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泉《二胡协奏曲(花木兰)》展开部音乐结构研究(一)
2020-10-24高见
高 见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二胡协奏曲《花木兰》展开部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展开部(一)由241小节开始,采用赋格段形式写成,主题主要有两个特点。主题从强拍的弱位开始,由时值相等的三个音形成“弱起音组”在“mf”力度下推向下一小节强拍G音,在G音的后面出现一个能进一步加强赋格曲表现可能性的留音,之后又有两个极为短促的十六分音符形成一个“弱起音组”继续起推动作用,使整个主题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富有弹性;时值基本相等,比较短促。
如图1:
上图中可以看出,主题在结构组织上属于含有三个动机对比性的主题。一般来说,主题动机越多,主题音调素材越难于统一,但也应该看到,主题动机越多,赋格曲的展开往往更容易。
第一个动机是加重音符号基础上形成的音阶式四音列结构,使坚强有力的音调更加突出,富有鲜明的表现力,变徴音的强调,显然出现了调性的暧昧,单看此处,D宫调性感强;第二个动机出现在243小节,强拍弱部位的十六分音符上,向上大跳后作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的下行级进,由于第二个动机是由第一个动机以留音方式引出,故在节奏上有较强的动力感,大跳引出的B音,使得调性得以明确;244小节上出现的第三个动机,则采取十六分音符的连续进行,增长了紧张激动的情绪,进一步烘托了主题所表达的内容。
对比性主题多动机结构的组织上,往往把个性化较强的动机型放在主题开始的部分,后面出现的动机型在个性方面并不突出,甚至是音阶式的进行。上例在动机型的安排上便是如此,开始部分的动机形态非常突出,后面部分特别是第三动机处则采取了音的间隔反复和音阶式的进行,没有开始部分那样突出。但在情绪上却是比较活跃的,而且富有强烈的动力感。
主题结构中,前后中心音一致,均建立在D音上。调性上是单一调性结构,即六声D徴调式(加变宫),调式音阶结构为
但也应关注到,上述音阶呈现了G宫与D宫的交融性,即,GABDE五声与DE#FAB五声的融合,#F音的出现,根据其所处节拍的强弱以及节奏时值的长短,贯穿发展着调性的多义性,主题与答题的调性与此对应,体现了作曲家的理性设计。
答题是明确赋格曲形式的主要标志,本作品中,主题在D徴调上出现,答题在另一声部上移高五度,即答题在主题的属调A徴调上出现,为方便,在此将主题和答题对照记谱
上例中答题是按照主题原来的面貌在上方五度(属调)上作了精确的移位,由此产生了主题和答题建立在不同的宫音系统调式上。
此外,答题是在主题的结束音上紧接进入,衔接处纵的关系比较协调、自然,构成G宫调式系统的徴商纯四度关系
有关答题的音阶(图略)也应关注到,答题音阶呈现了D宫与A宫的交融性,即,DE#FAB五声与AB#CE#F五声的融合,#C音的出现,根据其所处节拍的强弱以及节奏时值的长短,贯穿发展着调性的多义性。
主题出现在柳琴和琵琶声部,当答题在独奏二胡声部上以上方五度对主题进行模仿时,对题紧接在主题的后面出现,并与答题形成对位的结合
上例中可以看出作品中主题与对题的对比统一关系。
旋律音长短时值的对比,主题以均分型节奏为主,讲究节奏综合与解构的数理比例关系,1∕2+1∕2=1=1∕4+1∕4+1∕4+1∕4,而对题附点节奏音型的频繁出现,除构成旋律线与节奏的微小对比外,明显感受到作品张力凸显,内在动力增加,但纵向看,二者在节奏型的安排上有内在的统一性。
均弱化五声自然音式的进行,而强调含有偏音的变化音式的进行,但变化音构成多义性,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多调性并存之感。
旋律的音程关系以及声部进行方向方面,主题呈现拱形结构,级进、平稳进行为主、跳进为辅,呈现微波荡漾之感;而对题旋律音之间含有较多跳进进行,旋律起伏较大,有情绪波动之感。声部进行方向上也有较大对比,多采用反向和斜向声部进行方式,不但色彩对比强烈,而且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效果。
对题在249小节处由于切分节奏的引入以及形成的不协和留音迟迟不解决,不安感显现,不但显示出了更强的对比性,而且起到了推进旋律发展的作用。主题在242-243小节处产生的留音,由于音组间均为级进关系,故在力度作用上不如对题强劲。
主题与对题同时进入时,调性是统一的,且纵向音程关系协和。二者在风格上是统一的,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丰富、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