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高考理综(生物)试卷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2020-10-23>>>李亮
>>>李 亮
第29 题
这是一道关于细胞器及其功能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细胞膜、突触、高尔基体及类囊体薄膜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题总分为10分,含零/ 除零平均分为7.78/7.87,显示题目的难度不大。该题的分值分布比例如图1 所示。
图1 理综29 题分值分布图
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某得分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第(1)问标准答案为“细胞膜”,无错别字得2 分,多答及答错皆不得分。绝大多数考生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本题错误作答的考生很少。
第(2)问标准答案为“参与信息传递”。“信息”可表述为“神经冲动”“神经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息”“电信息”“兴奋”“抑制”“神经递质”“信息分子”“信号分子”等合理答案;传递可表述为“单向传导”“先释放后接受”等合理答案。本题错误作答的考生多数是因为对突触功能表述得不准确。
第(3)问的标准答案为“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其他合理答案如下:“对蛋白质(或肽链、多肽)进行分拣、包装、分泌、发送、运输、转运”“参与蛋白的形成”“与蛋白质的形成相关”“出芽形成囊泡,参与蛋白质的分泌”等。错误作答的考生多数是因为对高尔基体功能描述不准确、不全面。
第(4)问的标准答案为“脂质和蛋白质”。答出“脂质”得1 分,答出“蛋白质”得1 分;多答不扣分。脂质可表述为“磷脂”“磷脂双分子层”“脂类”等合理答案;蛋白质可表述为“蛋白”“糖蛋白”等合理答案。错误作答的考生多数因为写了错别字,如写成“蛋白蛋”“蛋质”“磷酯”“鳞脂”“磷酸双分子层”等。
第(5)问答出光反应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功能皆可得2 分。但答案中既包括光反应功能也包括暗反应相关功能或过程的,不得分;答案中既包括光反应功能也包括与类囊体膜不相关功能或过程的,不得分;只答出光合作用相关内容,未强调光反应阶段的,不得分;答案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不得分。错误作答的考生多数因为混淆了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第30 题
农业生产采取的不同措施对作物的生理活动有很大影响。本题考查了中耕、施肥、浇水、间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原理,涉及生态竞争、松土保墒、肥料吸收、能量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对植物学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本题总分为10 分,含零/ 除零平均分分别为6.55/6.85,由于多数考生对第一题生态竞争的理解和描述不清楚,且对最后一空光饱和点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平均分较低。该题分值分布比例如图2 所示。
图2 理综30 题分值分布图
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某得分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第(1)问考查中耕对农作物的作用有哪些。考查考生对生态学种间竞争和生理学保墒促进呼吸的学科理解能力,要求答出“减少杂草对能量和营养的竞争”和“促进根系呼吸作用,或保墒”。但是,一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不能体现竞争和促进根部呼吸等含义,反映出对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竞争、中耕松土的作用理解不透彻。
第(2)问考查施肥后要适当浇水的原因。参考答案要求考生答出“促进矿质元素的溶解和吸收,或防止烧苗”即可。一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专业术语不准确,将溶解写为“降解、水解、融合”,将烧苗写成“烧根”等。显示出考生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第(3)问第1 空,考查不同农作物之间的间作问题。需要选择株高高且光饱和点高的作物与株高矮且光饱和点低的作物进行间作。答案为A 和C,绝大多数考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第2 空,要求答出选择A、C 进行间作的原因。参考答案要求写出A 和C 之间的株高和光饱和点有差异且不互相影响即可。但是有些考生没能理解间作的条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也有一些考生只是对A、C 的株高或光饱和点进行了对比。还有一些考生将光饱和点理解成光的多少,对概念的理解有误。上述原因造成此题得分率不太高。
第31 题
这是一道关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糖尿病症状及其形成原因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也考查考生的科研思维和对科研意义的认识。本题总分为10 分,含零/ 除零平均分为4.9/4.93,显示题目的难度较大。该题的分值分布比例如图3 所示。
图3 理综31 题分值分布图
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某得分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第(1)问要求回答药物W 破坏了胰腺中的何种细胞,绝大多数考生都给出了“胰岛B”的答案,错误作答的考生较少,错误类型主要为出现错别字,有的考生答为胰岛素,极少数答为“胰岛A”或仅答“胰岛”。
第(2)问的第1 空要求回答药物W 处理大鼠肾小管渗透压的变化情况,绝大多数考生回答“大”,误答很少;第2 空要求回答药物W 处理大鼠排尿量的变化情况,绝大多数考生回答“大”,误答很少。反映出考生基本理解糖尿病的生理症状及形成原因。
第(3)问要求回答药物处理大鼠体重下降的原因,考查了糖尿病患者异常生理代谢的原理,主要包括“胰岛素减少,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减弱,以及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从考生作答的情况来看,能够完整作答的考生数量较少,不完整答案包括以下几种:(1)未提及胰岛素;(2)未提及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减弱;(3)未提及脂肪或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第(4)问要求回答该实验的研究意义,考查考生的科研思维和对科研意义的认识。本实验的意义主要在于“以药物W 处理的动物获得作为研究胰岛素缺少的研究糖尿病的模型,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从考生作答的情况来看,一半考生能够答出“将此动物作为研究糖尿病的模型,研究糖尿病的机理,有益于该疾病的治疗”的意思。不得分答案包括以下几种:(1)可以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2)研究药物W 对小鼠的作用;(3)可用药物W 治疗糖尿病;(4)糖尿病的症状等。
第32 题
这是一道关于应用遗传学理论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题目。主要涉及基因重组和变异及育种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对育种方法的掌握情况。本题总分为9 分,平均分为3.18(含零)/4.43(除零),显示该题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作答情况并不理想。该题的分值分布比例如图4 所示。
图4 理综32 题分值分布图
