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尝试应用
2020-10-22杨荣
杨荣
摘要:新课程思想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若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任务意识就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实践性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低年级学生任务意识是否得到培养,受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方面的制约。
关键词:意识;任务意识;策略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1-0293-01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意识或潜意识来支配的。有强烈的内在意识引领。比如:一个老师想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他便会绞尽脑汁地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组织活动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因。”教育教学中,只有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真实的教育,有效的教学。
为了初步测试“任务”意识的作用,我安排了几组实验,它们分别是体育课任务、升旗仪式任务、生字学习任务。具体操作如下:
1.体育课任务
设立三组学生,他们在年龄构成、性别比例构成、家庭教育背景、班级纪律训练等方面无差异性区别。设自然组、变量组1、变量组2。
任务意识在学生体育活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恰当的任务布置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获得成就感。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从活动中学到的技能,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活动期间,运动型的学生要给他设定层次更高的活动,活动才能激发他参与的热情;运动能力一般或比较笨拙的学生要善于开发其“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选择能力范围内,又高于学生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的任务。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否则会挫伤他对活动探索的积极性,失去参与活动的动力。
2.升旗仪式任务
组织好升旗仪式,学生可以有条理地规划一周的学习。但对于低年级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对国旗下讲话内容并不一定能耐心听个明白。为探究这一现象,特组织设计如下任务实验
根据观察与记录结果可知,在升旗仪式中,适当的任务要求比简单枯燥的“站直”、“保持安静”、“认真听”等指令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给学生适时的鼓励。任何事情要想起作用,外因一定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所以,笔者常这样鼓励学生:“你的站姿真笔直!”、“你的眼睛一直盯着主席台,你一定听得很仔细!”赞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行为,鼓励调动学生的内在的努力,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内在成就感。学生努力以后获得老师的肯定,学生就会有成就感、成就效应。持之以恒就会變成内驱力。
3.生字学习任务
所选生字为“清”、“美”、“去”“舟”,选一年级学生共40人,所选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等它因素均相当。观察及记录如下:
通过设计观察,不难发现,适当的任务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结合适当的组织策略及激励措施,能够达到很好的促进学习,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其间,激励措施亦即肯定表扬的话语,让学生有情感上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习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面对的是智商、情商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引导他们建构的知识有的是有趣的,然而大部分是有用而非有趣的,甚至是枯燥乏味的,由此可见,激励措施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任务意识是笔者在教学中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知识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尝试。我们所处的社会信息日新月异,在不久的将来,学校教育将很大程度转变成学习方法的学习,在确保掌握基本技能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能力逐渐成为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