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瓶颈与路径

2020-10-22薄爱敬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在国际化办学中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缓慢、特色专业品牌建设缺乏规划、国际化办学师资匮乏、国际化办学交流平台单一的瓶颈。要实现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高效开展,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办学保障、拓展服务功能。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轨道交通;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薄爱敬(1966- ),女,河北石家庄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5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服务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2400410025)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国际化办学吸引力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JG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1-0062-05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以及高铁行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当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程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突出国际化办学的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探寻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化办学的多维路径,已成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的新机遇

(一)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背景下,我国高铁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整体技术、集成体系领跑世界的辉煌成就。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新建各类轨道交通线3万公里,相应地需要新招收轨道交通职工120万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与我国洽谈修建的铁路总里程也超过16000公里,包括司机、技术人员和乘务员等,将出现30万人的人才缺口。由此,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提出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新部署。政策利好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抓住职业教育大变革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的合作办学,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肩负新时代铁路卓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服务使命的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也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的新挑战

(一)轨道交通技术不断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复杂地质气候条件催生的高速铁路多类型技术适应性改造需求,长距离、高密度、不同速度等级共线跨线运行的运营技术需求,高综合性系统集成产生的多层次集成技术转化需求,都需要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切实培养一批具有“安全优质、兴路强国”铁路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次,对教师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铁乃国之重器,与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登月工程、超级计算机、北斗系统一起,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而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智能型动车组研用升级、运维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急需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引进行业权威作为专业建设领军人物,培养一批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及技术能手,使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成为新技术转化与推广的主导者,教师成为新技术研发与转化的参与者,课程成为新技术迁移与传播的承载者。最后,对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高铁要继续领航世界、走向国际,必须突破自身国际化人才严重不足的瓶颈。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正面临本土技术管理人才极度匮乏的尴尬局面。这要求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引进培养一批国际化师资,建立国际化教学资源体系,以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境外服务能力。

(二)多重发展机遇叠加带来更大的挑战

随着产业的加速转型升级,对未来职业岗位结构、技术技能素养和跨文化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知国际化标准和规则已经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这使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随着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多样化生源走进校园,需要面向不同的生源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外,随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名单的公示,需要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些都对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瓶颈

(一)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缓慢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由人工转化为智能,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越来越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新科技产业革命的新需求。这首先体现在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缓慢上,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缓慢又导致相应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岗位的融合度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必须下大力气调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具体人才需求,及时跟进并科学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特色专业品牌建设缺乏规划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具有與行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的特性,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跨行业特征明显。但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却长期处于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态势,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也往往是各院校独立进行,尚未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导致专业建设重复率较高、针对性较弱,培养的学生专业素养不高、专业技术不过硬,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树立起品牌形象。下一步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仍需要做好特色专业品牌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面下功夫,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等,以获得行业和受教育者的广泛认同,充分提升院校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三)国际化办学师资匮乏

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目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双师团队”梯队建设不够完善,既缺乏具有海外工作背景、专业知识广博、英语沟通水平较高的理论课专任教师,又缺乏能胜任双语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高质量的国际化办学师资匮乏,导致具体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难以高质量完成。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培训机制,在专业技术课程的特色双语教学方面下大力气,以满足海外办学的具体需求,打牢国际化办学的师资基础。

(四)国际化办学交流平台单一

目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交流平台尚不成熟,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对接不够,对多层次交流和合作项目的支撑也不够。而且,国际化办学交流平台不仅建设力度严重不足,建设形式也比较单一。现有的平台内容多是对国际化交流成果的简单展示,缺乏合作办学平台、升学立交平台等多样化形式,不利于国际化办学的规范、高效发展。

四、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路径

(一)转变办学理念,加快国际化进程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从国际化发展的新思路和职业教育体系国际秩序重构的战略高度调整总体布局,制定行动纲领,树立国际化办学的新理念,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等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动对接“世界一流”标准,接轨国际互认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由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课程、教学、学习转变为渗透国际化维度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提升掌握“全球能力”的技术技能与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上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经验,重新规划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流程,积极尝试探索保障支撑机制,助推国际化办学进程。

(二)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人才质量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办学新理念,树立面向国际市场的职教发展新思路,拓展国际化办学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质量+标准”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全国铁道行指委委员和铁道机车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的优势,与英国国家铁路技能研究院、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俄罗斯交通大学、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境外教科研院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开展深度的办学合作,在借鉴发达国家能力本位人才培养体系、人才选拔职业素质标准和职业资格等级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体现中国高铁技术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具体以高铁专业群为核心,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多语种专业教学标准、多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增强跨境产教协同能力,努力成为中国高铁企业“走出去”的协同者,努力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供给的实效性。

