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本课程《音画丹东》为载体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探究

2020-10-24卜英玲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
关键词:音画丹东校本

卜英玲

(丹东市第七中学,辽宁 丹东 118000)

一、背景

丹东七中是一所普通市直属初级中学,是市教育局指定的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学校。生源比较复杂,目前的二百多名在校生当中,有71%的进城务工子女和城市低保户的孩子,生源基础相对薄弱且流动性大。他们的家长整日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艺术教育。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加上大多数孩子没受过艺术类综合素养的训练,导致这些孩子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还停留在初级认知状态,学生的艺术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和训练,综合艺术素养低下,审美能力起点低。同时,他们对丹东的了解少之又少。即便那些生于丹东长于丹东的孩子对家乡本土作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知道的也是寥寥无几。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本土艺术作品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的现有艺术欣赏水准停留在什么流行就欣赏什么,没有选择的盲目“跟风”状态。他们不知道流行音乐的基础是古典音乐,他们不知道世界名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民间音乐,他们更不知道“没有经典何来流行”的道理,音乐审美能力起点低。

2.在校生中不论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还是土生土长的丹东人,对家乡丹东本土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了解甚少。

3.目前使用的音乐美术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在成长期日渐成熟的艺术心理需求。

4.了解与学生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本土艺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知家乡的最低起点,是“三爱教育”的切入点,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层面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以多种表现形式向人们展示着美。有高雅美,也有通俗美;有古典美,也有现代美;有想象的美,也有实际的美。而这美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见到,比如荧屏上的高山大川、江海河流,比如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人。然而现行艺术教材中,教学内容有很多都是学生甚至教师看都没看过、听也没听说过的,虽然这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想象力,但教与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开发本地的艺术资源,正好可以填补这一部分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将“三爱”教育思想的渗透,通过欣赏、绘画、歌唱、创造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呈现。

1.校本课程《音画丹东》是音美组三位教师基于校情、立足学情编写而成,是对现有艺术教材的补充。编写初衷不是完成任务后的束之高阁。而是对艺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促进,是让学生受益的突破口。所以应该在具体的实践中体现它的价值。

2.2013年11月——2014年3月期间,音美教研组三位教师开发编写了校本课程《音画丹东》后,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做了粗浅的实践尝试,立项了校级小课题《校本课程音画丹东的开发、完善与使用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展开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已明显显现。为了让它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让学生全方位受益,借市教育局“2014教育改革年”的东风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改革尝试。

3.音美组三位教师年轻有热情,关心学校发展,关心学生成长,一直致力于音美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的探索,他们有能力也愿意去探索更广阔的艺术教育领域。

因此,学校研究决定立此为改革项目。在学院教科所王群主任、孙晚霞老师以及负责学校督学工作的师训处处长章春利的指导下,经过校中层以上领导多次研究论证后,确定了这一改革项目。

二、做法

(一)目标

1.了解家乡本土文化艺术,激发家国之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以生动的乐曲和形象的绘画代替枯燥的说教,以唱丹东、画丹东、写丹东、舞丹东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演绎歌颂家乡丹东的艺术作品,绘丹东之“景”,唱丹东之“韵“,抒丹东之“情”,“咏”丹东之“人”。让本地与外来流动人口的子女在聆听与欣赏中了解大气秀美丹东,从而激发家国之恋,提升审美能力。

2.通过艺术课堂教学实践,完善校本教材《音画丹东》,促进艺术教师专业化成长

音美组三位教师编写的校本课程《音画丹东》,摄影:杨光

这本以本地元素为根而编写的校本课程,源于一次音乐课上一个外地孩子对家乡的茫然与陌生的触动。基于“不能让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一无所知”这个理念,当学校开始布置编写校本课程这个任务后,音美教研组三位老师探讨后决定,搜集整理家乡人以丹东为背景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并把这些作品汇编成一本适合本地区中小学生的校本教材。这是对现行教学资源的一种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还能将直观教学与拓展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编写过程中,因为资源的局限性,经验的不足,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因此三位老师决定一边实践一边改进,逐渐完善,争取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具体任务

1.学生每人都能熟悉1至3首丹东人创作的歌颂丹东的歌曲,每人都能画一幅以丹东风貌为题材的画,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用书法、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来讴歌家乡丹东。

2.学生每人都能说出一些家乡的风土人情,知名景点,弘扬本土文化。

3.教学生学会搜集歌颂丹东的艺术作品,并在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中交流展示,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提升审美能力。

4.通过此项改革,提升了三位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按期完成立项小课题《校本教材音画丹东的设计完善与使用的实践研究》,撰写相关结题报告。

