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0-10-22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李菲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侧卧位患侧屈曲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李菲菲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我国居民首要致死原因。脑卒中发病后即便幸存,也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部分患者甚至丧失自理能力,需依赖他人协助日常生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造成社会和家庭极大的负担。有调查显示[1]:脑卒中患者中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者高达75%。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后期的残障程度,减少其后续护理成本,已成为神经科及康复科医护人员争相研究的课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早期呈现出弛缓性瘫,而后期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又出现以痉挛为主的异常运动模式[2]。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通过持续性抑制静止性反射和控制肌肉痉挛来对抗异常运动模式,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是早期功能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3]。本文将良肢位摆放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1.3岁,将患者编号后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并经影像学诊断证实;②初次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48h;③出现单侧肢体功能障碍;④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疾病者;⑤排除患精神病病史者;⑥排除四肢瘫痪者;⑦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1)。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脑卒中护理干预,试验组则患者入院当天即予以各种体位的良肢位摆放。干预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量表分别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

1.2.1 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后及干预3周后对其进行评价[5],该量表包括上肢33项和下肢17项内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1.2.2 自理能力 采用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修饰、进食、如厕、洗澡、穿衣、大小便、行走、床椅转移、上下楼梯共10项内容,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者的自理能力越强。

1.3 统计学方法 由双人将全部数据核对后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在接受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早期良肢位摆放

3.1 仰卧位 协助患者头部垫上高度合适的枕头,以胸椎不屈曲为准,面朝患侧,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软枕,使肩关节前突,患侧上肢自然伸展,平放于软枕上,掌心向上,手指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在患侧臀部下方垫一楔形枕,保持患侧骨盆前突,并在腘窝外侧垫一软枕,以防髋关节外旋、外展、屈曲。此外,在足底与床板之间塞以硬枕,保持足部处于中立位,防止足下垂。

附表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3.2 患侧卧位 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即偏瘫侧肢体位于下方,在患者背部垫一楔形枕,保持躯干放松。患侧肩关节屈曲,肩胛骨前突,肘关节伸展,手指伸展,腕部背伸。在健侧髋关节和膝关节下方垫一软枕,并保持屈曲。

3.3 健侧卧位 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即偏瘫侧肢体位于上方,背后垫一楔形枕,保持躯干放松。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较厚的软枕加以支持,保持肩关节前屈90°,上肢自然前伸,患侧下肢垫一楔形枕,保持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健侧下肢自然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3.4 每2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以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翻身时注意轴线翻身,以防头部扭曲而加重肢体痉挛[6]。

4 讨论

有研究表明[7][8]:脑卒中患者发病3周内约90%可发生上下肢肌肉痉挛,这是脑组织和运动神经受损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如放任患者随意放置体位,将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甚至造成足下垂、足内翻、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后期的活动,导致残疾和失能。早期良肢位摆放保持上肢处于伸展位,防止了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而保持下肢处于屈曲位,防止了偏瘫侧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仰卧位、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的交替改变,不仅预防了压疮的发生,还给予大脑以身体不同位置的刺激,促进偏瘫侧肢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早期良肢位摆放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设备,治疗成本低且易操作,方便在临床中推广。本文对早期良肢位摆放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侧卧位患侧屈曲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3类人要避开的危险睡姿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