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的实践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的研究报告
2020-10-2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门雅丽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门雅丽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随着《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黑龙江省公办和具有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新增1800所,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新增3.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新增1.6万人,新增教师专业素质是否适应我省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省级教研员,笔者针对黑龙江省幼儿园数量迅猛增多,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同质态幼儿园联动教研模式寻求教研策略,以改善和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以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探索推动“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的有效途径,缩小不同地域、不同园所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确定“互联网+区域联动教研”目标
随着改扩建幼儿园的不断增多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民办幼儿园缺乏科学管理和优秀师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园水平有待于提高。根据以上问题,笔者面向全省开展了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架构确立了具体研究目标:一是探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互联网+”联动教研模式,创设支持区域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利环境,为不同层级的幼儿园和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二是探索同质态幼儿园协作教研的创新策略,借助本省示范化名园带动办园水平相近、教学形态相似的薄弱园组成“同质态幼儿园协作体”,形成民主、开放的区域协作教研文化;三是探索名园引领、试点先行、区域推进的方式,建立首批具有同质性、示范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幼儿园,发挥其在联动区域的辐射作用,构建教研协作、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借力推动试点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二、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保障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研究顺利开展
为保证区域联动教研工作顺利开展,召开《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的研究》项目启动大会,举行了“名园带民园”“名园结农园”教研共建单位签约仪式,为首批项目基地幼儿园颁发基地园铜牌,为教研指导组成员颁发聘书,进行了“点”对“点”形式的责任认定。
确立“教研协作 区域联动”教研战略目标。对试点地市幼儿园办园性质及教师队伍状况进行摸底调研,通过自愿申报组织评审确立首批“教研协作区域联动”基地园。
建构动态发展、滚动加入的行动策略。研究我省试点公办名园与薄弱园同质性特色内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区域联动”滚动教研制度,形成长效的区域联动实施策略和行动路径。
推动联动区域园所同质性特色研究主题。解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抓住本土资源,引导幼儿园富有个性的发展。此项研究首期涉及黑龙江省示范性名园3所,5个市县,19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11所(包括5所农村园)民办园5所。第一次将本省跨区域民办园和农村园纳入到项目研究中,建立了公办园、民办园、农村园区域联动教研共同体,使试点农村园和民办园通过互联网形式常态化走入公办园,与省级示范性名园交流、学习。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的研究通知》《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研究实施方案》《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研究指导意见》等文件,从而助力本省部分区域园所保教质量加速提升。(详见下页课题研究结构图)
三、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形成“互联网+”背景下区域联动教研长效机制
“互联网+区域联动”研究项目体系构建坚持“一个根本点”,实行“两个结合”,整合“三个元素”,搭建“四个平台”。即:
坚持一个根本点。构建“互联网+区域联动”研究项目,依托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坚持把优质学前教育支援作为根本点。
课题研究结构图
实行两个结合。一是层级带动。面向试点区域通过互联网实行“三个输出”,即理念输出、模式输出、主题输出,利用省级名园师资扶持试点薄弱幼儿园,不断提升其办园水平。二是名园带动。面向农村和民办薄弱幼儿园,建立健全公办名园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薄弱园所辐射力度。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研讨、送教入园等活动,深入实施“点对区、点对点”的联动研究,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整合三个元素。有效整合由“高校专家、教研员、名园长”共同组成的专家支持团队,借助本省优势教研力量和高校力量,以“三元联动”相结合的形式,给予实验园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区域联动教研的理论支撑和支持策略,使三元素在“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的研究实施过程中躬身实践,明细责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帮助试点区域和薄弱园所走富有特色和内涵发展的实践探索之路,并将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搭建四个平台。区域园所线上学习交流即节约成本又不受时间限制,实现了足不出户,让思维隔空碰撞;在园在家,让研究如火如荼的新型研究模式。坚持在微信群和直播互动平台通过个别研究、小组交流、集中研讨,别开生面地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大研讨,分为四个版块,超出了预期效果。一是利用微信好友个别研究。课题负责人不仅和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多次交流碰撞课题研究思路,经常接受教师私信,答疑解惑,研讨把脉。二是通过名园引领群合力研究。引领群中研究成员互相征求意见,切磋探讨,确定研究主题、内容,以及对个性化的困惑、疑虑进行解答、商榷。通过激烈碰撞达到敢说真话、不装样子、真正研究的目的。三是微信视频群力群策。应园所工作需求展开“集体教学”“游戏”“生活”“运动”四个主题的研究,即面向教师,又面向家长,便于更好地支持、帮助教师和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提升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和家园共育整体水平。四是视频会议集中研究。在钉钉视频和腾讯视频会议上多次召开专题培训,课题负责人和学术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同质性研究主题研讨交流,课题引领园就研究专题提出指导建议,课题负责人把关定向,通过线上互动,达成共识,通过深度挖掘,进一步确定下步研究方向。
四、实践探索,初见成效,推动试点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对策的研究在实践探索中真正实现了线上资源共享,杜绝了跨区联动教研常态化难题,避免了实地联动教研的时间限制,发挥了不同区域园所之间横向联系和纵向研究作用。省级互联网平台层级带动的研究模式辐射到了乡镇公办、民办园所,激发了县市幼儿园主动参与研究的内在需求,促进了不同性质、不同发展水平幼儿园的滚动参与。个别首期试点地市举一反三,将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公办园作为本地引领园,按照区域划分与本地民办园、农村园结成梯队式帮扶团队,由公办园园长担任区域小组长,制定“区域教研组活动计划”和“联动教研工作制度”等,并经常性地开展地域线上线下集中与非集中的联动研究,切实解决了薄弱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区域联动教研的自发滚动和深入研究,薄弱园所彰显了个性发展,培养出一批善于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游戏组织与创设能力;一日生活组织与保教能力;运动支持与引导能力;集体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一日活动观察与反思能力,展现了“以强助弱,共同发展”的目标,形成了“互助同行,合力研究”的区域教研文化。
作为省级教研员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继续深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的实施新模式和新举措,以名园带动为基础,以狠抓落实为核心,以互联平台为抓手,以制度规划为保障,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加以实施推进,将“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区域联动教研作为常态工作任务,不断完善提升本省师资培养质量和教科研水平,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助力教师队伍建设,助推保教质量提升,加快本省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