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育 顺势而起

2020-10-23苏楠

中国新时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免费疫情用户

苏楠

教育虽非抗疫前线,但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为了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减少线下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20年2月12日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在延期开学期间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免费提供有关学习资源,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

“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站上了风口。疫情之下,几乎所有教育机构或平台都趁热打铁,上百项公益课程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

截至2020年4月3日,自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阶段教育主体仍未开展线下教学,这意味着我国至少3亿名教育人员已全面完成触网教育。老牌网校借助先发优势狂揽生源,互联网巨头们加快入局,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也积极转型。

这场规模浩大的教育实验不仅检验着整个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情況,也催生了学生和家长更高层次的需求,侧面推动了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到基本课程的一系列迭代升级,在线教育的全新时代正在到来。

在线教育流量爆发式增长

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

统计显示,2020年2月10日,疫情下的中国有几千万个家庭通过互联网开始了2020年的第一课:比如,2月10日,仅在武汉市,就有约90万学生集体登录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我们直播端承载了平台约81%的用户量,约73万人。”腾讯教育副总裁陈书俊表示,2020年春节期间,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整体增长了近128倍。

在线教育一下火了起来。

转眼间,各路巨头纷纷跨界进入在线教育,开启线上免费课程推广。支付宝宣布平台上1000多门课程免费开放;字节跳动联合50家教育机构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上课服务;爱奇艺携手各家网校打造免费直播课名师团;优酷联合钉钉从2月10日起免费开展“在家上课”计划;网易有道向全国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免费提供线上教学系统;腾讯视频免费提供2万分钟课程;快手、今日头条、抖音、虎牙等平台也纷纷跨界教育,提供各类教育视听产品。

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老牌网校也顺势而上,纷纷开设免费公益课程,在线教育空前火热。2月3日,猿辅导的免费直播课开课的第一天,在线上课人数就达到了500万;作业帮免费直播课的报名人数突破1000万。

可以说,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在线教育公司都想借助这波在线教育热度刷一波流量。

学习是刚需,在线教育也一直是资本不断追求的风口。

此次疫情进一步降低了在线教育机构的获客成本、提升了其盈利水平。当用户习惯养成,在线教育市场能得到进一步下沉与扩张。但与此同时,海量用户的涌入也给了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一定的市场考验,课程资源、教师资源、院校资源、学生端服务等用户体验,成为考量平台的关键指标。

技术赋能推动在线教育行业发展

在线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普及、技术的支持以及教学形式的更新升级。

相比于非典时期,当下在线教育技术手段明显更为丰富、更有效率。17年前,一些地方为了在抗击非典疫情期间不耽误上课,只得用歌华电视给学生播放名师录播课。“这种录播课无法实现与学生实时互动,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业内人士认为,相比电视录播,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直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先进多了。

随着我国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网络覆盖范围、容量与网速均有明显提升,为云服务夯实了基础。5G商用网络的实施与推广,进一步改善了网络质量、提升了网络稳定性,为在线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好的基础保障工作。

在线教育有效利用语音识别、人机互动等人工智能技术丰富课程内容,VR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在提升学生兴趣度的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视觉化呈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及时掌握教学状况,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推送更适合的学习内容,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

例如作业帮直播系统,中小学老师不仅可以利用教师端为在家的学生直播上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借助语音交互、人脸微表情识别、英语口语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频频。

这种创新教学形式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直播技术甚至还能将实验室搬到线上,实现主讲端和学生端双向操作,让学生可以上网模拟物理、化学实验。

近年来,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已经能够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此次疫情中,大规模开展网课也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全新尝试,是教育教学领域创新的一次实践。

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教师和学生数量猛增,在线教育市场骤然扩大;不仅发达城市推行,连三、四线城市也在跟进,线上教育的方式为更多人所熟知,受众基础得以夯实。这些都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线教育非常依赖网络环境,尤其是直播授课,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更高。可以说,网络质量直接决定了在线教育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网络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在线教育难以运用到一些地区。

