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国际联盟发展研究

2020-10-22郭涟涟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郭涟涟

摘要: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大学国际联盟是大学间开展国际合作的趋势。本文对大学国际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大学国际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应包含五大要素:清晰、明确和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内部运作机制;丰富、灵活的合作手段;提高高校集群的内涵发展水平;联盟内高校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大学国际联盟;高等教育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中,成立大学国际联盟已成为大学之间国际合作不可避免的趋势。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大学以更开放的姿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大学国际联盟是指由不同国家和地区多所大学共同组成,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互利互惠,为解决国家、地区和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成立的松散型联合体。大学国际联盟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特点。如何构建大学国际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联盟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大学国际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应包含以下要素。

明确战略发展目标

大学国际联盟要有清晰、明确和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这是实现大学国际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学国际联盟必须以目标为导向,联盟的所有行动都应围绕该目标进行。2019年1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全球首个“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在成立之初就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联盟的成立旨在为国际教育现代化贡献新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优势的世界知名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學研究、学术创新、政策与规则制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领跑者”。由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瑞典隆德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和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斯大学等5所欧洲大学合作创立的欧洲大学全球健康联盟,旨在整合欧洲优质的教学和科研资源解决单凭一所大学之力无法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建立完善组织管理运行体系

大学联盟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内部运作机制,这是实现大学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大学国际联盟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应包括决策、管理和运行三大体系。决策层由各大学校长、学术界专家等组成,每年至少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决定联盟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大决策性问题。管理层由各大学校领导、高层管理人员等组成,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委员会会议等,落实、监督和管理联盟的运行。运作层由联盟内各个具体的合作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组成,通过日常的工作会议等落实开展联盟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活动。联盟应订立清晰、详尽的章程,规定其内部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明确联盟内各单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合作手段灵活有效

大学国际联盟要采用丰富、灵活的合作手段,这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国际联盟的创设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向流动,大学要以开放而融合的姿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的实质性合作,充分发挥集群效益,促进协同创新,才能更好地达成联盟目标。美国常春藤联盟在各校之间采取交叉注册、联合图书馆、出版社合作、专业发展活动、研讨会、校园间在线课程共享以及联合采购等诸多合作手段。“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通过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邀请沿线国家杰出科学家来华工作、开办先进适用技术、科技管理与政策培训班等方式,创造有效地协同合作机制,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科技共同体”。

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联盟内高校应提高其内涵发展水平,这是大学国际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大学的内涵发展水平,包括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力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联盟内的大学要输出高水平的人才,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建立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不断提升其社会竞争力、学术竞争力和创新影响力,才能使联盟的发展焕发生机活力。

特色并存,优势互补

要实现大学国际联盟可持续发展,联盟内的高校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关系。国际化不代表全球同一化、标准化,不代表去除文化差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求同存异,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注重优势互补、特色并存、强强联合。中国高校在创设或加入大学国际联盟时,应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在合作共赢当中保持中国特色,争取中国话语权,提升中国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岩松.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大学国际联盟的产生及其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李威,陈光德. 中外大学联盟的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基于社会联盟理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1(11).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