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砖汉瓦寄情千年

2020-10-23苏楠

中国新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砖瓦瓦当建筑

苏楠

一抔黄土一生情,一轮古瓦一卷史。

初闻“秦砖汉瓦”的你,是否以为这只是秦代的砖,汉代的瓦?

其实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代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秦砖汉瓦”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夏商周的“青铜器”,隋唐的“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分别是中华文明各个时期独具特征的文化代表,印证着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应用上看,砖瓦是一种建筑材料。从材料上看,属于陶,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代表了秦汉时期的高超的制陶艺术。它们以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块砖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

砖产生于西周,发展于秦汉,起先只是铺地薄砖,汉代以后主要用于修建墓室,分为空心砖和实心砖。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的美誉,以形制多样而著称于世,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评价。由于当时国力强盛加上秦法严苛,用料和做工等标准都相当高。后又因项羽入咸阳后火烧秦宫殿,加上历史久远,存世的秦砖尤为稀少,就更显珍贵。

秦砖的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是在两汉。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

汉代画像砖的内容十分丰富,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画面,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它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对后人而言,它们“画像”的意义要大于“砖”。

如河南画像砖《佩剑人物图》,刻画的是一位武士,他怒而扶剑,高度戒备,胡须与衣带飘飘,反衬出武士屹然不动的雄姿。四川汉画像砖则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日常生活及劳动画面较多。如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描绘秋收季节的田野。上半部是渔猎,下半部是收获。上面的猎人正搭弓引箭,即将射向塘中飞鸟,蓄势待发的气氛颇为紧张。而下面收割稻谷的农人,三三两两,错落有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经常见诸文人笔端。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散落于荒草中的砖瓦承接秦汉魏晋的流风遗韵,将其磨而为砚,更能触发文人的思古幽情,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人的视野。

《临潼县志》记载:“始皇陵西三里大水冲激成渠,深数丈。土人于其处的古砖数十枚,大者长二尺,宽七寸,厚四寸,小者长一尺。极细致,可作砚,小者尤佳。”从唐宋开始的文人墨客,发现用秦砖汉瓦制作的砖砚,非常好用,于是竞相效仿,以至于一砖难求,价格可比金玉。唐人吴融《古瓦砚赋》中载:“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成为砚台的一个重要分支。

最值得一提的是铜雀台瓦砚。铜雀台是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成。建安才子曹植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登台赋》:“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铜雀台何等壮丽恢弘,却抵不过隋文帝的一把火,日后文人只能对着废墟哀叹:“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楼台已毁,但砖瓦尚存。铜雀台所用的砖瓦、土料经过澄滤,加拌胡桃油、黄丹、铅、锡等添加剂烧制,质地非常致密,坚实如铁,不易破裂。用之为砚,细腻光洁,不渗水,发墨好,胜于当时陶砚。唐宋时期,秦砖、汉砖、晋砖大量出土,文人雅士看到这些砖块古意盎然,坚细耐磨又取材方便,稍加雕琢,即成佳砚。《文房四谱》上就说它:“体质细腻而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此古所重者,而今绝无。”

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为王文叔写墓志铭文,其子以一块铜雀台瓦酬谢,黄庭坚非常高兴,制成瓦砚后还特地写了篇铭文记之。清宫所藏的铜雀台瓦砚上也留下了许多乾隆御玩、御赏印刻,可见乾隆对于瓦砚也极为欣赏。民国时期,号称海内藏砚第一的徐世昌,不仅四处收集古砖瓦砚,还专门聘请砚师,将自己所藏的古代砖瓦,能做成砚的都做成砚,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砖瓦砚。

鲁迅先生也是汉砖砚的使用者和爱好者。1923年7月,鲁迅和周作人失和,并搬出位于北京八道湾的家,在砖塔胡同赁屋居住。1924年5月25日,鲁迅搬到新买的西三条新居之中,并在1924年6月11日返回八道湾的家中准备取出个人的一些图书和物品,不料却遭到周作人夫妇的谩骂和殴打。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有“然终取书、器而出”的记载,紧急中“止携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他当天所带出的少量图书和物品中,就包括一个“大同十一年砖”砚。

鲁迅对这台“大同十一年砖”砚颇为珍惜,一直放在书桌上。移居新居后到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他就是在这个砚台上蘸墨,创作出了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及《华盖集续编》中的大部分文章。现在这台砚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保存于北京鲁迅纪念馆。

一枚瓦就是一页鲜活的历史

瓦当俗称瓦头。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它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和装饰房屋作用。瓦当上通常会刻有文字或各种图案等,其字体优美,图案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代瓦当,多为圆形带纹饰,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

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等动物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叶纹、莲瓣纹和葵花纹等植物纹形象生动、精美异常。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种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它施于屋檐装饰在宫殿楼阙等建筑上,像一朵朵升腾的祥云点缀在宏大的建筑之间,形象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衬托出古代高台建筑高耸入云的非凡气势。祥云缭绕于建筑之上,就像瑶台琼阁,宛如神山仙境,赋予了宫殿天宫的色彩。这与秦始皇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又建长乐、未央、建章宫等40余座宫殿,使关中豪华建筑到达巅峰。汉代瓦当工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漢代瓦当冠天下”之称。

与秦瓦当相比,汉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纹饰图案更多样,尤其是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四神兽在古代为“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有驱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宫殿装饰瓦当及铜镜上。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汉代在景帝时期还出现了文字瓦当,最少有一个字,最多十字左右,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也有少量的鸟虫篆、隶书、真书,其排列匀称、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字之美,更展现出了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而所用的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如“长乐未央”“延年益寿”,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快乐、健康长寿最本能的期盼;也有“千秋万岁”“万寿无疆”“大吉样富贵宜侯王”等文字瓦当,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和愿望;还有的是记载宫室或者官署名称的,可以让人清楚地知道这个瓦属于哪座宫殿,又由哪个官署制造,如“鼎胡延寿宫”“宗正官当”“都司空瓦”等等。

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它们时而方峭,时而流美,时而浑圆,时而遒劲,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这些封埋于地下2000多年的瓦当,成为秦宫汉殿一度富丽堂皇的证据,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在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秦砖汉瓦的金碧辉煌虽早已淹没于历史烟云,但作为秦汉时期的鲜明文化符号,它却真实再现了博大精深、广袤深邃的华夏文明遗韵,使凝聚在这秦砖汉瓦中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拥有了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猜你喜欢

砖瓦瓦当建筑
瓦当
陶瓷砖瓦亮城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关于加快烧结砖瓦行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