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醇亲王奕譞如何影响晚清政治走向

2020-10-23李文杰

新传奇 2020年40期
关键词: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亲王

李文杰

1886年,慈禧太后声称准备退休。奕譞听后大惊失色,他授意文武百官上奏折,提出所有的事件不管大小,先请懿旨。奕譞之所以把姿态放得这么低,是为了打消慈禧太后对他和光绪皇帝的猜忌,以保证王府的安全。

醇亲王奕譞虽然是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但名义上只是皇帝的叔父,不是真正的太上皇,他有何心结、烦恼?在晚清政局中扮演何种角色,又如何影响了晚清政治走向?

走上政治舞台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之前指派自己亲信的8名大臣来辅佐同治皇帝。两宫皇太后对此很不满,她们联合恭亲王奕訢密谋抓捕了8名大臣,杀掉为首的3人,流放了剩下的5人,史称“辛酉政变”。

奕譞一直配合完成了政变。据说,有一些机密的通信就是奕譞的福晋从中传递的,他也亲自参与了抓捕行动。政变后,奕譞被任命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1872年,奕譞被封为醇亲王。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慈禧太后当场宣布奕譞之子载湉继承皇位,即光绪皇帝。奕譞以亲王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作为皇帝的生父,奕譞慢慢开始发挥作用。

1884年,中国和法国因为越南事务起了冲突,而负责政治和外交的奕訢经常请病假,军机处不能很好地应对。慈禧太后便以军机处应对无方为由,把以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部罢免,史称“甲申易枢”。

军机处换上来的是礼亲王世铎、户部尚书阎敬铭、工部侍郎孙毓汶等,慈禧太后让军机处有大事都跟醇亲王商量,实际上是让奕譞来挑大梁。

1886年,北洋海军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阅兵仪式,慈禧太后不方便去主持,光绪皇帝又没有亲政,所以就派奕譞巡阅海军,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心结难解,家事亦国事

在光绪皇帝亲政之前,海军建设以及三海工程和颐和园建设都是奕譞负责的。但正因如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从血缘上讲,他是皇帝的亲生父亲,名义却上是皇帝的叔父。慈禧太后与此相反,她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名义上却是母子关系。慈禧太后担心会被赶下台,由此产生猜忌。

1886年,慈禧太后对奕譞表示,皇帝不小了,她准备要退休了。奕譞听后大惊失色,他授意文武百官上奏折,提出所有的事件不管大小,先请懿旨,慈禧太后最终同意了。

1887年,光绪皇帝正式亲政后,慈禧太后就搬到颐和园居住,偶尔回到宫里。所有的政治设计都是根据奕譞的意志来的:要事后备案,重大的人事任命事先请示。

奕譞之所以把姿态放得这么低,是为了打消慈禧太后对他和光绪皇帝的猜忌,以保证王府的安全。

“铁帽子王”也不能自保,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年的两个“铁帽子王”——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在辛酉政变中被直接赐死,世袭罔替的爵位差点儿被拿掉;恭亲王奕訢在甲申易枢时被撤职,他何德何能保一世平安?所以他要不停地讨好太后,以一种谦卑的姿态来伺候太后。

可以说,正是因为奕譞的政治设计,光绪皇帝才没能像此前的清朝皇帝那样大权獨揽。

从这些政治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皇家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当时的政治制度有紧密关联,政治制度是奕譞为了迎合慈禧太后而设计的,他们的家事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命运的走向。

陵园砍树,激化矛盾

1891年1月1日,奕譞去世,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

据史料记载,1897年,有一个内务府的官员向慈禧太后报告,在醇亲王的墓园里面发现一棵白果树(即银杏树),它高十余丈,这么大的树是只有帝王陵墓才可以有的规格,而且白果树下面埋了一个王,那不就是皇的意思吗?

慈禧太后听后下令把树砍了,还亲自动手,又在周围倒上石灰,防止这棵树重新生长。

这个事情看起来不可思议,却在《翁同龢日记》和醇亲王后人的回忆录里面都有提到。

此事激化了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1898年的戊戌政变。政变之后,慈禧想把光绪皇帝废掉,把道光皇帝第五子奕誴的孙子溥儁过继给同治皇帝,然后继承皇位。

然而,当时的外国公使觉得光绪皇帝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他们不同意慈禧太后的想法。地方上重要的大臣也都表示,光绪皇帝不能废,因为这个是关系到国本的事情。所以慈禧太后只能立溥儁为大阿哥,溥儁的父亲载漪因此心生怨念。

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遭到镇压后,前往直隶和京师发展。载漪等人利用义和团排外,力主慈禧太后对外宣战,最后成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借口。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亲王
Painting the Buddha
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是为保护?
热闹的女子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京剧武生的机敏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戊戌政变前后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慈禧的御用司机:中国醉酒驾车第一人
为什么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