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社区资源 打造融合幼教

2020-10-22秦群英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区融合幼儿园

秦群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以社区的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成立“课程游戏化资料库”“家长志愿者协会”“一米阳光爱心智囊团”助力于游戏化教学,掌握社区脉动,积极社区互动,让家园之间的联系更为主动、频繁和有效,为融合乐园的构成和创新提供前进的力量。本课题以家园社区的伙伴关系为桥梁,以融合文化为背景,在课程游戏化的引领下三位一体合力形成幼儿的融合乐园。

挖掘自然资源,打造融合环境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笔者幼儿园在社区之内,依托社区,同时也成了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园可以享用社区内的资源,同时为社区居民做好教育孩子的义务服务专业指导。由此,社区内所有设施、设备、产业园、特色工农业项目基地、特色公司等都成为幼儿园的拓展基地,为幼儿游戏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环境。

南师大教授虞永平认为: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那么,怎样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我园旨在通过融合乐园建设与社区教育的切合点,充分挖掘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探索出多元融合课程模式,全面提升保教水平和质量;通过课程游戏化建设,发展幼儿观察、探索、表现等多种技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儿童;通过参与研究,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以研促发展,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我园是典型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是新城拓展的产物,园内的大多数家长高素质、高学历,热情助人、愿意分享。这成为了幼儿园所独有的特色资源。社区的各类公共设施,如草坪、足球场、市民广场、碧水池、龙信别墅区、会所等。社区的配套设备,如老年公寓、居委会、诊所、超市等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课程,成为孩子参观学习、观察实践、操作探索的游戏场。社区人员来自全国,也有引进的高端人才,我们选用了就近的社区设施来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使幼儿置身其中,积极主动地参观探究,尽情拥抱自然,亲近社会,走向更广阔天地,感受与园内生活截然不同的快乐体验。同时,我园邀请社区有经验的业主成为课程研发的志愿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

整合多元资源,锻造融合课程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相互融合,融合创新,打破孤立,在传承中连接,与多元素的合作演化为常态。积极开展融合文化区域游戏活动,在游戏环境的科学设置、游戏材料的适宜提供、游戏观察的有效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课题研究提升内涵,园所文化日益彰显,师幼朝向幸福完整追梦前行。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渗透式领域课程》《田野课程》的课程理念,因地制宜地创设户外综合游戏。二楼、三楼的天台打造成绿荫足球场,开设各年龄段的足球游戏,唤醒孩子内心足球运动的种子。园内廊道也是精心创设,有交往类游戏,提供柜子和各种游戏材料,材料只作类别分类摆放,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变化结构,随时交互材料、尽情用可以无限发挥想象力的原始材料作替代物开展游戏。有探索类游戏,提供丰富的探索和操作的材料,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勇于挑战。

建设专用活动室提供幼儿动手做、自由搭、自由活动。阅读吧安静明亮。三个楼层廊道创设社交游戏,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空间,创意艺术画廊,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作品的天地。

孩子们在融合小镇,通过角色体验,让小小梦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户外角色游戏区也是项目丰富,我们将教室拓展到园外。从“尝试设置平行班游戏区——大带小混龄游戏——全园联合游戏”,从“班级小主题游戏——年段特色体验游戏——资源共享游戏场”,有效开展游戏体验实践活动,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展课程游戏。

每当节日来临,幼儿园便邀请家长一起来园活动,参与幼儿游戏,感受融合课程带来的快乐和收获,让家长们从认识和行动上参与融合课程研发,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积极带领孩子共同参与探索和研究。我们还把幼儿园的活动向社区延伸,联合老年公寓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课程,开展老少联谊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小小足球队、社区环保队等,把融合课程开到社区,让周围的居民直观地感受融合课程的魅力。既拓展了幼儿游戏空间,又将幼儿园的先进理念向社区传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实施进展情况,科学合理地统筹活动时间,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真正玩起来、动起来。

建立社区资源库 从家长入手,通过了解社区成员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参与程度等多方面的情况,形成较系统的社区成员资料库。从实际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并按各成员特长分组,形成各具优势的团队网络,建构一个真正能为幼儿教育服务的“社区资源”。

融合主题活动日 整合社区、家长资源、组建家长和社区义工助教团队,定期来园参与“讲坛”“书会”“创意秀 ”,建立家、园、社区携手网络。“一日一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便于家长与学校沟通。“一周一聚”交流游戏进展方向,实现双方紧密配合。“一月一议”:建立家园工作室。每月围绕一个重点项目、开展课程游戏化活动。此外联合居委会、关注游戏相关低结构材料的收集,设立百宝箱,建立课程游戏化资源库,源源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游戏材料。

科学安排活動内容 有效利用游戏室和各活动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天天有安排:各班根据游戏活动轮流表,进入各游戏区活动;周周有混龄: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全园联合游戏,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主布置游戏场地,自由创造游戏玩法;月月有节日: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与融合文化相关的各项幼儿实践活动。

合理利用教学材料 借助绘本、图片、影像、实验器材、模拟场景等,设置与融合文化相对应的主题阅读吧、图片展示墙、视频播放角,让幼儿自由徜徉于书海之中,身临其境于游戏体验,自主探索于科学世界,从而更直观形象地获取相关经验。同时,注重各乐园之间的有机互动,开拓游戏空间,发展游戏情节……在积极有效的互动中,引导幼儿充分体验交往创造的快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汇聚社区平台,增强融合力度

多元融合、和合相容,拓展空间、和合共生,在家、园、社区一体化理念的引导下,以社区空间为教室,以社区人士为老师,让幼儿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探索中生活、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游戏,感受多元融合的魅力。

《萨拉曼卡宣言》中写道: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区域提供所有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做到有耐心、爱心、包容心,引导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群体,让正常孩子从小就学会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学会合作、懂得照顾、接受差异,当孩子步入社会,便更能以平常心应对不同的人和事。

触觉感知 由家、园、社区共同组成的爱心智囊团。陪伴特殊孩子,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有感统教育的助力相伴。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新内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社会就是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运动训练 提供一些感统训练材料,为特殊孩子提供方便,训练场就是“儿童健身房”,成立志愿协会,使家长们更加理解融合教育,以家长助教、安全助理、活动助手、义工服务等形式参与管理志愿活动。

校园最美的风景线是由孩子来描绘的,每个孩子就是这多彩风景中最亮丽、最独特的那一抹颜色。我园策划组织亮点活动,让孩子栖居充满自然和谐的天地,置身于真实而鲜活的教育场景中,感受浓厚的江风海韵,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感悟绚丽斑斓的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龙信幼儿园)

猜你喜欢

社区融合幼儿园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爱“上”幼儿园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