(三)推进措施

1.在教师学生中大力宣传营造改革氛围,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让学生知道,他们也是这项改革的参与者,按月循序推进

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以自然实验法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反思矫正法等研究方法,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意向、价值取向、兴趣所在等第一手信息,逐步推进改革。

2.开展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掌握校情学情,着力对症实施

改革初始,承担改革的项目组成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两次“丹东知多少”调查问卷,内容分别为“丹东的中国第一你知多少”“丹东十八景你知多少”“丹东的风土人情你知多少”,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参与问卷的120人中仅有3%的同学对“丹东的中国第一”知道一二,仅有46%的同学知道“丹东十八景”中的三到五个景观,而对于丹东的风土人情,土生土长的丹东本地人有70%的学生能说出“满族颁金节”“朝鲜族游园会”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部分学生对丹东还处于一种表象认识。通过这两次调查问卷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了目前学校生源中,土生土长的丹东学生与外地来丹读书的学生对丹东的了解还比较模糊;二是根据调查显示的数据使三位老师明确了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知识渗透已成为必然。经过反复研究反复分析,确立了下一步怎样在音乐美术课堂上展开教学并推进这个改革项目的方式方法。

3.保证教师上课时间、学生学习时间,间周开课,校本、课本内容兼容并济

三位老师间周一次利用课堂讲授校本课程《音画丹东》中的内容。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堂将自己从丹东电视台收集到的视频资料“美丹东——丹东十八景”以及风光片“边城春秋”在全校宣传播放,并带领学生学习了截至到2000年12月以前丹东的57项中国第一;模仿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以视听结合的形式举行的“阳光综艺大比拼”——“丹东知多少”知识问答,使学生通过抢答、小组比赛的形式了解了丹东的风土人情,浏览了丹东的风景名胜,倍感亲切的人文风光增强了孩子们的自豪感。美术教师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课本中的简笔画、单色版画、色彩风景画等创作技法,以最美丹东、最美海岛、最美宽甸为主题,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校本课程展示,那精致的课件、优美的家乡本土艺术家创作的音乐,使所有听课教师陶醉其中,让学生学有所得。

4.结合学校德育活动、社团活动、艺术展演来拓展实践,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成果展示

合理安排社团活动内容。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及社团活动时间,结合丹东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艺术“1+N”比赛要求,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NMG阳光天使少年合唱团”排练合唱、音乐与动作、表演唱等;美术教师指导“点睛学社”中的成员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拓展,学生人人参与且热情空前高涨。

定期举行阶段成果展示。每年五月份学校定期举行大型艺术节等文艺演出。2014年5月23日,学校搭建了主题为“音画丹东·阳光校园·激扬青春·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展了相应的美术书法作品征集和文艺汇演,要求每班上交和展演的作品中,必须有一个作品是歌颂大气秀美新丹东的,以推进这项改革的进展。共收到美术书画作品一百多幅,各班自编文艺节目15个,以对唱、舞蹈、相声、配乐诗朗诵、快板书、小合唱、器乐演奏、大合唱等多种形式呈献给全校师生。七年级全体学生演唱的大合唱《丹东志愿者之歌》、八年级学生表演的快板书《夸丹东》、校“NMG阳光天使合唱学社”的队员们表演的小合唱《请到丹东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了丹东,也激发了师生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的豪情壮志。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师将征集来的上百幅美术书法作品进行了评比和筛选,学校把获奖作品制作成展板,全校师生共同分享了阶段性改革成果,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校女子合唱团在艺术节上表演合唱《红色的边城》

学校艺术节展板,摄影:杨光 摄影:刘建周

2014年11月,校学生处、团委及音美组联合举办了“我眼中的美丽丹东”作品征集。如果说5月份的阶段成果展示是这项改革最绚烂的时刻,那么本次作品征集就是绚烂过后的理性思考。从一幅幅作品中不难看出,学生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句句动人的话语无不透露出学生对丹东的深深爱恋,许多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表示将来要为建设丹东做贡献,因为他们已经把丹东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了。

5.课题牵动,定期总结,及时反馈,师生合力,教学相长

阶段成果展示后,各项工作也进入了尾声。这一阶段,师生共同探讨这学期在此项改革上的成功做法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提出合理化建议。

首先,教师从学生参与改革的态度、积极性、参与面以及突出成果方面进行了总结,表扬了那些在相关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也对只参与活动但活动没有创新的学生提出了要求。

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校七、八年级学生从参与改革的收获、审美能力是否提升、自信心是否增强、对丹东了解是否加深等方面写了学习总结与反思,60%的学生对下一阶段如何推进此项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音美组三位教师在进行集备教研,摄影:杨光

