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理念与布局研究
2020-10-22周明中梁日清
周明中,梁日清,田 波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云南 昆明 650031)
2016年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森林生态安全工作时,高度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明确要求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澄江市抢抓“森林云南”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澄江市既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又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水环境。本文探讨在严格保护抚仙湖这一生命水源的前提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规划原理,构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希望能给类似城市创建森林城市提供参考。
1 澄江市概况
澄江市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会昆明市东南面,属滇中城市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澄江市南拥抚仙湖,东有南盘江过境25.4 km,此外,还有大小河道103条,大小潭、泉50多个,水资源丰富。抚仙湖是全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湖泊,蓄水量189.7亿 m3,水质稳定达到I类标准,占全国优于Ⅱ类水质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50%以上,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水源。
澄江市属中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雨量充沛,适宜滇中区域大多数植物生长,蕴藏了大量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市内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有抚仙湖禄充风景区、澄江月亮湾湿地公园2个4A级景区,有亚洲唯一、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滇中第一山”梁王山;澄江市还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汉朝时期的金莲山古葬群、市文庙以及太平花灯、关索戏等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还是古滇国发源地之一。澄江市森林资源整体状况良好,全市总用地面积(含江川县、华宁县托管区) 85 002.0 hm2,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36 653.8 hm2,林木面积 33 882.7 hm2,林木覆盖率53.47%,远高于森林城市国家标准(35%),城市建成区面积397.00 hm2,城区绿地总面积134.88 hm2,绿化覆盖率39.0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6 m2。
2 建设国家森林城市SWOT分析
从内部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外部面临的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分析澄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件(图1)。
3 规划理念
澄江市以一湖一坝环山为主,一湖即抚仙湖,一坝即澄江坝子。抚仙湖,湖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澄江坝子北高南低,北枕罗藏山,南濯抚仙湖,东列回龙天马诸峰,西屏点苍伏虎之伦,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坝”,“外山内水,山水相依”的天然格局。
图1 澄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SWOT分析
结合澄江市的资源环境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特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提升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近自然”、“以人为本”等原则,以保护抚仙湖这一生命水源为核心,以山、林、江、河、湖为基本要素,通过森林城市建设,促进周边森林的自然性和城区绿地的功能性提升,构建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使城区绿地森林化、郊区森林自然化、田园森林网络化、湖边湿地生态化,全市保持较高的森林覆盖和合理的森林结构,将澄江市打造成为人居环境优越、生态优良、宜居康养的“山水森林澄江,绿色生命摇篮”,成为保护国家战略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4 规划布局
针对澄江市“山、水、田、城”的生态景观格局,结合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廊道—斑块—基质”等规划原理,采用“核、环、廊、片、点”结构模式,用纵横交错的绿廊将山、水、湿地、植被、田园等连接起来,形成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实现澄江市生态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基本框架为“一核一心两环,六片百廊千村”(图2)。
以“一核”、“一心”组成森林城市的双核心;“两环”构成整个澄江市的绿色防护屏障:环湖湿地公园带是抚仙湖的面源污染防护屏障,外部环形山脉是外围生态环境保护环的主要组成部分;片包含“六片”;点包含“千村”,用“百廊”将核、环、片、点串联起来,形成互为作用的“网状”城市森林系统。
图2 澄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总体布局
4.1 一核
抚仙湖的保护与治理是澄江市最大的生态、政治任务,以长期保持Ⅰ类水质为目标导向,保护好抚仙湖,是澄江市的核心,也是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为保护好这一城市之魂,在抚仙湖周边划定缓冲带,将其内的餐馆、酒店、旅游度假区、村庄全部拆除搬迁,农田全部退垦还湖;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将抚仙湖沿湖剩余 8 143 户2.2万余人全部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抚仙湖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抚仙湖是澄江最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必须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进行合理开发,只能远观,不可近玩。停止游泳等污染水体的旅游娱乐项目,规划利用梁王山、帽天山、抚仙湖林场等森林资源,结合抚仙湖环湖湿地公园,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森林采摘基地、森林人家等森林特色项目,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度假,使之成为抚仙湖旅游的重要度假产品,丰富抚仙湖的旅游项目,弥补抚仙湖季节性旅游、淡旺季明显的短板。
4.2 一心
以市建成区各级绿地为中心,主要包括凤麓街道办和龙街街道办,对现有凤山森林公园、化石广场、抚澄河带状公园、窑泥沟生态湿地公园、振兴路四季公园、文庙公园等6个公园,及各类社区公园、小游园、街旁绿地进行改造,新建龙溪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将其打造为澄江市重要的绿色福利空间。提升绿地的生态化和自然化水平,加强单位、小区附属绿地、景观水系、林荫停车场、人车分离绿荫廊道、临街阳台等多元小型绿色空间、微森林绿地建设,为市民提供宜居、健康的生活环境,对已建成的19条街道景观进行提升,打造森林景观大道和花园式景观大道,提升道路乔木树冠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加强沿街桥体、楼体、墙体立体绿化建设,促进城市街道景观向近自然化发展,为城市增添更多丰富多彩的绿色空间,增强城市的特色与生态魅力。结合澄江市区自然环境特征、规划用地布局和道路网骨架,以廊道、斑块、基质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中心区形成“内抱绿水、外环青山,多脉贯穿”的城市森林系统结构。
