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23廖艳珍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更是难上加难。要想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启发教学、品析语言、体悟情感等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实现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4-0098-01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觉得难教,学生也觉得难学,致使文言文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难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对于文言文本身来说,由于文言文创作的时间较为久远,学生与课文存在历史距离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其次,对于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在讲解课文时经常采用串讲法,导致了课堂变成了满堂灌,学生提不起兴趣;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只关心考点,不关注考点之外的内容,对文本没有足够的关注和解读,难以思考和探究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因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探究有效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结合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现状,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1]。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反复诵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以及情感的把握,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文中的感情基调、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在讲授《蜀道难》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教师无需花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讲解蜀道是如何的难走,是如何比上青天还要难。教师可以先跟学生讲解课文生词、重点字词、多音字等基础知识,这样能够消除学生对文章的距离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其一唱三叹的豪放基调,通过丰富的想象去感受蜀道之高、蜀道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通过多次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诵读涵咏中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建构属于自己的言语经验。

2.启发教学,提升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1]。在传统的高中文言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满堂问”“满堂说”的现象,教师对课堂预设过多,希望学生按预设做出回答,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个具有启发性地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实现思维发展素养的提升。

例如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讲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提问学生:“这是当年大战三国时的那个赤壁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激发了大家强烈的探究欲望,围绕着这个问题又提出系列问题,“为什么这么写?”“哪个地方提示了我们这里可能不是当时战争时的那个画面?”程老师提出了一个有启发性的主问题,引发了系列的子问题,使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分析,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3.品析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1]。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品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琵琶行》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析音乐描写的比喻、叠词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描声艺术,通过对诗歌中音乐美的鉴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又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在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谈谈这些典故中所蕴含的情感及用意,引导学生品味词中苍凉悲壮的意境,鉴赏词人的用典技巧,感知詞人的抒情形象。

4.体悟情感,弘扬优秀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1]。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创作的时间大多较为久远,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劝学》时,引导学生体悟荀子的劝学精神,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又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进行导入,让学生敬佩屈原的爱国之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了解学生情况,深入教学过程,把握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作者简介:廖艳珍,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