音乐教师卜英玲在音乐课上讲授校本课程《音画丹东》的内容,教孩子们演唱《丹东志愿者之歌》。摄影:刘建周

三、成效

(一)收效

1.学生对丹东的了解逐渐加深,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对丹东的爱恋越加深厚

时光如梭,斗转星移,尽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此项改革一直在持续。凡是在校学生,不论他来自哪里,都会对丹东的风土人情说出一二三,都能说出或唱出3首以上由丹东籍本土艺术家创作的歌颂丹东的歌曲,都能说出“金光大道”“龙凤天黄”“中国第一个画家村”等“丹东十八景”;都知道1953年出版的第二套人民币5角钱的背景取材于“水丰水库大坝泄洪”的壮观场景,100%的学生参与了以“最美丹东”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学生们唱着丹东的城市风尚“能帮就帮、能让就让、该管就管”,歌声激励着同学们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可以说,这个改革项目已渗透到每一个参与者的灵魂当中,他们不但了解了身边的本土艺术,也知道了“没有经典何来流行”的道理,他们的审美认知已经从“模糊”走向“清晰”,向着更高的审美境界迈进。

2.解决了德育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问题

“三爱”教育思想通过欣赏、绘画、歌唱、舞蹈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渗透。“体验式”德育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三爱”教育思想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审美性贯穿于校本课程《音画丹东》的始终,学生也懂得了美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他们通过“唱丹东、画丹东、写丹东、舞丹东”的艺术形式弘扬了本土文化艺术。

3.校本课程《音画丹东》用“最美歌声”和“最美画卷”两部分展示了家乡风貌,其内容得到了完善和补充

在实践过程中,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对存在笔误的章节进行了修订,立项小课题按期结题。此项改革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促进了艺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学生双双受益。

(二)成果

1.音乐教师卜英玲、美术教师林麟、吕峦分别在全校范围内作了《东北小苏杭》《最美海岛》《最美宽甸》等以校本课程《音画丹东》里的内容为主题的公开示范课,教会学生演唱歌颂丹东的歌曲,指导学生用贝壳制作了风铃等工艺品。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实录。

美术老师林麟在上公开示范课《最美海岛》,此图为课堂实录截取。截图:杨光

美术老师吕峦在上公开示范课《最美宽甸》,此图为课堂实录截取。截图:杨光

其中吕峦老师的《最美宽甸》被辽宁省教育学会评为优质课一等奖,林麟老师的《最美海岛》获得辽宁省第十八届“信息化素养大赛”优秀奖。卜英玲老师撰写的《开设校本课程〈音画丹东〉,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论文被辽宁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上面5幅图为改革过程材料,摄影:刘建周

音美组三位教师的获奖证书。摄影:刘建周

2.卜英玲、林麟、吕峦被丹东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3.此项改革得到了鸭绿江晚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2014年11月8日,鸭绿江晚报记者叶红叶和朱景龙分别以《用音乐开启一段全新的感受》和《卜英玲:乐在吾乡蕴大美》为题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卜英玲演唱的《东北小苏杭》等歌唱家乡丹东的歌曲被制成样影碟推广传唱。

歌唱丹东的作品样碟。鸭绿江晚报的报道。摄影:刘建周

4.学校“NMG阳光天使少年合唱团”演唱的女生小合唱《小路》《请到丹东来》在丹东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5.2017年卜英玲被评为辽宁省骨干教师,2019年被评为辽宁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6.此改革项目被丹东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改革成果二等奖。

7.在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以《爱在吾乡音画蕴美》为题报送的作品,荣获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

音乐是有声无形的绘画,绘画是有形无声的音乐。校本课程的编写,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能付诸于实践,更呈现了艺术教师的爱心敬业与学生的审美渴求。一首首歌曲唱丹东,一篇篇书法写丹东,一支支画笔绘丹东,一段段舞蹈舞丹东。从《文明使者之歌》到《丹东志愿者之歌》,歌词中唱到的“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不但表达了丹东人满怀豪情、共建美好家园的决心,也表达了丹东人对家乡的美好祝愿。作为家乡本土文化的传播者,能在音乐美术课堂上把校本课程《音画丹东》的精华传播给每一个学生,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在今后的总结、反思与实践中,会更多地思考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校本课程运用得更好。通过这项改革,有理由相信,爱在吾乡,音画蕴美!

学校艺术节上,学生在表演快板书《夸丹东》

学校艺术节上,学生在表演小合唱《请到丹东来》摄影:张力逵

猜你喜欢

音画丹东校本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抗战音画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