2.以“专业+语言”彰显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只有按照国际化人才标准培养具有过硬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才能提升自身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以具有国际化专业水准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英语语言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使其形成复合型知识体系,具备一流的国际化专业素养,支撑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有的人才培养的竞争,彰显我国轨道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3.以“学校+企业”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体。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与走出国境的企业实现联合,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要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培训体系建设、双语教材编写、骨干员工来华留学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培养企业在境外所需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在海外建设“詹天佑工坊”“鲁班工坊”的形式,将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输出海外。具体实施时,既可以双方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并选派当地教师来我国进修学习,还可以邀请高职院校教师赴企业所属地开展属地化培训,以全面提升本土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决策咨询能力,真正形成企业和学校的命运共同体。

4.以“技能+特色”优化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留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评价指标。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职专业教师作为留学生的专业导师,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选择业内口碑好、职业道德素养高、从事专业时间长、专业技能过硬、具备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指导能力的企业员工和技能大师作为留学生的企业导师,指导他们的实习实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针对留学生进行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教学,如为留学生开设武术、书法、太极拳、茶艺等多样化的中国文化选修课程,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立体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从而实现对留学生的高质量培养。

(三)优化办学保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1.构建多元协同机制。要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多位一体、多元协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在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如给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职院校专项财政支持。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开发职业教育的国际标准,共同调研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切实打造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增长极。学校外部,可以通过建立不同层面职业教育学校的职教联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内部,则需要从学校的顶层规划、各院系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等方面着手,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办学实力,将软文化与硬实力有效协同,将教学资源的硬件輸出与师生交流、专业教学的软件输出双向并进,实现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

2.打造智慧化校园。在国际化办学的实施过程中,智慧化校园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要营造智慧育人环境,在教学中强化教师的信息化运用能力,利用数字化智慧教室、移动终端等手段,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线上线下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有机结合,提升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智能化开展教学和管理的能力。同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室和智慧化教室授课,实现与国外知名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课堂同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3.控制海外办学风险。要加强研究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并建立一系列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海外办学风险。我国目前的国际化办学仍然受到国家机制和体制的制约,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出台引领性、保障性、规范性的政策,在财政支持上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对职业院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优质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完善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制度建设,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提供有效保障,切实降低国际化办学的风险系数。

4.增强教师国际化视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定期选派教师赴美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参加培训,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国际经验,尤其是要在学习发达国家的智能制造技术、借鉴现代学徒制及职业教育理念、增强国际化办学视野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要持续推进教师境外研修访学项目,逐年增加相应的指标比例,为教师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提供必要支持。

(四)拓展服务功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1.助力地方和国家战略,接轨全球职业教育。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深度融合所属地的经济建设目标,服务国际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规划,调整专业设置,进行精准专业定位。要实现连接地下、空中、内陆、海外的全方位专业设置,推进教育开放的多层次发展。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支以优秀外籍教师和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中方教师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增强师资的软实力。总之,要充分聚焦地方和国家战略,接轨全球职业教育发展,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实施国际教育服务,贡献中国高铁智慧。要秉承“丝路延伸到哪、学校办到哪、人才培养到哪”的理念,建立高水平的海外分校,将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输出海外。要汇聚国内外铁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建立国际高铁师资培训中心,面向俄罗斯、坦桑尼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铁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专业教师高铁技术专门培训,探索外籍员工来国内进行技术技能培训的新模式,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对世界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3.凸显高铁元素,打造国际化办学服务品牌。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打造技能培训的服务品牌,紧跟高铁产业发展趋势,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引进德国、日本等国家先进的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优化多个与高铁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出一批胜任高铁职场的高技能人才。要探索建立股份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外方具有优势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人才培养体系要素和科研资源,建立中外教师组成的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中欧班列”“莫斯科—喀山”高铁等“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同时,以“高铁司机健康与安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与发达国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针对高铁司机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研究制定高铁司机生理、心理健康与安全评估标准,构建预警和保障体系等。

总之,面向未来,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勇担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重任,为推动我国高铁技术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持续领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不断深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多维创新实践,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增加、投向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资本增多、外国留学生和境外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国际化办学吸引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莫玉婉.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风险及调控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21-26.

[2]王娟.轨道交通行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策略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报,2018(8):26-27.

[3]姜维.“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18(6):1-55.

[4]陈沛酉,闫广芬.“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功能、问题与改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67-71.

[5]王根芳.河南自贸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制度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8(5):100-101.

[6]金炳顺,朱艳红,吴迪.试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2-114.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