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
——以当代汽车英语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
2020-10-22辽宁王楠马立强
◆文/辽宁 王楠 马立强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现代化,汽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国际化竞争是大势所趋,国外汽车大企业和国内合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制造设备和汽车产品的使用保养说明书和维修手册都是英文内容,且有些短时间内并无中文翻译。国外高档豪华轿车使用维修手册和要求都是英文编著的,其中有非常多的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
现代汽车已是集新材料、新工艺、计算机、光机电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其舒适性、安全性、排放性、经济性、动力性等高级智能控制总集成。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汽车,中国汽车制造业以及维修保养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急需大量的国际化高技能汽车技术人才。汽车英语专业教学的作用就愈发的显的重要,将为学生们未来从事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本文将对汽车英语专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如何紧贴当代发展培养汽车英语高技能人才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汽车英语专业教学意义与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解读
1.汽车英语专业教学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现代化、一体化、国际化,我国的家电、手机、高铁等产品已经走向全世界,汽车也将是下一个走向国际化的产品。技术要求和规范都是英文编写的,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是英文的书写。走向世界的我们汽车职业教育仅仅懂普通基础英语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熟练使用和掌握英语。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呼声日趋强烈,再一次让懂汽车技术,能熟练使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所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汽车专业英语在一个现今大背景下成为了汽车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汽车英语专业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汽车知识、汽车维修技术和英语熟练使用的能力。汽车英语专业教师很大程度上教学质量的好坏,需要将汽车英语专业课和汽车英语专业技术课的教学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
2.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如何解读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在岗位一线上,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工艺和技术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中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快更好更多地培训出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国家的核心战略举措。
工匠精神是职业人的职业人格和态度、职业能力和技术的内化和提升。外显的“匠”到内隐的“精神”,是匠人到匠心的文化凝练,更是人与术的神形贯通。工匠精神的解读很多,可以说社会有多少种分工,就有多少种特定的职业化精神。但从工匠原型的人到抽象化的工匠精神,不难解读到工匠精神的内核有以下层面。首先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其次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再次是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李克强总理前年考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时说,我们在生产普通日用消费品时总是“差不多就行”,但我们已有精密制造工艺。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从小作坊、小工厂到大工厂集团,都能生产出优质精细的产品,有匠心才能有质量,才能推动中国制造跃上中高端,使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品质卓越。
二、职业院校工科类学校汽车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汽车加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和我们专业的一项创新,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却未认识到英语的特殊专业性质。汽车英语专业为主兼顾英语并侧重应用的新型学科领域,职业院校学生大家往往认为只有考不上本科学校,学习能力不行和文化基础薄弱的孩子才会进入职业院校,仍然带着偏见的眼镜来看职业教育。而现在职业学校工科专业中,外语一直是很多同学难以突破的瓶颈,而汽车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男生更多,英语往往是他们的弱项。但由于学校要求在校三年一直学习英语,所以,这些学生的英语很容易过关并且能够成为他们脱颖而出的优势之一。受传统不良思维影响较大,学生主观臆断上的这种偏差,让大多数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基础文化课的,英语对他们今后职业发展没有多大用处,同时导致学习动机的减弱。由于同学们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了解不多,都减弱了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汽车维修与保养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和要求,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干脆就不开专业英语,有的甚至在用陈旧过时的本科教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和水平来说,这些教材生僻难懂使学生会心生畏惧,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各大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都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相当多是英语教师朗读并将原文翻译成中文,偏重语法、句式等语言应用技巧的讲解,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的知识和用法,不能体现汽车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同时,汽车英语专业任课老师大多数是基础课部门的普通基础课英语教师,不具备汽车英语专业知识和汽车维修保养技术专业背景,课堂上老师翻译出来的结果与专业课学习知识大相径庭,使得学生对原有的专业知识产生歧义和混淆或将汽车维修保养知识与汽车维修保养英语中的内容区别对待,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框架。因此,要想改善当前职业院校汽车英语教学现状,对汽车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加以培养,还应该加大对汽车英语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视力度,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如今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都会在考专接本时转变专业,这证明外语学习非常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和丰富自己。出国的话,因为他们语言优势明显,所以无论是在申请还是签证方面都相对容易,而且更易于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增强汽车英语专业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和教育,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汽车英语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汽车英语专业学习中去,为学生将来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
三、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现状
