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道德研究热点及演化分析

2020-10-22旺,黄涛,牟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竞技领域

朱 旺,黄 涛,牟 柳

(1.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110102;2.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2019年7月22日国际泳联执行委员会在韩国光州召开会议,讨论了男子400m自由泳颁奖典礼上所发生的事情,决定对澳大利亚泳协和霍顿予以警告。这一事件充分突出了在运动员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竞技成绩的提升,更应该注重对运动员体育道德意识的培养。体育道德的行为规范相当广泛,蓄意犯规、侵犯行为、态度恶劣、不服裁判、缺乏礼貌、违反公平竞争等都属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1]。近些年来,伴随体育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的体育道德失范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体育的形象和声誉[2]。所以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应该改变“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式,注重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

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3],将我国当前体育道德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来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为我国体育道德研究提供些许参考,推动体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时间跨度为1982年1月1日~2019年7月21日,以“体育道德”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1 505篇文献,为了提高研究对象的有效性,去除外文文献以及相关性较差的文献,最后确认930篇文献为研究所需。

表1 本研究数据来源一览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CiteSpaceⅤ5.3.R4为可视化工具绘制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是由美国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研发,用来分析和可视共被引网络的JAVA程序。将下载的930篇文献输入CiteSpaceⅤ软件,时间跨度为1982~2019,时区分割为1年1阶段,主题词来源为Keyword(关键词)、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阈值为系统默认值,依据分析内容的不同,选定相应的网络节点,绘制出当前我国体育道德领域的知识图谱,从而展现出当前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体育道德发文趋势

图1 体育道德研究发文趋势图

某一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能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4]。由图1可知,目前我国体育道德研究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1995年)为体育道德研究萌芽阶段,此阶段体育道德相关研究文献量较少并趋于平稳;第二阶段(1996~2004年)为体育道德研究初步发展阶段,此阶段体育道德研究文献有了一定数量的增长,特别是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以及2002年我国男足第一次闯入世界杯,这两个时间节点,到达了这一阶段研究的高峰时期;第三阶段(2005~2015年)为体育道德研究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中2005年十运会举办,2012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以及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达到了研究顶峰;第四阶段(2016至今)为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体育道德研究依托于社会发展总趋势,体育道德研究逐渐细化和成熟,发展呈现相对稳定阶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体育道德领域研究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保持一致。

2.2 体育道德研究核心机构知识图谱分析

图2 体育道德研究机构图

表2 体育道德研究前20的核心机构

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可以直观表现出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及其影响力分布,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节点的大小与机构发文量成正比,由表2和图2可见,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发文量为11篇,排名第一,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发文量为7篇,排名第二,其次为南京体育学院和河北师范大学公体部,发文量均为6篇。排名前10发文机构中,师范类院校有5所,占50%;体育类专业院校4所,占40%;而综合类院校1所占10%。说明师范类院校对于体育道德的关注度较高,其次为体育类专业院校,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究其根本可能是学科建设是以学科为建设对象,对学术队伍和学科条件进行规划与建设,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5]。师范类主要培养教育学科的教学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而体育专业类院校不仅培养学科教学人才,同时也担任了部分运动员的培养任务和竞技运动科研任务,所以对体育道德关注度更高,科研实力雄厚。

值得注意的是从研究机构总发文量来看(该研究机构所有单位发文量总和),武汉体育学院发文量达到了13篇,其原因可能是体育道德为体育心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武汉体育学院将体育心理学单列为博士研究方向,博士生培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路径,是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典型代表,也是学科建设高水平的重要体现[6],所以较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师大、福建师大等院校将运动心理学科归属在运动人体科学下,武汉体育学院对于心理学研究规划更加明确,教育投入也会随之增加,研究方向也会更加凝练,因此武汉体育学院成为体育道德领域研究的主要基地,其研究在促进自身学科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体育道德研究的进步。

