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
2020-10-22丁馨
[摘要]从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国际化提升的经验与启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素质的主要内容三方面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中国际化定位认知有待明晰、国际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国际化专业技能有待加强和国际化沟通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应完善顶层设计、深化国际合作办学、对接国际化企业、创设多元学习氛围。
[关键词]教师国际化;“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丁馨(1983-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江苏省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高职院外语教师国际化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19SWC-029)和常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院2016年度重点课题“常州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课题编号:CDGZ2016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1-0074-06
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深入,这就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人才国际化培养摆到了我国教育全局性、战略性发展的重要位置,足见其重要性。教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引导者,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参与未来竞争的核心要素,教师的国际化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已经迫在眉睫。建设一支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语言、精通国际化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化发展,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应对全球化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国际化提升的经验与启示
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教师的国际化培养由来已久,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在教师国际化能力建设方面积累了成功和成熟的经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法案、倡议的方式确保师资的国际化法律地位。美国国会早在1946年就通过了《富布莱特法案》,积极拓展教师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欧洲,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出倡议,提出了《教育国际化能力——培养国际化师资》蓝皮书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亚洲,新加坡和日本两国的师资国际化法案体系的确立也较早,国际化建设得益于师资国際化的定位。第二,引进和流通国外优秀师资。美国高校自构建之时起,就创造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来广泛吸引国外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或短期培训,以此来优化教学团队内部结构。例如,哈佛大学设有专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吸引全世界的访问学者,助力高校教师国际化素质的发展。第三,培养教师自我国际化能力。世界一流大学积极搭建平台,以项目合作、项目资助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跨国合作,同时开展多主题、精细化、开放性的专题研讨,增加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体验。因此,以国际化为导向的师资培养是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石。
(二)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在沿线65个国家实现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沟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主要内容。无论哪一方面的建设,都需要具备国际化理念、知识结构、跨文化经验以及国际化视野的教师来设计、实施、完善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极其重要也是最为能动的因素。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国际化人才,高职国际化师资则成为一种必然需求,是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为相关专业和语言的优势,教师们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存在国际化意识薄弱、国际化教学能力不足、国际化知识储备不足等现实问题,延缓了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的进程。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将对教育资源的输送、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互惠、“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素质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学校建设的关键所在,将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类型。没有国际化师资团队,“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效应不可能充分发挥。为了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略,“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素质的要求是多层面和立体的。一方面,专业素质要求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国际化必需的硬件条件,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始终保持与专业发展方向、趋势和前沿信息的同步。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多门外语,增强国际适应能力,能够较好地从事专业领域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对异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等方面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要求强。一要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够以全球化的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二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国际交往中有效地学习和应用;三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挑战精神,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式和环境,能够经得住多元文化的冲击。
二、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眼界、高品格、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但目前人才培养质量不容乐观,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国际化发展程度。未来教师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学群体,更是国际学界的重要参与者。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现状,有以下特征:
(一)教师国际化定位认知有待明晰
目前,由于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以及办学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在制度化推进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师国际化发展的定位和认知并不清晰,从而产生很多弊病,出现追赶潮流、面子工程或者无序竞争的现象。雷同化的人才培养、雷同化的产业教育和雷同化的模式教育使得有些高职院校陷入了过于“雷同化”培养的发展困境中。这些高职院校更多地关注项目投资和项目合作,没有将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即使在有限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中也只是接受和完成规定性任务,缺乏充足的机会与院校“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合作对象进行紧密互动,无法形成沿线国家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要求,国际化认知能力的欠缺从源头上延缓了高职院校整体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进度。“认知一新,遍地黄金”,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国际化发展的培养,对教师国际化认知有较为科学清晰的定位,将国际化“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两手抓,将国际化外向表征向内涵建设转变,实现“一带一路”建设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从对外角度来看,教师的对外教学经验匮乏。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我国将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一定比例的奖学金名额用于职业教育的学生。由此可见,将会有更多的留学生来我国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与交流,且沿线各国的招生数量还会不断扩大。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缺少对外沟通与交流的机会,缺乏对外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文化等方面缺乏创新,致使教师在对外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自信。从对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基础教学水平有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往往只是完成平时常规的基本教学工作,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适应能力、国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与国际化建设需求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
(三)教师国际化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双师型”专业素质缺乏是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校的专业教师,虽然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能力,但大多缺乏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机会,实践经历、实操技能的缺乏导致专业教师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难以达到国家相关技能考核的要求,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另外,由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各国多维度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教师如何紧随“一带一路”沿线产业的变化和发展,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实现动态性和超前性的国际化探索,综合运用高精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进行专业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值得重视。例如,在国际商贸领域,既要通晓外贸政策、商務惯例,又要具备国际业务拓展和商务谈判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各国宗教习惯、民俗礼仪和法律体系等。这些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领域的综合能力方面更需要教师用个人实力去积极接受挑战。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专业技能情况来看,与现实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无疑也增加了“一带一路”人才供给侧的难度。
(四)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和40多种官方语言,“一带一路”的建设实施离不开外语类人才的铺路架桥,语言精通是畅通“互联互通”环节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外语能力的提升,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新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可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外语人才培养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侧重于课本知识或相关外语等级证书考试,语言实践类项目安排较少,“一带一路”建设所要求的相关专业外语知识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外语+X”人才培养力度明显不足。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小语种国家,而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教师语言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为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充分调整好状态,通过专业性的基础知识学习,实现对目标国语言的双向学习和沟通,掌握合作伙伴有关政策法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等领域的知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路径
