就显得专业知识面过窄,用人单位岗位的设置要求学生一定要全面发展。

2.就业指导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不到位,学校要加强音乐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组织召开音乐类大学生座谈会中,当大学生被问到“你是否有比较明确的个人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时,很多学生选择的是“不太明确”和“不明确”。可见,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没有足够重视。大学时代是一个人职业规划的黄金时代。艺术类高校不仅要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应该注重实效性,引进生动的教学手段,不局限于课堂,开展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有关的演讲比赛、报告会、座谈会、模拟招聘会等。

3.学生好高骛远,缺乏对社会的准确认知

音乐类大学毕业生因社会阅历少,对社会的就业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因素。很多大学生都更倾向于留在呼包鄂工作,对于工作要求尽量是教师行业或者企事业单位,这些行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是个残酷的考验。而国家大力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政策,对于音乐类学生本来岗位就很少,所以实施效果不尽人意,而在参加考取公务员考试中,由于文化底子相对差,笔试很难通过,即使通过所需岗位也少之又少。

三、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表现

(一)自卑心理

由于音乐类毕业生中好多学生是半路出家,专业知识不扎实、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就业失败。受挫后,自暴自弃,感到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在我跟踪调查中,好多学生自卑心理很严重,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很盲目,不知道学完以后到底能干什么,基本没有职业规划,在招聘单位面前表现得非常稚嫩,不知道该怎样应对。

(二)焦虑心理

众所周知,音乐类大学生大多数家庭比较富裕,生活上基本就是一帆风顺,特别是独生子女,从来就没有体会过社会的残酷和竞争的激烈。当面对就业困难的局面,有些学生产生了焦虑、恐惧,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就业期望值往往高于现实,不切实际,这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焦虑心里越来越重。

(三)逃避心理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紧张。许多大学生把考研、出国留学当成逃避压力的出路,勇于面对挑战,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只占少数。

(四)父母就业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对家长的过分依赖心理,使得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和就业意识。学校经常教育学生“骑驴找马”,先积累经验等待机会,有了好的工作单位才能胜任。但好多学生想一步到位,家长也常说再养活他们几年也没问题,导致毕业生也不急于就业。

四、解决音乐类大学生对就业及心理压力的应对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畅通社会就业信息传递渠道。结合市场需求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活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应用艺术教育的培养能力,提升艺术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积极就业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清就业形势,计划经济早已被市场经济取代,以前大学生是精英教育,现在大学教育是大众教育,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培养自我调适能力,注重品质培养,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三)重视家庭教育,转变家庭就业观念

转变父母就业观念,降低父母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就业不是在国家机构“吃皇粮”。营造和谐的就业观念,发挥孩子的专业特长和正确的就业路径。家长引导子女独立、自信、乐观,充分发挥孩子的专业优势和路径。

(四)积极发挥大学生就业主动性和专业实用性,多参加社会实习,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些年来,社会上开设了很多艺术类培训班,给音乐类学生增加就业机会。这就要求高校应增加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育实习机会,与当地学校和培训机构进行广泛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实习。音乐教育类的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学会基本的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以及老年大学、部队和农村学校、辅导机构等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的节目指导,进而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积累为社区群众教育服务的经验,使学生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应用和自我专业知识的体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学校应该把“一专多能”教育作为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教育应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将原来的部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增设其他选修课的门类,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体现学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音乐人才才会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艺术类院校应该积极开展以艺术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教学教务体系改革,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独特优势,大力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实操能力。

总之,只有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协作,重视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和社会和市场相互沟通与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和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生音乐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