从图2可见,共有29所机构(N=29),只有2所机构有合作关系(E=2),网络密度低,仅为0.004 9(density=0.004 9),说明我国体育道德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广泛,机构之间合作交流较少,虽然有较多机构已经参与体育道德领域的研究,但大多“各自为营”,不同研究机构和区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今后应促进国家相关机构、地方体育局、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各层级交叉合作形成体育道德研究链,建立研究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促进体育道德领域研究全面发展,为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3 体育道德领域研究核心作者分析

图3 我国体育道德研究作者共现网络图

表3 我国体育道德研究核心作者排名表

由图3和表3可知,本研究中930篇文献中一共有41名学者从事体育道德的相关研究(N=41),发文量前8的作者中节点最大为祝大鹏,发文量为10篇;第2为曹景川,发文量6篇,其后为龚正伟教授和贾文彤分别为4篇。对作者所属机构以及个人简介进一步调查发现,教授6人,副教授1人,说明我国当前体育道德相关研究队伍力量较为雄厚。从以上各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来看,我国当前体育道德研究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相融合,各个学科的融合交流对促进我国体育道德相关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有研究认为,科学产出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频次高度相关,高产出率与合作的高水平呈正相关[7]。由图3可见,网络密度为0.018 3(density=0.018 3),说明网络合作密度相对较低,其中呈现了几个较大的合作团队,第1是由武汉体育学院祝大鹏副教授为核心,赵鹏组成,主要是关于亲-反社会行为、道德量表编制的团队;第2是由山西师范大学曹景川教授为核心,樊云庆组成,主要是职业体育道德建设,运动员道德行为治理方面的研究;第3是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龚正伟为核心,刘湘蓉、徐风铭组成,主要是体育伦理方面的研究;第4是由赵丙军副教授为核心,司克虎、吕旭组成,主要是竞技体育道德风险方面的研究;第5是由王革教授为核心,卓莉、魏源、郭秀文组成,主要是兴奋剂以及竞技体育道德问题与对策研究。由此可见上述团队分别从亲-反社会行为、体育道德治理、体育伦理等多个方面对体育道德进行研究,这些核心团队对我国体育道德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体育道德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4 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4表明,体育道德研究领域排名前15位高被引文献,将其概括可分为3个方面:第一,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与文化研究;第二,竞技体育道德伦理研究;第三,体育素养和体育道德伦理的构建研究。从以上3个研究方面可以看出,当前对体育道德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共识,研究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道德研究和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研究等方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8],而后体育道德有关学校领域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作为德育载体的学校体育在德育功能方面同样有着很重要的价值[9],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体育功能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提高高校体育文化一直是体育道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4 体育道德研究被引文献排名前15名情况表

关于竞技体育研究方面,自1981年国家体委颁布《教练员守则》《裁判员守则》《运动员守则》以来,关于如何加强竞技体育道德水平,建设良好的体育道德竞技队伍一直都是体育道德重要的研究方向,当前关于竞技体育道德研究涉及法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如:天津师范大学学者樊云庆在《法治体育视域下运动员非体育道德行为治理途径探索》一文中就从法治角度对竞技体育中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研究,而武汉体育学院学者祝大鹏在《集体项目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与亲-反社会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一文中就从心理学角度对运动员反社会行为进行研究。从最初对体育道德宏观构成的辨析,到从心理学、哲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微观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的进步而产生的诸多非道德行为,同时也反映出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背景下,原有的体育道德研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未来研究应探求多学科融合,加快横向与纵向研究。

2.5 体育道德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分析

图4 体育道德核心主题词研究热点图

表5 体育道德研究前5个热点关键词

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词频的多少,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节点在图中的位置用中心度表示,节点越靠近视图的中心位置,数值越大,其对整个网络的影响也就越大[10]。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心性高,说明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由图4可知我国当前体育道德研究主要的热点分布于体育道德、竞技体育、职业道德、体育、体育运动等方面。在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中心性并不是完全正相关关系,如:体育在频次中排名第四,中心性是第一,而竞技体育频次排名第二,中心性却为第四。

