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的发展路径
2020-10-22李燕燕
李燕燕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不断扩展,体育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体育教育服务逐渐从传统教与学走向全方位的智慧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保驾护航。教育部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为原则,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1]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更是重点规划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为高校教育服务改革创新指引了方向。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面向全面素质人才的培育,如何积极探索与应用现代新兴信息技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现意义。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即在智慧教育积极倡导“多元、开放、共享”深的刻变革中,力求智慧体育学习环境的创设,创新大学生开放高效、自主交互、协作共享的体育学习新范式;建构智慧体育校园服务平台,丰富学生校园体育生活,打造高校大学生群体运动素养不断提升的高地。本文立足高校体育教育服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工作重点、发展趋势,结合智慧教育呈现出的新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探析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培育与发展的路径,以期为高校体育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1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态势
1.1 智慧教育对体育教育服务创新的启示
随着“云教育”“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新型教和学的方式逐渐兴起,智慧教育突破其碎片化、嵌入式困境,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及无线宽带网络等,通过现代教育资源扩展,各项配套保障积极推进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现代教育体系的网络化、数字化与个性化[2],成功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覆盖“学校教育理念、课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及绩效评价”[3]等等。智慧教育的纵深推进打破了传统体育教育管理平衡,为体育教育服务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效扩展了体育教育服务的内涵与范围。高校体育教育服务应在智慧教育积极倡导“多元、开放、共享”深的刻变革中,力求智慧体育学习环境的创设,创新大学生开放高效、自主交互、协作共享的体育学习新范式;建构智慧体育校园服务平台,丰富学生校园体育生活,打造高校大学生群体运动素养不断提升的高地,从而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1.2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的内涵与特征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是围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产生的服务,其理念创新、质量提升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点与不竭动力。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是指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体育教育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其以开放、共享、交互、融合为目标引领,通过体育资源创新性应用实现更广泛的体育参与、更人本的体育体验、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更立体的体育传播,代表着未来物联网主导下的体育教育服务创新发展方向。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发展主要包括3层涵义。第一,服务理念。以促进新时期广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塑造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实现新时期、新阶段、新环境下高校体育服务的便捷、高效、精准。第二,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集微课、翻转课堂、MOOC、私播课等课程设计、构建支持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互助教育服务平台,使用移动学习工具等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更加注重服务内容适配性,高度信息化支持学生体育技能学习、体育兴趣培养、体育习惯养成。第三,服务范围。传统体育教育服务十分注重课程教学核心任务的完成,对课外体育服务系统输出并不多。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不仅仅全面注重学生个体在课堂内的体育表现,更对学生课外体育兴趣、体育活动参与动态、持续关注,使得学生体育健康服务发展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培育的创新要素
2.1 信息网络
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经济发达区域的中心城市,宽带无线网络、数据中心、智能电网和智慧管线等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发展并不断完善,为智慧校园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基础条件。而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高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网民5 653万。”[4]根据网络调查,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潮流的大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网民的普及率更是高达97.2%。特别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无线校园网络从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逐步覆盖整个校园,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设计与建设逐步兴起,大学生积极尝试与探索新时期高校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与新发展。而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也不断实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接与融合发展。
2.2 智慧体育资源
聚焦智慧体育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其主要涵盖智慧体育装备应用、智慧体育馆运营、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等几个方面。如美国运动健身O2O公司Fitmob,Fitbit,Strava和Myfitnesspal等通过建立完整的个人健康数据、增加社交入口和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为用户提供多样性的运动健身服务,各富特色玩转运动健身行业(IHS Electronics and Medi,2015)。在国内,微赛智慧体育针对B端机构提供SaaS服务,为各类体育机构提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运营工具和企业智慧管理平台服务并力求统一体育服务行业标准(亿欧,2016);在智慧场馆领域,2012年美国纽约州新竣工的巴莱克体育中心被称为未来球馆,观众可以将iPhone通过场馆内的iPod dock,连入整个媒体控制系统,让场馆播放手机里的内容。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领域,国内各区域政府主导下的智慧公共服务平台逐渐成为当前落实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载体:湖北武汉“去运动”(2014),广东广州“群体通”(2014),江苏南京 “Me动”(2015)、无锡“e动锡城”(2016),常州“常享动”(2016),河南洛阳“云动洛阳”(2016)陆续兴建。无锡创建智慧体育产业园系全国首个具有“互联网思维+物联网技术”时代特色的综合性实体园区,亦是国内首个体育产业的“众创空间”[5]。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智慧体育资源的丰富为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高校范围内,智慧体育资源的创新与探索也在不断寻求突破。1)网络体育教室。杨爱民、董晨(2002)提出应用动态网络开发技术(ASP)及后台数据库,设计高等院校“网上体育教室”。2)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戴守慧(2017)提出以共享性、开放性、教学性、安全性为基点开展体育微课资源建设;杨洁、唐炼(2017)提出建构QQ、微信、腾讯视频为核心的SPOC教学云平台。3)智慧体育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基于NET技术构建高校体育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包括场馆管理、财务管理在内共18套子系统(韦洪雷、刘旭,2016)。邱旭东、刘文浩(2015)提出智慧体育建设需建立集4个“全面”(感知、可控、智能、参与)、3个“支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2个“融合”(数据、平台)和1个“应用”(泛在应用)的架构。4)移动APP。截至2019年12月,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500所高校陆续推行“步道乐跑”APP进行服务试点。
