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CT腰椎骨密度测定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的应用探讨

2020-10-22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523520苟昱钦姚亮平邓国权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质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523520)苟昱钦 姚亮平 邓国权

骨密度测量是目前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手段,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但是经该测量方法所获得的骨密度为二维图像,比较容易受到骨骼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定量CT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骨密度测量方法,可以对骨密度进行三维空间测量[2]。本次研究对我院接受骨密度测量的患者采用QCT进行诊断,进一步证实QCT在腰椎骨密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无症状老年人86例,采用定量CT对入组人员进行检查,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7.3±1.2)岁;合并症:糖尿病27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17例。同一组患者均接受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检查,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两组患者进行定量CT检查,具体如下:采用16排螺旋CT(美国,GE),检查时取患者仰卧位,保持屈膝状态,使腰椎曲度较小时,对患者腰椎L2~4部位进行检查,在患者平静呼吸状态时进行,在患者腰下垫人体长轴平行垫以及固体标准件体膜,行体膜与患者的同步扫描,腰椎侧位片中心选择L3位置,并将感兴趣区域(ROI)选择在椎体中央骨松质部分。通过所测量数据进行骨密度换算,标准体模中羟磷灰石的密度×(骨松质的CT值-骨模CT值)/(骨模CT值-水模CT值)=骨密度值。采用美国Mindways骨密度分析系统对患者骨密度进行分析。

附表1 不同年龄QCT检查骨质疏松检出情况对比(例,%)

附表2 不同性别QCT检查骨质疏松检出情况对比(例,%)

1.2.2 骨质疏松诊断 参考2005年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推荐的QCT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本次研究由我院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进行读片,采用双盲方式进行,当两位医师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应当在商议下给出最终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QCT检查结果。②依据患者年龄不同将其分为50~59岁组,60~69岁组以及70岁及以上组,并对不同年龄分组患者骨量正常、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例数进行记录。③对不同性别骨量正常、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症例数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检出情况分析 经QCT检查显示86例患者中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占比为17.4%,骨量减少患者为24例,占比为27.9%,骨量正常患者47例,占比54.7%。

2.2 不同年龄QCT检查骨质疏松检出情况分析 经QCT检查,患者年龄7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高于70岁以下(P<0.05),患者年龄60~69岁骨质疏松症检查率高于50~59岁(P<0.05),具体见附表1。

2.3 不同性别QCT检查骨质疏松检出情况分析 经QCT检查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具体见附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全身心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机体激素水平异常等均会导致患者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发生率非常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病后常伴有疼痛、乏力以及痉挛等非典型症状,从而导致在临床中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存在特异性不高情况[4]。骨密度测量是目前临床对于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的主要检测指标,其中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DXA测量,该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但是采用DXA测量所获得的骨密度为面积骨密度,所获得的数值为皮质骨与松质骨的共同密度,检测时无法将两者进行区分诊断,从而导致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明显降低[5]。骨质增生、腹主动脉钙化等病变、几何尺寸以及骨骼外形等均会对DXA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漏诊的发生。

曾有研究指出,脊椎松质骨的代谢率远高于皮质骨。QCT可以对代谢率较高的松质骨进行检测,可以对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进行三维空间结构动态观察,可有效降低或避免皮质骨对诊断所造成的误差[6]。本次研究通过对QCT检查骨质疏松症诊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QCT检查显示86例患者中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占比为17.4%,骨量减少患者为24例,占比为27.9%,骨量正常患者47例,占比54.7%。

本次研究不仅对疾病诊出情况进行分析,还对不同年龄以及性别的患者骨质疏松症诊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QCT检查,患者年龄7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高于70岁以下(P<0.05),患者年龄60~69岁骨质疏松症检查率高于50~59岁(P<0.05),这一结果说明,采用QCT检查时,患者年龄越高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高,这与患者机体衰老有关。本次研究对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症诊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QCT检查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这一结果说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概率高于男性,且发病年龄更早。分析其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在50岁左右女性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进而对骨钙丢失起到促进作用,导致骨量减少,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曾有文献指出,在对患者进行QCT检查时,腰椎以及髋关节任意部位骨密度低于80mg/m3时均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但是腰椎松质骨含量较大,在进行检查是定位相对容易,相较于髋关节,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因此,本次研究是对患者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进一步确保诊断准确性。

总之,采用定量CT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检查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诊出率,且患者年龄、性别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有着密切联系,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诊断可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综合诊断。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