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敏感指标对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

2020-10-22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522000郑蕴慈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骨科科室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522000)郑蕴慈

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对骨科医疗设备、物品及所需的外来医疗器械进行集中消毒灭菌处理的场所,其工作管理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骨科医疗设备、物品的安全使用,如果管理工作质量较差,各种外来医疗器械的物品等消毒灭菌工作将会不彻底,从而导致患者使用过程中出现医源性感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1]。鉴于此,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8年1月1日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研究资料为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520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研究组研究资料为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520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两组负责消毒处理工作的人员均为20人,年龄22~49岁,年龄均值(34.1±1.4)岁。两组研究资料与人员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附表 两组对比骨科外来器械处理情况

附表 两组对比骨科外来器械处理情况

处理情况评价指标 对照组(520件) 研究组(520件) X2 P清洗质量合格情况 473(91.0%) 515(99.0%) 35.709 0.000包装质量合格情况 470(90.4%) 515(99.0%) 38.874 0.000及时发放情况 493(94.8%) 520(100.0%) 27.720 0.000湿包发生率 23(4.4%) 2(%) 18.075 0.000手术感染率 11(2.1%) 1(%) 8.431 0.000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处理管理制度实施相应的常规处理操作[2]。研究组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控,流程如下。①科室成立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小组,科室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其他护理骨干作为组员,负责收集过往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敏感指标相关资料数据。通过召开专家会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组织培训等方式,根据科室消毒处理工作实际需求,突出工作特点,拟定初步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为期30d的试运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根据试运行期间的反馈信息展开调查,对质量敏感指标及其评价方式进行修改,确定最终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的质量敏感指标及评价方法,报请院护理部审核后执行。②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科室统一规定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敏感指标的资料收集方法、监测方法、计算结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处理质量敏感指标内容包括: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件数、清洗与消毒不合格率的件数、清洗与消毒不合格率的计算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加强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的质量敏感指标的学习,详细介绍质量敏感指标的制定标准及相关要求,使科室全部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质量敏感指标管控工作对于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各自岗位职责、具体操作方法等[3]。③加强规范科室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制度与培训。科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与制度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并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相关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再培训,直至考核达标。组长要负责进行日常监督使每一名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并执行管理制度,展开消毒处理工作[4]。④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持续改进。小组每月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各项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将出现次数高、概率高的指标作为重点问题及时解决;每月30号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反馈对本月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使用PDCA法查找问题发生原因,使工作人员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源。通过分析原因与充分讨论后,制定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使全部工作人员加深认识的同时,激发其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才能保证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处理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清洗质量、包装质量、及时发放情况、湿包率及手术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对比骨科外来器械处理情况:研究组清洗质量合格情况、包装质量合格情况、及时发放情况、湿包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清洗质量合格情况、包装质量合格情况、及时发放情况、湿包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提示,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8年1月1日起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控,成立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敏感指标管控小组、对清洗、消毒等流程进行规范、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提升的同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分析结果发现,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实施常规消毒质量管控,工作人员是按照常规流程对骨科外来器械进行消毒处理,过于流程化,其中个别环节无法达到明确标准及要求,因此骨科外来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与使用安全无法有效保证。质量敏感指标管控要求科室工作人员严格遵照质管小组制定的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消毒处理工作,通过详细客观的信息数据了解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质量现状及动态情况变化,可较早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反馈给质管小组,找出消毒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动小组成员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及问题应当如何处理解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分析与讨论,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意见。经过问题反馈使组员都可以有所收获,明确自己应当努力的方向。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敏感指标有效检测的重点环节是如何收集真实、客观、客观有效的质量敏感指标。所以实施期间,小组要指定专业技术突出与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质量敏感指标的收集员,按照各项质量敏感指标评价方法进行动态评价并做好相关记录,将各类数据准确记录,并及时反馈,每天通报。加强科室工作人员培训,每名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工作职责,谁出现问题谁负责,通过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保证骨科外来医疗器械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控,可有效提高消毒处理工作质量,保证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应加大该方式推广使用力度。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骨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