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与初中英语的衔接方法

2020-10-22董青肖含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阶段内容小学生

董青 肖含

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是小学英语的一大学习目标。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延续,相比前者内容和要求又加深许多。所以,许多学生进入初中,突然就觉得英语难学了,难以适应。为此,小学高段教师就要为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做好准备,增强学生对英语这一语言的感受,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相同点入手自然衔接

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不外乎听、说、读、写;教学目标也是一致的,只不过知识的深度和要求不同。小学英语注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校当前使用的是沪教版牛津英语教材,其突出特点是单元围绕模块主题展开,不同年级的模块还会重复出现同一主题,但是内容不同,给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同时,这种设计突出了重复、循环、发展、提高的教学轨迹,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发展规律。每个模块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得学生在教学中通过听、读、演等手段,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为初中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实际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首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听(Listening)。听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小学生接触英语、感知英语、学习英语和吸收英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更多听的机会,多听日常用语和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外语。说(Speaking)是在听的基础上学生自然的表达,听得多了也就会说了,小学英语句型简单,模块主题突出,情景感强,小学生很容易产生“说”的欲望。演(Acting)是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又有极强表现欲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英语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在演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说的单词或句子,学生有极强的探索欲望。通过听、说、演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敢说、愿说、乐说到会说,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差别入手有针对性衔接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差别较大,前者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者就进入到语言学习的实际应用阶段,涉及到语法以及句型结构等复杂内容。小学阶段的单词量少、句型简单,旨在让学生感性接触英语,初步认识英语,建立起英语学习的兴趣。而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任务就加重很多。如以听为例,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听懂简短的语句或语段,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关键生词或词组的语义。这些差别使得刚进入初中的一些学生难以适应。所以,小学阶段尤其是进入高年级阶段,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多让学生听一些篇幅略长的有意思的场景对话、生活片段等,逐步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顺利适应初中阶段。

小初衔接的实施策略

不管是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同点出发还是从不同点出发,拓展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增加小学生的学习深度,都需要遵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切不可盲目增加,破坏他们的学习热情。具体衔接策略如下。

从内容上自然衔接 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合理地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特别是进入高年级,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适当给学生渗透七年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即便暫时不给学生增加学习内容,也等同于提前让学生做了思想准备。

有意识衔接教学方法 相比于初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更加寓教于乐,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看视频、做游戏、进行角色扮演等。对于初一的新生,教师要尽量多使用小学的教学方法,给他们一个缓冲期,让他们能够顺利适应。同时,将中学的教学方法逐步渗入进来,在保持学生学习乐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加快学习进度,成功实现衔接。

注重学生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生英语的学习还多依赖于直觉感官,缺少深入分析思考。进入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听说应用能力的要求都提高了很多,学生一下不容易适应。所以,进入小学高年级学段,英语教师就要在学生模仿背诵的基础上给学生加一些理解应用,让学生从机械模仿转向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是最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首先,预习要有具体的预习内容,教师给学生制定预习卡,让学生通过听读课文、单词,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重要句型,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词。其次,积极回答问题是课堂认真听讲的重要体现。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马上追问其他学生刚才这个同学怎么回答的,说了什么,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最后,课后及时总结复习。每节课上完后,教师给学生一张复习卡,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找出教学的重点,检查自己的错题并分析总结,杜绝以后再出类似错误。

注重评价的转换衔接 小学阶段的评价以激励肯定为主,而初中阶段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批评指正。进入小学高年级,教师在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要积极指出他们的不足,督促他们不断成长,使其在升入初中后能更自然和谐地适应新的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阶段内容小学生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我是小学生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