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作文点评及升格示例

2020-10-23河北考生

考试与招生 2020年10期
关键词:鲍叔千里马伯乐

>>>河北考生

点评

就文章的立意而言,将鲍叔比作善于识人的千里马,强调伯乐的重要性,应该说是合乎题意的,但是文章在后续的论证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思路能放不能收,导致后文离题太远。文章从鲍叔谈到慧眼识人的伯乐,然后通过联想对比强调慧眼识人的重要性,这没有问题。但接下来由古及今大谈慧眼识人的重要性,就基本脱离了鲍叔这根主线。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做到能放能收,实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再就是思维不周密、逻辑不严谨。如文章在联系当下谈到慧眼识人时,举到了张文宏让共产党员冲上抗疫一线的例子,从逻辑上说,这只能反映出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应有的担当,并不能很好地证明张文宏有识人之明。

最后,语言和书写也是制约得分的重要因素,在此不再详谈。

(文:李凌起)(本文责编:赵宁宁)

升格示例:

千里马更需伯乐赏之

各位同学:

比较鲍叔、齐桓与管仲三人,我更欣赏鲍叔,欣赏他有一双善于识人的伯乐慧眼。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管仲虽有千里马之能,若无鲍叔慧眼识才,他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何来日后的 “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司马迁也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千里马更需伯乐赏之,实在是古今之至理。

千里马更需伯乐赏之,实在是俗世痼疾使然。人性本有其丑陋,世俗有其阴暗。名利心、嫉妒心、势利心、从众心,往往使这个世界少了理解和宽容,于是,“千里马”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便常常会遭世俗的冷眼与排挤,此时若无伯乐相助,恐将终生沉沦。管仲不就是如此吗?当别人嘲笑他自私、懦弱,视他为败军之将时,若无鲍叔慧眼识才,挺身力荐,他的命运只能是或被世人口水淹没,或成桓公刀下之鬼。不妨回思,在历史的夹缝中,有多少才人贤士,他们或佯狂醉歌,或终老林下,虽胸怀超世之才,却只能空负才华,郁郁终生,实在令人扼腕。人性劣根难除,世俗痼疾难医,这世间的“千里马”再多,又怎能少得了鲍叔这样的伯乐相助?

千里马更需伯乐赏之,实在又是千里马本身的特点使然。这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千里马”固然有千里之能,但越有能力,往往越有个性;越有才华,往往也越有弱点,清高孤傲者有之,恃才狂放者有之,偏激乖张者有之,于是他们往往不被世俗之人所理解和包容,因此若无伯乐赏识,他们只能潦倒沉沦。当年管仲也同样表现得与众不同,同样也遭到俗世的排斥,甚至后世仍然对他有非议。试想,若无鲍叔视为知己以待之,竭尽全力以扶之,他怎能有出头之日?想起多少历史上的悲剧,都因少一伯乐而酿成,接舆佯狂,唐寅放浪,圣叹殒命,纵是才高八斗,面对这俗世又能奈何?没有鲍叔这样的伯乐,不知世间悲剧还会增加多少。

鉴往知今,我们这个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如何发现人才、用好人才,除了制度的保障,人的因素也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我们都有鲍叔那样的胸怀和眼光,能够慧眼识人,以包容的态度善待他们,也许这些人中就有管仲那样的“千里马”。

千里马更需伯乐赏之,我们赞赏鲍叔慧眼识人,也愿我们能如鲍叔那样为人才的脱颖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李凌起)

升格心得:

文章保留了原文的题目和基本立意,然后重新进行了构思。首先,从题目入手,思考为什么千里马需要伯乐欣赏,最终确定了两个角度:一是社会和人性的角度,一是人才本身的角度,就此确定了文章论述的主体。然后思考如何开头,笔者为了避免原文的啰唆,决定单刀直入,表明态度,总括原因。接下来,考虑如何展开论述,选择了先分析原因,再结合鲍叔,最后再结合历史的三步法行文,这样一来论述的逻辑更清楚,内容更充实。最后,在结尾时,笔者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让历史服务于现实,于是从如何发现人才的角度,结合现实进行了总结。最后照应题目,收束全文。当然,升格过程中也对语言进行了锤炼,除了在遣词造句上力求更为得体和准确之外,在句式上也争取做到整散结合,使表达更准确、精炼、有力,更有文采。

猜你喜欢

鲍叔千里马伯乐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其实你不是千里马
挑剔的千里马
伯乐传道
车伯乐
爱跳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