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评价
2020-10-23洪娜娇
洪娜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患者常见表现,主要是由于心脏血流灌注减少所致[1],该疾病若不及时加以有效救治,可导致患者心脏功能异常,从而增加其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几率[2]。目前临床常将药物疗法作为治疗上述疾病的首选方案,其中以抗血小板聚集疗法较多见,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均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对比上述两种药物的有效性,我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别实施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7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
实验组38例患者年龄为43-62岁,平均(52.16±2.46)岁,男女分别为22(57.89%)、16(42.11%)例;病程为2-10年,平均(6.36±2.61)年;合并症:12例高血压,4例高血脂;5例糖尿病,3例急性心梗死。
对照组38例患者年龄为45-62岁,平均(52.26±2.52)岁,男女分别为23(60.53%)、15(39.47%)例;病程为2-11年,平均(6.48±2.52)年;合并症:11例高血压,5例高血脂;4例糖尿病,3例急性心梗死。
两组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标准者;(2)舒张压/收缩压≥90mmHg/140mmHg;(3)≥18岁者;(4)对研究知晓者。
排除标准:(1)存在药物过敏史者;(2)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器官功能障碍者;(3)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4)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血栓等常规疗法。
对照组38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指导患者每天口服一次氯吡格雷(每次75mg,国药准字H20123116),连续治疗一个月。
实验组38例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指导患者每天口服2次替格瑞洛(每次90mg,国药准字H20183320),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水平、24h内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有效率[3]: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血压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率下降≥20次/min,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为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率下降≥10次/min,心电图检查提示较治疗前好转50%以上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P<0.05),如表1。
2.2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
实验组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如表2。
2.3 对比两组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h内ST段压低次数
实验组治疗后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h内ST段压低次数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如表3。
2.4 对比两组LVEF、SV
实验组治疗后SV、LVEF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如表4。
2.5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7.79%)(P<0.05),如表5。
3 讨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以气短、心悸、胸闷、胸痛等为主,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可引发心力衰竭,故及时加以救治至关重要[4],目前临床治疗上述疾病以改善血供及确保心肌营养为主[5],其中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药物较为常见。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表2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s)
表2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8 38治疗前97.24±5.65 97.16±5.61 0.286 0.775治疗后75.26±3.72 80.32±5.12 4.929 0.000治疗前159.24±7.75 159.29±7.69 0.028 0.978治疗后115.24±6.26 126.24±6.32 7.623 0.000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表3 对比两组24h内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s)
表3 对比两组24h内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8 38治疗前7.10±2.52 7.16±2.49 0.104 0.917治疗后1.35±0.49 3.25±1.08 9.876 0.000治疗前51.24±8.36 51.29±8.42 0.026 0.979治疗后15.24±4.26 24.36±6.41 7.305 0.000 24h内ST段压低次数(次) ST段压低持续时间(min)
表4 对比两组LVEF、SV(±s)
表4 对比两组LVEF、SV(±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8 38治疗前53.24±2.78 53.19±2.80 0.078 0.938治疗后69.38±6.36 65.28±6.02 2.886 0.005治疗前44.36±5.74 44.40±5.69 0.031 0.976治疗后55.44±4.42 50.39±4.29 5.054 0.000 SV(mL) LVEF(%)
表5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均属于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其中氯吡格雷经口服后可直接参与肠肝循环,经肝细胞催化可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从而有效抑制ADP结合血小板受体,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但上述药物起效时间较长,且长期服用易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难保证;而替格瑞洛属于新型血小板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药物起效时间短,可快速被人体吸收,且不需要经肝脏激活,能有效阻止血小板活化及中断血小板信号传导,并能抑制新血凝块形成,同时,上述药物经粪便排泄,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影响,安全性更高。
为对比上述两种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别实施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6.32%),且治疗后血压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提示替格瑞洛的疗效较氯吡格雷更高,更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对控制病情进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数据显示,实验组治疗后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h内ST段压低次数较对照组明显更少,且治疗后SV、LVEF较对照组明显更高,提示替格瑞洛的疗效更佳,更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此外,数据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17.79%),亦提示替格瑞洛的安全性较氯吡格雷更高,从而有助于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另外,孙攀兴[6]详细对比了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通过研究其认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疗效更佳,该结论和本研究相似。
综上所得,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替格瑞洛的疗效较氯吡格雷更佳,更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