4.3 两环
1)环湖湿地公园带
环湖湿地公园带包括环湖滨湿地公园带及其外延110 m的保护区。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景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带、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其已成为旅游者和城市居民休闲的最佳载体。规划恢复被占用的湖岸带、湖滨带,修复退化的湖滨带湿地,根据澄江市湿地分布情况,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建设湿地公园,将其进行合理分区,实施相应的保护工程、恢复工程。计划新建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改建、扩建、新建抚仙湖北部洗菜沟湿地公园、北部大清水沟湿地公园、西岸大马沟河湿地公园、北岸生态湿地公园等7个湿地公园。采用近自然理念对湖滨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恢复,通过自然恢复及采用本土物种恢复,避免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建设中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生态结构理论,在环湖湿地公园带建立以广阔的绿荫地为整体景观基质;以湿地、湖岸绿化带和沙滩为景观斑块;以滨湖绿荫道及湿地公园内的重要连接道路为景观廊道的生态工程,从而使抚仙湖湖滨带形成有机相连的景观空间结构,营造出自然和谐、具有良好景观通透性的湖滨环境。通过抚仙湖湖滨带景观生态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景观,提升品位,而且可以完善湿地生态系统,在湖滨带上构筑起防护湖泊面源污染的有效屏障,保护抚仙湖水质。
2)外围生态环境保护环
外围生态环境保护环指城区、田园及抚仙湖外围的生态环境保护环,主要有梁王山自然保护区、帽天山自然保护区、抚仙湖东西两岸的生态恢复区等,该区域内禁止大规模开发建设,以矿山修复、森林抚育、生态基底保护、涵养水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建设成为澄江市城区和抚仙湖的绿色天然屏障。抚仙湖群山环抱,属雨水补给型湖泊,且流域面积小,水源主要来自于周边水源林。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抚育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恢复抚仙湖面山植被。植被恢复时尽量选择观花、观果及色叶树种,形成大面积的春花、秋叶景观,使面山不仅具备绿色生态屏障的功能,又具有季相色彩多变、植被层次多样的景观效果。同时,选择森林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的梁王山、禄充麒麟山、广龙偏头山规划建设森林公园。
4.4 六片
以未来城镇发展为重点进行建设,形成片状森林拓展区,包括广龙小镇、寒武纪小镇、九村镇、海口镇、路居镇、立昌小镇片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优先、反映特色的规划理念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推动城镇绿化向森林提升、向生态转型、向自然发展,打造具有一定居住品质、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安居与康居的综合功能,形成镇内社区公园森林化、主干道路林荫化、庭院阳台花果化的总体风貌,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保健植物。重点对中心森林公园、社区公园、街道绿化、滨水绿地进行建设,构建绿化网络。在绿化成效上,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注重森林景观多样性、生态功能多样性,以乔木树种、乡土树种为主,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彩叶树种。因镇制宜,按照“打造精品、彰显特色、一镇一景”的要求,打造“山—水—林—城”有机融合的森林特色小镇。
4.5 百廊
以抚仙湖径流区内103条河流,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城市主干道等城市主干交通路网,在市域范围内形成林路、林水相依,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网络。尽量扩大生态廊道的宽度,并注重生态廊道的多样性,重点改善“廊”的景观环境,并以其为纽带,将城市中较为分散的斑块(绿地)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贯通性。利用河流为中心构建生态廊道,利用国道等补充衔接水系生态廊道,利用县道等补充衔接省道通向东西方向山体的廊道。建设具有连贯性的绿化廊道,连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区,使生态廊道覆盖全市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保护全市的生物多样性。
水系林网:澄江市的水系廊道建设应与河流治理相结含,加快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堤岸防护林和湿地保护林为主的水系林网建设,形成复合层次的水系—防护林网络体系,打造“林水相依、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林水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其涵养、净化水源等作用。
道路林网:实施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为重点,包括县、乡、村道等所有道路组成的道路绿化网,形成道路—绿化防护林网络体系,以乡土植物为主,采用色叶、观花、观果树种进行绿化,充分发挥其景观、休闲、遮阴等生态作用。
4.6 千村
以村庄为单元,建设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结合村内的公共空间、庭院、乡村道路、护村林等,进行森林质量、绿化提升,广植村民喜爱的经济树种、生态树种和观赏树种,综合打造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文化型、生态旅游型等多样化村庄。结合澄江市村庄实际,以房边、村边绿化为重点,坚持“增林扩绿、林果并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村庄道路、庭院、隙地绿化,因地制宜种地植树木和花草,努力打造绿树成荫、生态宜居、经济发展的森林村庄、森林人家。
结合“一环两网、休闲绿地+庭院”的模式进行村庄绿化建设,即每村1个环村林带、1个农田林网、1个道路林网,每个村庄建设1处小型休闲绿地,每户农户完成自家庭院绿化。有条件的村庄要建设宽度5~10 m以上的环村林,重点建设经济林、高效林,既能起到绿化美化效果,又能成为农民致富的产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田中的沟、渠、路,做到应栽尽栽,建设2~6行的农田防护林,确保农田防护效能。选用根系深、主干高、冠幅窄的乡土树种,搭配常绿、灌木等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凸显田园风光。
6 结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来的城市一定是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城市。沿海滨水城市允许有游泳等娱乐项目,但澄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抚仙湖水源林,保证源头活水来源;改善城乡环境、扩充城市生态容量、提升澄江市人居品质,为将澄江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城市均有其独特性,如何打造适合云南、适合西部的森林城市,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