图1 高校智慧体育教育服务创新要素示意图
2.3 智慧技术与应用
1)物联网——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感知性。物联网基于传感器和电子标签两大主要技术,通过给体育教学设备、体育运动器材等粘贴RFID标签或传感器,从而有效监测运动设备或器材的工作状态,提高运动设备与器材的使用效率。如在大学生国家体质标准测试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佩戴体质监测特殊传感器,可以动态、持续获取学生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等体征数据,实现体质数据的提取更加便捷与准确。2)大数据——提高体育教育管理决策的智慧性。在体育教育智慧化推进的过程中,海量的数据涵盖各种学习、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一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而形成对学生的体育发展性评价为学生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数据参考。另一方面,高校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预判体育教研发展趋势,进而实现体育教育服务的科学化发展。3)云计算——拓展体育教育服务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等终端随时随地享受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体育健康指南等云端资源。相关技能学习过程等图像、视频、数据上传储存于云端,为个体学习行为、学习绩效评价等提供可靠数据支持。4)泛在网络——实现多终端的连通性。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系统全面连通、无缝访问的基础,泛在网络使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网络畅通无阻地享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教学等多元网络服务,如电信网、移动网、互联网、卫星网等。
3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培育的发展路径
3.1 优化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的智慧环境,挖掘智慧体育文化内涵
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环境的创建与优化是开展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发展的前提。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环境一般分为有形的设施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首先,高校应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和保障相关体育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和软件供给、维护与使用,实现体育场馆教学场地科技信息设备如360°教学影像跟踪拍摄等的应用;各种技术软件的研创升级,包括数据库构建、弹性分析云和用户使用终端等。其次,高校应根据实际需求着力培养懂信息技术又懂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应对当前高度信息化条件支持的体育教育服务新趋势与新变革,使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真正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另外,全面认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科学健身指导和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校内积极倡导智慧体育文化培育与传播,高校体育工作主管领导、工作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群体要主动参与践行,充分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的便捷、高效、精准。
3.2 重视各运动项目智慧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创新智慧体育教学模式
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的内核。依托运动项目智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创新智慧体育教学新模式是践行高校体育教育服务的重要抓手。以现有的开放课程、微课、翻转课堂、慕课(MOOC)、私播课(SPOC)等课程形式为基础,进行运动项目校本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与应用。
首先,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理论专家、技术工匠、学生群体意见信息,结合体育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元视角论证运动项目智慧课程的类别与教学形式,提升运动项目智慧课程开发、设计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其次,由于体育运动课程教学过程较其他基础学科而言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适应、心理表达和技能认知,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动态系统,高校在运动项目智慧课程的开发时要进行必要的运动技能状态和运动适应能力的评估,同时把线上的技能动作教授与线下的教学经验与答疑进行有效衔接。再则,从内容上看,运动项目智慧课程区别与传统技能教学更在运动项目的技术学习与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密切结合,从而奠定大学生社会体育健身的技能基础,适应未来健康生活方式的时代需求。因此,运动项目智慧课程更加注重课程中运动项目的文化展示,学习动机的引导、运动技能的传授与个体学习适应的反馈。如传统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对所涉及到相关生理、解剖等理论的讲解因为时间限制是被经常忽略的,通过微课程把相关知识链接到学生学习的智慧应用平台,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体会,对学生技能学习是有益的补充。
3.3 打造高校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体育大数据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开放性、互动性和实用性为核心构建适合大学生需求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服务智慧化、现代化推进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通过高校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实现课内运动项目教学的延伸,促进学习交流与分享。另一方面,更大范围、更便捷、更规范的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校园体育资讯服务、体育课表与成绩查询服务、体育社团管理服务、体育场馆预订服务、体质监测、科学健身等;在功能上,高校智慧体育服务平台不仅要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提供丰富、有趣的体育资源和快捷的个性化体育服务外,还要通过校园体育官微、QQ、微信等社会化平台相互融合渗透和共存互补,打造集成性、综合性校园体育移动平台,实现学生与教师多维度讨论与学习,学生与学生多渠道交流与共享。在运行模式上,适度引入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致力于高校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的持续运营管理。由于在校学生的学年限制造成的内容设计与管理断层,运营管理团队在稳定性、技术能力升级、资金支持等都面临很大的压力,适度进行高校大学生群体资源的市场开发,如鼓励和引导体育俱乐部与高校体育团社共同发起精彩赛事在线直播、校园体育明星直播、运动项目私教网络培训等,获取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储备,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和共赢保障高校体育智慧服务平台的可持续运营。
3.4 构建高校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系统,促进个人健康管理全面升级
围绕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展开,以大学生实际体质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与整理为核心,以大学生课内体育课程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数据为参考,构建高校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共享、流动与智能分析,推进高校学生健康管理水平的自我提升。学生通过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系统,实时共享各体质健康指标变化、达标状况,进行在线评估、完成运动处方输出,适时改进和完善体质健康运动计划,从而促进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教师通过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系统,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对重点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进行跟踪和及时科学干预,不仅仅优化运动选才,更有效降低体育教学中的意外风险,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学校通过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系统,了解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动态发展,对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实现动态评价,对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效率实现有效评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