从上述发展要求和现状分析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应该是多维、立体和全方位的,需要拓展多种教师国际化培育路径,加强教师国际化制度保障,深化国际化办学和交流,搭建国际化学习平台,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实现科学协调发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为教师国际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教师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世界一流大学师资国际化的培养都是通过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通力合作,联动发力,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教师国际化培养的。从政府层面来看,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坚强有力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师国际化发展现状,研究出台相关教师培养政策;教育部门应结合相关规定,落实“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培养的具体任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多向高职教育倾斜,提供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创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深入了解各高职院校办学情况,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完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提升区域内教师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从学校层面来看,高职院校亟须变革传统观念,精准确立国际标杆,将教师国际化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之中;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国际化办学管理部门,负责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运行和考核;构建自上而下的领导体系,引导教师加强对国际化内涵的理解,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师资国际化培训项目。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并在交流补贴、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大胆创新,以此来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不断夯实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
世界一流高校师资国际化培养成功的经验表明,拓宽国际化学习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办学都是推动高素质师资队伍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的渠道之一就是加快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国际化步伐,深化与沿线国家间的交流与办学,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国际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专业技术的教师。
首先,拓宽国际化学习平台,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化交流。高职教师国际化发展要从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和教师需求出发,鼓励高职院校教师走出国门,实现在国际平台上的交流与互动。有针对性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际知名高校研修,时间可以为3个月、6个月、1年或以上,被选派的教师带着国际化项目和课题去交流研讨,学习国际上先进的专业技术、教学管理理念、人文素养培育等。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项目也应包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境外有关项目研发、技术开发、学术交流等国际性教育交流会议,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等能力的國际化提升。
其次,深化国际化合作办学,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不能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对外往来事务上,还需要实现在国际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对内”和“对外”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师资的引进力度。外籍专家、学者的加入,能极大地优化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围绕专业要求和教学需要,设立中外教师合作研究所,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政策分析和智库预测;有效汲取发达国家管理合作经验,开展校际国际化创新、国际化模式、国际化管理的职业教育新态势。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的执行力。确立中外教师常态化教学交流与实践分享机制,通过开展中外教师“大讲堂”“工作坊”等多元化的研讨活动,分析与完善国际化课程内容体系,切磋与展示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在教育方向、教学管理和授课内容方面的全面合作。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完善与世界知名高校的长期合作机制,对于“走出去”的教师要求其回来继续服务本单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得教师始终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的良性发展。
(三)对接国际化企业,提升教师国际化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按照“能力提升、优化结构、深化内涵”的总体要求,坚持“国际化+专业化”“请进来+送出去”两个结合,加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师的国际化专业能力培养力度。第一,加深与外派企业的项目合作。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寻求职业院校与国际化企业的合作,共建教师培育基地。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设立分支机构和下属单位,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密切关注外派企业的最新动向,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安排教师进入培育基地接受培训或挂职锻炼。同时,加大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力度,助力教师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企业项目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实践相结合,体验每个流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项目研发到成果的转化。第二,加强国际化“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与传统的教学团队不同,国际化教学团队培养基于“外籍专家+企业专家+学校教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团队的国际化、本土化和多样化特点,不仅能补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短板,还能通过三方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在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际化教学团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术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培育、跨文化能力的提升等多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形成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国际竞争力的可行性发展规划,切实把国际化深度发展融合到教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工作中。
(四)创设多元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教师国际化发展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语言能力的局限性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紧迫性,需要为教师创设国际化、多元化的校园各项实践活动来延伸、补充和加强,主要包括增加语言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开展多形式的语言文化活动,以发挥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者是按照“一带一路”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拓展与沿线各国开发的语言互通课程,聘请外语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化教学,鼓励教师报考外语等级证书。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开展自主学习与研讨,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提高语言文化的内在动力,通过内化、自建、实践三个过程来提升语言技能。同时,多形式的语言文化活动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一个宽广的学习交流平台。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跨文化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探索国际化的校园建设,积极发挥多元化文化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校宣传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等要通过开展俱乐部、文化节、外语讲演比赛、跨文化交际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培养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意识,通过校园内多层次、多渠道的语言文化活动,为教师指引国际化发展方向,有效激发教师提高自身语言文化的热情,提高语言文化类教学的效果。此外,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学校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教师也要学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深切感受中外文化交融与碰撞带来的火花,并从本土文化视角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国际交往与应变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教师的国际化发展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乎高职教育能否发挥国际效应,关乎高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家和区域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调整专业布局,深化国际合作办学,进行重点专业国际化建设,创新开发课程,提升院校的国际竞争力。所有的这些更新、调整和变革都终将落在教师的国际化发展上。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国际视野、外语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家国情怀等方面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水平和发展方向。目前,尽管高职院校实施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但总体来说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各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与境内外高校建立交流机制,支持教师继续深造;对接国际化企业,鼓励教师参与项目技术开发,定期选派教师到校企培育基地挂职锻炼;创设良好的国际化校园氛围,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曹晶晶.“一带一路”视野下高职人才培养支撑与转型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9):17-24.
[2]关心,崔素娟.经验梳理与国内启示: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师资国际化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32-34.
[3]孙航.“四位一体”的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4-178.
[4]唐现文,吉文林.新时期高职教育国际化:形势、对策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9(7):44-51.
[5]朱赛荣,匡瑛.“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8(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