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探究

2020-10-22张飞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差异

张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差异化教学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差异化教学源自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就是针对学生在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施教,以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体育差异化教学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进行了一定探究。

提升差异化教学技能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育,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特质、体育爱好等,以便于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差异化教学技能,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一锅端”的教育弊端,了解学生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方式,从不同的学生身上挖掘不同体育特质的技能。提升教师的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技能需要做到:第一,要求教师深入解读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内涵,在接受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不足,发挥优势。第二,教师要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反思教学中的长处和欠缺。第三,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激发兴趣,关注诉求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样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起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消除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举办团体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加集体意识和荣誉感,让体育竞技的快乐驱走心理障碍。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付出愛心、关心、耐心和责任心,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最终目标。尊重学生的实际诉求,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中温情的阳光。比如,有的女同学上体育课恰遇经期,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教师就要给予恰当的照顾,让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使她们对体育课不再会有恐惧感。

依据差异性分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体育的教学任务是充分运用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传播体育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感受体育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并结合差异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比如,为了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测试完成后,从表格上就基本掌握了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爱好、心理素质、生活习惯、作息习惯等。据此就可以对学生做出准确的分类:身体素质较好但心理素质较弱的为一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很好的为一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较差的为一类。教师根据不同的种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受到一份尊重,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差异化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采用分组练习,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共同学习,相互帮助,提升体育综合技能。比如,在教授羽毛球的时候,可以先将羽毛球的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之后,就可以带他们去开展比赛活动了。但是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较差,一时不能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的讲解,并带领他们观察其他学生比赛。直到他们掌握了要领之后,再让他们参与比赛。

评估差异化,掌握真实成绩

体育考试成绩是学生体育能力的体现。在体育差异化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估也要体现差异化。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类别的学生状况建立不同的评估标准,实现体育成绩评估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的真实成绩,不同时期体育项目成绩的变化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体育训练,实现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差异化的体育成绩评价系统中,教师还要关注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因为他们拥有更多在一起学习的时间,有时比老师更加了解同学,因此同学之间的评价更准确、更公正,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评价能够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共同学习,从而提升体育差异化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也需要作出多方面的调整。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增强差异化教学的技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圆满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差异
相似与差异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锻炼
新发现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