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中做好“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的必要性
2020-10-23张先进
【摘要】 新时代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段、形式不断创新。书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之一,在传承、弘扬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展览模式,还应当运用好科技、网络等手段和形式做好“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本文结合作者参与举办“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活动的实例,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在书画展览中同步做好“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书画展览;“数字化”记录;影视宣传推广;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互联网信息发达,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受信息通常以短视频、快节奏、浅阅读为特征。与此同时,文化娱乐产品也十分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名家书画展览,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的一种活动。在这个可以轻松获取信息、社会生活节奏飞快、文化产品供给丰富的时代,办好一场书画展览,除了征集好作品、办好开幕式、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及时参观之外,在办展过程中同步做好作品“数字化”记录,包括新闻媒体报道以及活动全程通过影视手段记录推广传播等,十分重要。本文以近年来在漳州举办的“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为例,就书画展览中同步做好“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一、是传统文化保护与推广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16年12月我国颁布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年1月国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福建省也提出了“建设文化精品工程、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延续福建文脉、打响福建文化品牌”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名家书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其珍贵、对保管条件要求高等自身属性,对展览、运输、保护、推广等带来局限,所以,如何在展览过程中提升名家书画的影响力,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管理部门、广大艺术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基层工作调研中,许多书画界人士和社会有关方面提出希望政府文化部门能够牵头,对福建历代书画名家名作进行保护、梳理、展示、研究和宣传。大家认为当下若再不对历代名家名作开展抢救性工作,这些闽籍书画名家名作可能将淹没在历史之中,消失在中华文化的记忆里。”原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抢救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吉如是说。[1]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主要开展“六个一”的活动内容,即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一个专题展览、召开一次围绕该名家艺术特点的专题研讨会、出版一本以当次展览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图集、举办一场普及该名家艺术的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到名家所在地市的作品巡展、做好一个作品图集及影视宣传的“数字化”记录。希望通过该工程的深入实施,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展现、推广福建省历史上优秀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风格,弘扬美育精神的工作要求,也是激励广大艺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擦亮“福建文化”这张名片,提升“福建文化”在全国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二、是数字时代发展传统文化的现实选择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数字化”为特征的网络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对文化生态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对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而言,如何连同网络媒体、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有效地传播中华优秀书画艺术、弘扬时代精神,成为当下文化传播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许多艺术机构通过“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等渠道实现了艺术电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统书画艺术的魅力,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产业化,相应地产生了应有的经济价值,更起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进而形成持续的影响力,复原和再现出一个全面而完整意义的文化艺术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文化在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
2017年11月以来,漳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连续联合举办几场“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纪念沈耀初诞辰110周年书画作品展、黄道周书法艺术作品展、沈锡纯美术作品展、沈福文美术作品展等等。在各次展覽过程中,承办单位统筹谋划,积极同步开展“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实现了办一场展览就为后续各时期、各手段持续开展名家宣传积累了各类“数字化”素材。其中,黄道周书法艺术作品展,在省、市、县三级联动下,从2018年2月、3月在福建省博物院举办展览展示全国各地馆藏黄道周艺术作品,到2018年6月,在漳州市漳浦县举办向社会征集的黄道周艺术作品展以及在东山县举办黄道周艺术研讨会,直至2019年底福建省美术馆出版黄道周艺术作品集,2020年2月福建省博物院推出黄道周书法艺术作品网上展览等等,以及闽台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旗下影视机构《闽台艺术名家》栏目采访摄制各场活动专辑并在全网各类平台推送播出,协调传统媒体对各类展览活动开展相应的新闻报道,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一波“操作”充分体现了“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综合运用的良好效果:一是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弘扬了黄道周文化艺术;二是实实在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办展工作效率和相关丰富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各个单次活动资源的浪费;三是通过展览现场对观众采访,近距离感受名家书画艺术的魅力,也能通过“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让无法到达现场的艺术爱好者一睹名家作品“芳容”;四是通过“数字化”储存、传播,方便人们下载、观看、研究,达到了挖掘、传承、弘扬书画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各类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三、是书画艺术保存、传播、发展的新形式
传统模式的书画展览从征集作品、装裱、运输、布展到开幕式,直至展期结束,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一般在展览结束后就“偃旗息鼓”,没有后续了。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书画展览也“插上了翅膀”,飞出了实体展厅,通过网络各平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出现了永不谢幕的展览。通过技术手段,书画艺术也可以制作成数字化虚拟信息资源,可以供人们学习、交流与创新。而且大众在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的时候,能够快速地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权威、时效性强的信息更有利于书画艺术的“数字化”发展。
在漳州市牵头举办的“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活动中,通过《闽台艺术名家》视听栏目全程采访,多形式、个性化制作,在网络上多平台推出,点击观看数量是现场参观展览人数的无数倍,达到极好的展示效果,也满足了各类受众对自己喜爱的书画名家及其艺术的学习、研究,很好地实现了艺术价值再利用。实践证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必将书画乃至各类艺术带入到一个新媒体艺术时代,新媒体艺术又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创作机制和表达方式。书画艺术家们利用新媒体艺术语言对传统书画艺术进行了多样化的数字式呈现,令传统书画艺术在新的时代继续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四、是满足人们对书画展览活动丰富多样性的需要
“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在传统书画艺术中的运用,已经成为推动书画艺术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使传统书画艺术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从外到内,从实在物件到虚拟影像,从公共的发展到个人,从历史到现代,从经验累积到体验,从鉴赏过渡到浏览等等,促进人类在艺术世界鉴赏、运用等各类活动发展变化,减小了原作和仿真之间的距离,将创作和休闲之间联系在了一起,将艺术和生活之间存在的限制也消除了。[2]“数字化”的表达形式、存储功能以及信息传播的沟通平台构成了数字技术,这是向用户提供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其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络、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不同的途径进行传播,还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控制。随着一些新的传播媒介对语言环境的影响,导致传统书画艺术传播和受众之间的关系被改变,促使传统书画艺术脱离传统艺术中所存在的私密性和局限性,满足了人们对丰富多样的展览活动更便捷、更主动地接受“数字化”信息的需求。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与漳州市联合主办的几场“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展览活动中,通过《闽台艺术名家》视听栏目在活动前期的展览预告信息宣传、展品网站预展、直播布展进程等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各类受众群体对展览的兴趣、探究等心理,引发大量关注,吸引了大量观众在展览期间到场观展,大大提升了活动宣传效果,实现了办展目的。值得提及的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顺应形势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华传统文化影像传播委员会,据了解,其目的就是为满足人们对书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视听化需求,旨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视频内容、活动打造,着力将书画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做到专业化、趣味化、全面化,用影像把文化記录,用传播把文化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提升年轻一代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五、结束语
近年来,福建文化建设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积极探索,乘着“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落地的东风,福建文化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也在不断扩大。“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确立“数字化”记录及影视宣传推广传播作为项目内容之一,可谓引领书画艺术站在福建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潮头,有助于抢救保护全省书画名家珍贵资源和创新开展书画保护传承,有助于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程,有助于让人民群众更好、更多、更便捷地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吴乐天.抢救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时代责任担当[J].东方收藏,2019(10).
[2]李海静.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书画艺术的数字化特点[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11).
作者简介:张先进,漳州电视台记者,“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展览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