体育道德研究,从1982年在体育类期刊出现第一篇有关体育道德领域的研究以来,一直进展缓慢,早期体育道德研究主要是对体育道德概念的辨析,体育道德学科划分的探讨,如:谭华的《论体育道德》,荣高棠《谈谈体育道德》等,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在此之后有关市场经济与体育道德领域融合研究开始出现,到1993年国务院印发《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后体育道德与体育教学相关关系研究,再到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颁布,成功申办奥运会等中国体育的发展,体育道德与其他学科研究的不断融合,体育道德研究也随着体育事业发展而更加深化和全面。

从文明发展历程以及体育起源来看,可将体育道德历史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无体育道德阶段,即在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道德,由于当时体育通常与军事、宗教、祭祀以及统治阶级娱乐生活相联系,所以在当代社会看来不符合道德的发展,所以这个阶段中人们并没有现代体育道德的意识[11];第二阶段:初步体育道德阶段,随着封建社会道德水平逐渐发展,体育成为展示自身魅力,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如:我国古代六艺,西方骑士六技等,所以体育成为一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技能和手段;第三阶段:体育道德形成阶段,随着近代奥林匹克的发展以及奥运会的举办,体育成为展示民族与国家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奥林匹克追求人和谐发展,以及公平公正的态度也进一步推动了体育道德的发展。未来如何推动南北优势项目相互融合,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过程中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是体育道德重要德研究内容之一。

竞技体育研究,1971年第32届乒乓球锦标赛期间毛泽东主席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佳例。从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体委关于1961年体育工作意见》针对竞技体育提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方针,确定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路[12],到进入90年代,为顺应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1995年国家体委出台《奥运争光计划》[13],再到2002年,体育总局制定的《2001-2010新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和《2008年奥运争光计划》,并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坚定不移实施奥运战略,推动竞技体育由优先发展不断走向协调发展[14],然而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众多“道德滑坡”现象也应该引起注意,如:1994年广岛亚运会的马家军、2005年十运会的孙英杰、2009年柔道世锦赛的佟文等[15],对竞技体育中违法、违纪、不道德行为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会影响我国体育竞赛的正常举办,重要的是还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甚至给我们的竞技体育事业带来毁灭性打击[16]。随着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逐渐转变,如何推动竞技体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标发展[17],为解决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非道德行为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将是体育道德领域研究重要的发展方向。

职业道德研究,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体育职业作为社会职能专业化与个人角色社会化共同作用的结果[18],按照组群可分为:竞技体育职业组群,社会体育职业组群,学校体育职业组群,体育行政管理职业组群,体育事业单位职业组群,体育产业组织职业组群[19],当前我国体育职业道德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职业群组、学校体育职业群组、只有少量研究体育行政职业群组和体育产业组织群组;其中研究集中于竞技运动中运动员滥用药物、消极比赛、假球现象[20]、裁判员黑哨、教练员不当教育方式等失范行为,运动员在竞赛中亲-反社会行为[21],体育教育中的教师师德[22]、学生德 育[23]等方面,对于体育管理者,体育新闻工作者体育道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体育职业道德还有较多方面没有涉及研究,未来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全面。

体育研究,当前我国关于体育对道德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育促进道德的研究即德育,另一方面是体育运动中的道德问题研究,其中关于体育促进道德形成的研究主要是学校体育中德育教育,运动员德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德育研究主要是围绕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队精神、积极向上、勇敢面对等诸多体育精神等方面开展[24],而运动员德育由于运动员生活的特殊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25],因此运动员道德教育研究,多从人文素质教育入手,以文化教育促道德教育。相比之下国外关于体育促进道德形成的研究除运动员、学生等特殊群体外还包括了促进监狱服刑人员等社会群体道德形成的研究,如:Meek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与机构平均水平相比,体育干预参与者的再犯罪率有所降低,Hodge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体育运动在解决青少年犯罪的近端风险因素方面是成功的[26],Murray有研究就表明体育是帮助年轻囚犯停止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27]。虽然我国有学者已经对运动干预毒品滥用[28],促进戒毒康复[29],抑郁症患者康复,预防青少年犯罪[30-31]等方面开始进行研究,但是关于体育促进服刑人员重新建立良好道德品质等方面研究较少,这可能与这一特殊人群性质,以及研究操作性有关。