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极强的学习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和高超的动手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汽车加英语专业,是职业领域里的工科加英语,以宽口径培养人才为目的。据统计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这一比例仅为三成不到,而在国外发达国家占技工队伍的四成以上。“求硕士生、大学生易,寻高级技工、技师难”已成为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技能人才难题。在我国汽车维修企业中,从事一线作业的维修人员主要包括车间主任、配件经理、汽车维修技术总监、保修员、钣金工、机修工、维修电工等。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从业人员中,持有汽车维修技师以上资格证的比例不足一成,而具有中级工证书的不足五成。汽车从业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少,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之前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维修行业,导致大量经过系统学习的汽车维修专业人员供不应求。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经过维修基础培训的比例为四成左右,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为一成,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一成多,在一线工人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比四成,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两成多。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的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中学毕业生、下岗工人,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到汽车维修企业求职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人员在维修企业中具有中、高级水平的汽车维修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中级以下人才已趋于饱和。因此,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缺少的是高技能人才、高校培养的汽车“医生”,而不是普通维修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汽车“护士”。当前,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缺乏,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四、现代汽车维修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技术的进步和汽车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应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并适应维修模式发生转变,传统维修以机械维修为主,现代维修以“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维修”为主。有资料表明,现代汽车维修占比例三成的精力分析故障,需要四成的精力查阅资料,而拆装零件的作业由过去的七成下降到三成以下,“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维修对象的维修人员高素质化、维修资讯网络化、维修管理电脑化、高科技化,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的发展趋势。
五、职业院校汽车英语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必须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职责。所以,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找准自己的发展区间,学校必须科学定位,从质量评价、培养过程、培养目标三方面加强探索。
1.培养目标定位
汽车的发展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反映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的导向性要素。汽车英语专业也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物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结合当地汽车生产和零部件厂家、维修厂的实际需要,坚持职业教育中“实用、够用”的基本原则,甚至对当地的低、中、高档车型的比例都要有所涉猎。同时要把汽车钣金工、电工、维修工区分开,千万不能把各个工种混为一谈。
2.培养过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过程既是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也是培养模式的核心,这其中包括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等等,培养过程的好坏与否关键体现点就在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是否合格。
(1)课程体系定位
职业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坚持职业教育中“实用、够用”的基本原则,应根据汽车英语专业的发展需求,划分为相应的技能模块、素质模块、知识模块开设汽车维修专业所需的公共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实操项目课程,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与汽车企业行业接轨,并考虑到汽车英语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发展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改革
在教学形式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理论教学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掌握汽车英语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实习课程,这就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研究生学历以上并且在汽车修理厂工作五年以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汽车的维修资料或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标准用的都是完整清晰的英语表达,要了解用途或大概意思,为今后学生在汽车维修保养工作中阅读英文专业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汽车英语专业高技能人才主要体现维修工艺改进上和在汽车故障排除中,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捷径,如何找窍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意识培养。
(3)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汽车英语专业高技能人才是否紧贴社会需求,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到位,还需要相关人员或部门去评价,除了学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学生取得的相应的汽车维修工高级资格、预备技师资格外,还应包括用人单位的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价,其实也是对培养过程的真实评价。
3.校企合作培养
“学校里是不能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这句话绝对有道理的。但我们学校可以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打好坚实基础与实践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也表明, 依靠校企合作师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最好的、最直接的和最有效的方法。一定要建立深层次合作机制。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4.政府参与
对职业技能的鉴定也要保证含金量,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对职业教育学校的评估机制,并非所有职业学院都可以开设汽车英语专业。一些企业在实际行动上对高技能人才也重视不足,因此政府和企业对职工的继续教育应不断加强。结果出现了年轻人不愿学技术做工人的情况,企业就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因此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各方面机制做保障、实际上是系统工程。希望政府部门营造鼓励创新、崇尚技能,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使“技能成长、劳动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结语
汽车英语专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而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各级地方政府、维修企业、汽车制造厂、学校、要共同努力探索新方法、新路子,使高技能人才在汽车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汽车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主力军。