前不久,线上教育平台猿辅导因为百万人同时在线大模考而导致服务器崩盘,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卡顿容易造成教师授课的不连续,会影响整个课堂的连续性。对于好一些的平台而言,出现‘卡顿时不会影响教学,但对于差一些的平台而言,出现‘卡顿往往会导致教学中断。”一位在线教育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平台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强化服务和保障,缓解高峰时段的网络拥堵。另外,学校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发挥直播和录播的不同优势,指导学生和家长分时段下载资源。

其次,由于疫情的暴发,在线教育迎来迅猛增长,大量用户涌入在线教育行业。教育企业推出的免费课在面对过载的用户数量时,为保障能够维持免费课程的供应,大多数都选择通过课程质量的缩水来维持稳定的供应。相比原有的引流、上课、邮寄讲义、课后转化服务流程,现有的流程在课后资料邮寄、转化用户等方面都有所打折,面对百万数量级的学生而言,学校服务供应不足也直接导致了后续可能直接损失的转化率远低于平时。

另外,在线教育的教师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直播平台没有相应的教师管理委员会来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也是线上教学质量口碑始终难言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师大教科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陈慧子早前曾对媒体表示,市面上大量宣传名师效应,进行虚假宣传的教育培训机构不在少数,许多教育机构为了追逐利润,往往都打出名师的幌子。实际上所谓的名师有可能就是一个大专的学生,经过包装成为了具有三五年经验的名师。

此外,线上教育市场还出现恶性竞争等乱象。很多线上教育公司、平台以“赠课”的形式做宣传推广,想借此机会蹭热度、吸流量,增加用户数量。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表示,若网课都免费,新东方可能不出3个月就烟消云散了。更何况企图用“赠课”为噱头的公司多半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弱。这显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市场竞争。

尽管前景乐观,但上述问题若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由免费课程和疫情原因带来的流量将会逐步流失,竞争也会重回原有的轨道。

教学质量决定在线教育竞争力

尽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暴露了一些问题,但需注意到,在线教育并不是短期的应急方案,在线教育的发展也不会因这些问题而停滞不前。事实上,在疫情暴发前,在线教育的市场潜力就已广受关注。

早在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就曾强调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随着时间的推移,2019年10月2日,在线教育又迎来了新的政策纲领,即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申要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提出到2020 年,大幅提升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线教育模式更加完善,资源和服务更加丰富。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 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 4041 亿元,预计 2020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 4538 亿元;在用户增长上,2019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 2.61 亿人,2020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3.09 亿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消费升级、二孩政策开放、80 后 90 后父母教育意识不断增强,高质量教育需求愈加迫切,推动在线教育向“刚需化”转变,促使市场规模、用户规模不断攀升。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在线教育注定会成为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线教育因为疫情带来的快速发展势头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疫情终将过去,退潮之后谁在裸泳是关键。在疫情结束后,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得以完善,在线教育势必要经历同质化竞争。因此,教学质量将是决定在线教育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所在。

“未来,在线教育企业更应注重服务和内容质量,加强教学教研能力,不断创造和输出符合网络教学特点的优质内容资源。同时,通过增强技术和服务能力,保证学生在线學习的体验。”好未来集团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爱学习副总裁温鑫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最关键,跟教学的具体形式与技术手段关系不大。“对在线教育来说,师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相对难解决的,是学生的上课体验,比如互动性、个性化,还需要看平台与老师的磨合程度而定。”

为长期发展,在线教育应该回归教育本质,重视产品质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正道。一味追求数量和短期流量固然会吸引眼球、引发关注,但不求质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不仅没法留住新客户,还可能导致已有用户“脱粉”,不利于培养客户黏性,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疫情给在线教育行业带来了危机,同样也带来了机遇。疫情期间,学校、平台、教师、家长和学生尽力应对挑战,创新教学实践;疫情过后,随着线下教育秩序逐步恢复,各方还应当继续携手,推进在线教育的提质升级,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免费疫情用户
战疫情
该不该免费送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