我国当前体育运动中存在道德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研究,如:运动员、教练、裁判员以及球迷观众失范行为研究,体育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媒体失范行为研究。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主要研究对象有关体育道德研究涉及方面已较为广泛,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关于教练员失范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兴奋剂、年龄门等负面体育现象中教练员的作用[2],以及源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各种非体育因素的影响下,教练员经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深陷体育运动的伦理问题中遭遇伦理困境等方面[32],而较之国外关于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对于运动员产生的非人性化研究则相对较少,例如:国外学者Togo对教练员在竞赛中渴望比赛的胜利迫于个人和团队压力对运动员击打、大声喊叫和踢他们来骚扰球员等行为进行了研究[33],Brackenridge在2004年就开始研究教练员对运动员产生的人际暴力(包括性,心理和身体暴力或忽视)[34],Sylvie的研究更是注意到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父母可能会将其视为一种自身投资,这些人“依赖”运动员的表现(赞助,工资等)作为他们投资的回报,从而让运动员产生被诱捕或监禁的感觉导致他们接受或容忍暴力局势[35],因此当前我国有关竞技体育道德问题研究仍然是以运动员为主,在未来研究应对如何促进教练对运动队的人性化管理,解决裁判员以及体育管理人员的道德困境等方面引起关注。

2.6 体育道德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热点时区图分析

图5 体育道德研究热点时区图

时区可视图是由一系列表示时间区间的区域构成,分别按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列,由图5可以看出体育道德研究主题研究路径,自1982年出现第一篇关于体育道德的文章以来,体育道德领域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并与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相联系。

由图5可知,体育道德领域研究热点早期由体育道德,思想体系,职业道德,社会主义等方面组成,我们可以看出自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体育道德领域研究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例如《浅谈社会主义体育道德的作用》《体育道德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创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伦理学》等文章均是将我国总体发展方针同体育道德研究相融合开展的研究,同时可以看出我国早期体育道德研究除概念辨析,体系初步建立外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道德领域的研究,这与我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不断推动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方针相一致,而随着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体育道德领域研究也逐渐向大学体育教育、良好体育文化形成、道德失范对策的构建以及促进体育良好体育素养的形成等方面过渡,体育道德领域研究向大学教育的转移这与我国教育改革以及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具有密切关系,同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利用体育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体育也作为提高人民素养增加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道德研究也逐渐从注重竞技体育领域向如何提升大众道德和竞技体育良好道德氛围并重转变。所以未来体育道德领域研究主题将会不断趋于多样化,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横向及纵向分化逐渐加快,宏观与微观研究相互交叉与结合,也将更加重视家庭、社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于体育道德行为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体育道德领域研究可分为萌芽、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稳定发展4个阶段,发展历程与我国体育事业的重大改变以及国家政策相一致,因此体育道德的研究应充分利用政策和体育事业发展的优势,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研究,促进竞技体育良好成绩的获得、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同时为加强学校体育德育教育以及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做铺垫。

在核心研究机构中以师范类院校和专业体育院校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就研究机构总体研究实力而言,武汉体育学院为最强,这可能与其在学科投入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体育道德研究核心作者研究实力较为雄厚,其中以武汉体育学院祝大鹏和山西师范大学曹景川为代表是体育道德领域主要研究力量,但核心机构和作者整体均呈现合作密度仍相对较低的现象,合作程度有待提高,因此未来对于体育道德领域研究机构和区域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我国体育道德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集中于体育道德、竞技体育、职业道德、和体育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非道德行为以及学校体育教育中师德和学生德育,关于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非道德行为研究涉及较为广泛,但教练员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员非道德行为中教练的作用,在面对政策、权利和利益冲突时所面临的伦理困境等方面,而关于运动训练中针对运动员非道德行为研究较少,同时体育管理者利益冲突问题,体育信息传播者的非道德行为研究也相对较少。

我国体育道德研究已由最初对体育道德宏观构成的辨析,逐渐向心理学、哲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微观研究转移,在未来应该加深横向和纵向研究,注重家庭、社会以及运动员个人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对非体育道德行为的影响。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竞技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初中生体育道德发展水平研究①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