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75例临床观察

2020-10-22郑州人民医院450000贾韶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阳上亢天麻证候

郑州人民医院(450000)贾韶莉

眩晕是临床常见多发症,常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中医在治疗眩晕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治疗方式之一,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在辨治眩晕症中可体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1]。对此,本研究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75例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予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45~72岁,平均(63.48±2.54)岁,病程1~12年,平均(6.84±2.32)年;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44~75岁,平均(64.33±2.21)岁,病程1~14年,平均(7.15±2.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内科学(第9版)》中眩晕症的诊断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为肝阳上亢型,主症:眩晕耳鸣,头痛、头胀,视物旋转;次症:易激惹、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穴位贴敷用药过敏者,贴敷皮肤部位有皮肤炎症、创伤、溃疡及瘢痕体质者,脑卒中病史,伴有其他器质性疾病,近期服用前庭抑制剂、抗组胺类药物、安定类药物等抗眩晕药物,精神疾病史及意识障碍者。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降压、饮食指导、生活指导,并给予敏使朗[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mg/片],6~12mg/次,3次/d,餐后口服,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药贴剂制备:取田七、天麻、钩藤各60g,知母、山栀子、川牛膝各50g,菊花、枳实、杜仲、白芍各30g,冰片20g,将上述诸味中药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许蜂蜜调成饼状后备用。取穴:神阙穴、涌泉穴(双)、肝俞穴(双)。贴敷操作:将药饼置于5.0cm×5.0cm贴膏贴布中央,并将其贴敷于上述诸腧穴,6~8h/次,每间隔24h更换一次,4周为一疗程。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②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病情改善情况。

1.6 评定标准 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症状疗效标准,主症按病情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分为0、2、4、6分;根据次症有无分别计分为1、0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证候积分减少率,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根据积分减少率情况将其分为临床治愈(≥95%)、显效(70%~94%)、有效(40%~69%)、无效(<40%)。②根据临床症状、《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版)》评定临床疗效[2],其中临床治愈:眩晕症状及伴随症状均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自觉头晕症状明显减轻,无自身或景物旋转,偶有头痛、头部昏沉,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眩晕症状减轻,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旋转感,头痛时有时无,但可以忍受,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低于40%。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采用《汉化眩晕症状量表(VSS-C)》评定眩晕程度[3],该量表包含22个问题34个项目,每个项目0~4分,单项目得分越高提示最近12个月内发生该项目所描述情况的频率越高,VSS-C总得分0~136分,总得分越高,提示受试对象眩晕程度越严重。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的74.67%(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病情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VSS-C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治疗后两组的VSS-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VSS-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VSS-C评分比较(,分)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VSS-C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VSS-C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7576.73±2.56 30.21±3.17 98.8740.000对照组7575.94±2.68 55.95±2.93 43.5980.000 t 1.846 51.640 p 0.067 0.000

3 讨论

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症,制备的药饼中,天麻为治风疾之要药,可治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之症;知母、杜仲可补益肝肾,滋肾阴潜肝阳;白芍、川牛膝、菊花可清肝泻火;田七、枳实可活血通络、破气散痞;钩藤可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山栀子可泻三焦火、解热郁;冰片可通诸窍,泄郁火[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的主要成分天麻素,具有抗惊厥、抗焦虑、镇痛等功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功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其天麻甲醇成分可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增强抗损伤能量,拮抗兴奋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钩藤碱具有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且具有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白芍、川牛膝等几味中药具有增强红细胞变形,降低血浆黏度的功效;田七、枳实等主要化学成分,具有直接扩血管,且具有镇静、镇痛、催眠等多重功效[5]。

所选腧穴中,神阙穴属任脉,与诸经百脉相通,又与脏腑密切相连,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之一,可引上越之浮阳下归其位,以散热生气,改善头晕、头痛、昏厥等症;肝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可散发肝脏之热,以达疏肝息风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神阙穴、涌泉穴、肝俞穴可直接作用与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有助于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将制备的药饼贴敷于上述腧穴,可通过药物作用刺激穴位,起到协调阴阳、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且药物贴敷药力穿透皮肤弥散,被人体吸收,并作用于神经组织,通过神经调节,改善眩晕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的74.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SS-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辅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可降低眩晕病情。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并可改善眩晕症状病情,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阳上亢天麻证候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拌蕨菜安神镇静
吴茱萸贴敷太冲涌泉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