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某得分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第(1)问考查了考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两种途径的理解,该题有两个基本的得分点: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每个得分点2分。绝大部分考生都在这两个得分点的基础内容上进一步补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对象,但却因为发生时间和发生对象描述错误造成失分。对象描述错误的答案如下:“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反映出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区分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这三对遗传学概念。时间描述错误的答案如下:“MI 间期发生交叉互换”“MII 后期发生自由组合”,对于分裂时期的错误描述,反映出考生对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并没有理解和掌握。
第(2)问考查了学生对于单基因位点的显性突变个体不能稳定遗传现象的理解,以及由杂合的突变体通过连续自交并不断淘汰隐性个体从而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一空要求考生能答出“突变体是杂合子/突变体不是纯合子/发生的是单基因位点的突变”等具有“杂合”含义的内容,大部分考生能答出此类答案。但有很多考生未能理解题意,答出“发生的是隐性突变”的错误答案而不能得分,这说明考生对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概念还没有充分理解,不能根据本题的题干描述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空对于得到稳定遗传个体的措施,考生答出“自交”或“单倍体育种”都可得分,但部分考生的答案反映出对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存在理解误区,如“先取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再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先秋水仙素加倍再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花药/花粉”,还有部分考生存在生物学术语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如将“单倍体育种”答成“单倍体培养”。以上这些错误都造成考生在本题失分的情况。
第37 题
本题主要涉及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等相关知识,如灭菌方法、培养基制备、培养基功能、细菌计数等。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反映了考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能力及对实验结论的总结。
该题平均分( 含零) 为7.93,不含零为8.14。该题的分值分布比例如图5 所示。
图5 理综37 题分值分布图
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某得分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第(1)问考查了考生对灭菌方法的掌握情况,大部分考生能给出正确答案。考生需要在认真审题和读图的前提下,才能判断出Y 物质是琼脂;有些考生没有审清楚题,误答Y 物质是“S”或淤泥;还有一部分考生答出Y 物质是“凝固剂”,由于凝固剂的概念太宽泛,因此不能得分。大部分考生能够答出选择培养基。本问满分4 分,最终平均分为3.07(含零),总体上考生作答情况理想。
第(2)问考查了学生对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理解及细菌稀释倍数的计算能力。满分为2分,平均分为0.66,作答情况不理想。
第(3)问考查了考生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能力。S 浓度超过某一值时,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S 浓度过高抑制了菌株的生长、有反馈抑制、产物抑制、抑制了酶的活性或酶量减少等因素。有许多考生从失水、渗透压、S 有致死或危害效应等方面去理解,如果从这些方面去理解,S 在低浓度下也有这些效应,但降解量并没有下降。因此这样的答案不得分。本题满分3 分,平均分为0.63,作答情况不理想。
第(4)问考查了学生基本的细菌筛选操作方案。基本步骤是:取样—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每步1 分,共计4 分。部分同学失分的原因是步骤不全或步骤顺序不对,计数方法描述错误。平均分为1.77,作答情况不理想。
第(5)问考查了培养基中应包括的基本成分: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本题考生作答情况良好,一些失分在于考生术语表述不准确,如将碳源和氮源写成含氮有机物或含碳有机物。本题满分2 分,平均分为1.78。
第38 题
在新冠疫情之年,疫苗研制异常重要。本题是动物细胞工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题目,主要通过诱导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抗体的B淋巴细胞,进而制备单细胞悬液,筛选单克隆抗体。试题考查这一制备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及细胞大量增殖方法等知识点,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本题总分15 分,含零/ 除零平均分分别为6.7/7.5,由于第一空和最后一空考生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平均分较低,该题分值分布比例如图6 所示。
图6 理综38 题分值分布图
横轴为分数,纵轴为某得分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
第(1)问是实验前给小鼠注射病毒A 的目的,考查考生对免疫调节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相结合的学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答出“诱导产生分泌抗病毒A 抗体的B 淋巴细胞”,但是一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只有“产生抗体”,还有给出的答案是“为了二次免疫”等,反映出考生不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首要步骤是得到特异的B 淋巴细胞。
第(2)问是以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步骤,参考答案要求考生答出“取材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成单细胞,再用培养液稀释成单细胞悬液”三个方面,大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不全,前后顺序颠倒,语言混乱,显示出实验步骤及语言的组织掌握较差。
第(3)问第1 空,要求答出“选择性培养基”,一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是“含病毒A的培养基”“固体、液体培养基”,这一问课本的原话是选择性培养基,显示出考生对课本不熟悉。第(3)问第2 空,要求答出“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此空难度适中,大部分考生能给出正确答案。第(3)问第3 空,要求答出“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此空问的是基本原理,有一部分考生答成抗体专一阳性检测和克隆化培养,给出的答案是实验步骤方法,而不是筛选原理。这反映出考生不能灵活迁移知识,不能正确区分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原理。
第(4)问,考查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的方法,要求考生答出“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在体外培养”,此题考生理解偏差较大,一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是增加培养液体积,经常更换培养液,想在培养基中添加促进分裂的因子,反映出这一部分考生未能全面考虑单抗的整体制备过程,不理解单抗制备完成以后后续培养的方法。还有一部分考生的答案是“PCR 体外扩增”“给杂交瘤细胞通过转基因工程拼接分裂基因”“体外人工合成”等,反映出这部分考生对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知识的混淆,从而无法给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