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2020-10-22凌广红
凌广红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较为稚嫩,数学逻辑思维尚未成型,对数学学习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无法准确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数学图形、掌握数学公式、提高简单的几何解题能力不可忽视的素质,更是为了上初中学好复杂的几何不可缺少的环节。下文将重点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动手中发展思维
小学生年龄教小,抽象思维不够成熟,对数学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概念无法进行直观的理解,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个问题,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更好理解的、较为直观形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加法和减法,对加法和减法没有直观的概念,无法理解象征加法意义的“合”,也无法理解象征减法意义的“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合与分”,切实明白加法合、减法分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教学道具——七巧板,让学生将七巧板进行拆与分,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个七巧板一共有几块?拿走一块还剩下几块?是合还是分呢?加上一块是几块呢?又是合还是分呢?”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渐感受到“合与分”的概念意义,从而进一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概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稳定性不强,对四周事物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潜能。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教育界中,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做出更新转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堂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除法”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开始可能无法理解除法的概念,这时教师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除法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多媒体上放映“孙悟空分桃子”的视频动画,动画中孙悟空手里有8个桃子,身边有4个小猴,那么平均分,每个小猴能分到多少桃子呢?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动画非常感兴趣,运用孙悟空的动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变为更加直观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为往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设定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能够促进想象力的发挥,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卖家,一部分学生扮演买家,粉笔代替商品,要求卖家说明条件:“一件物品两块钱,请问您要买几根呢?”扮演买家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我买5根,算法是2×5=10,一共10块钱。”用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進行授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结束语
小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非常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思想习惯。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注重数学知识内容、基础概念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往后的数学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开展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生涯做好铺垫,打下坚实基础。只要教师认真地学习和努力贯彻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理念,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大胆地创新,并给小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这些活泼可爱的学生自觉地想、去说、去做,就一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